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促进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湖岸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基于重建河流湖岸原始生态环境的修复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修复目标,根据技术原理将修复技术划分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修复三大类,并对这三大类修复技术中常用工程措施进行阐述,将河流湖岸生态修复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拾得湖生态修复工程,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对维持良好的水库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水土保持措施,可实现受损水库生态环境的修复.围绕水库消落带、水库涵养林、库区耕地和水库水环境等方面来研究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库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李兴平 《四川环境》2015,(1):133-137
城市景观水体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景观水体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水体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景观水体的生态治理技术及其机理,重点介绍了人工浮岛、生物操纵等技术在景观水体修复中的应用和发展,以期对景观水体的治理和修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于滇池草海生态修复工程的植物浮岛制备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最新开发的一种不受自然条件严格限制的新型植物浮岛制作技术。该种植物浮岛主要应用于水位较深的湖泊、河口水域及城市最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植物根系密实、抗风浪能力强、净水作用明显、景观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本文对该技术方案、工程效果进行了介绍,并将本技术与同类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质维护是景观水体日常管理的难点和主要工作内容,以湖北省武汉市某景观水体为例,探索了原位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对景观水体的维护效果。在该工程中,主要使用集成技术中的“层流曝气复氧技术+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水体进行治理与维护。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达到88.67%,总氮去除率达到76.69%,总磷去除率达到53.23%,后期主要水质指标稳定。施工前,景观水体内大量乌龟死亡,水体黑臭,景观效果极差。施工后,水体异味消除,水中乌龟、鲤鱼等水生动物正常生活,提高了整个景区的环境质量。实践证明,该集成技术可使景观水体水质良好,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对矿山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生,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分析福建石材矿区开发后产生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根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以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农村污水无动力复合生态净化技术。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生态集成化、资源化、节能高效的特点,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高度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关于海洋修复工程的考核研究多为修复工程的生态效果考核,极少包含成本效益考核,以致无法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海洋修复工程的生态绩效,不利于海洋修复工程的考核和验收管理。根据当前自然资源部实施“蓝色海湾”等整治修复工程的检查验收管理的新需求,本文构建了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恢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和单位成本生态效益等理论的海洋修复工程生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此外,本文以温州海域2014—2016年海洋修复的生态绩效的考核为例,结合考核结果以及直接相关性、独立性、可测量性和业务化等指标选取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本指标体系可以在海洋修复工程的检查验收中被用于生态绩效考核,管理部门可根据海洋修复工程的类型和管理需求,有选择性地采纳部分或全部指标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9.
生态修复作为减缓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策略,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内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误用.文章从生态概念出发,对生态修复相关概念、内涵进行辨析,并对生态修复实践中的一些误区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特点以及生态效应,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展望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滇池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认为滇池富营养化是滇池流域各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所造成的结果。提出治理滇池应该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修复受到破坏的各子生态系统,恢复各子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功能和协调关系,并把各子生态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滇池流域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实现滇池富营养化治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破坏对洪涝造成的影响,指出流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主要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森林植被、盲目围湖造田、生产及建设性破坏河道及湖滩所致。文章还就根治洞庭水患的关键性措施——搞好生态恢复,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高原 《四川环境》2012,(4):87-89
本文通过多年滇池底泥的采样监测数据,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对数衰减模型评估滇池的底泥质量状况,希望摸清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分析评价其对水生生物的风险,为底泥疏浚、截污护岸的滇池治理工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以地积累指数法评价,(1)滇池监测断面底泥质量呈现轻度污染,镉出现一定程度富集,汞在个别监测断面也出现富集情况;(2)6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镉>汞>铅>铜>铬>砷;(3)从监测断面来看,海口西污染程度较重,滇池南底泥质量较好。采用对数衰减模型评价,(1)滇池监测断面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潜在生物风险,应引起重视;(2)从产生可以观察到毒性效果的可能性大小看,6种重金属潜在危害可能性排序为砷>铅>铜>铬>镉>汞;(3)从监测断面来看,白鱼口和观音山中潜在危害可能性大。从富集污染程度分析,海口西监测断面的底泥污染最重,可考虑在海口西监测断面附近进行一定的底泥疏浚工程。从而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滇池监测断面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潜在生物风险,应引起重视,但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4.
滇池是“九五”时期以来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经过30年治理,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演变趋势向好。然而目前,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格局还未完全形成,流域生态系统韧性不足,水环境质量正处于进一步改善的瓶颈期。为探索滇池治理的未来发展路径,本文系统总结了前期滇池治理历程与成效,诊断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滇池流域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思路、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以期为新时期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也为其他城市型重污染湖泊流域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保护的转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震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红露  刘冬梅  孙辉 《四川环境》2009,28(4):97-101
本文从地震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地震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政策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地震灾害对生态系统危害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理中采取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后生态恢复重建的策略和建议,以及今后对震后生态系统快速重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中需要加强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考察洞庭湖湿地生态特征入手,探讨了"平退"工程对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通过"平退"防洪标准较低或影响江湖行蓄洪水的洲滩民垸以扩大江湖槽蓄来提高江湖调蓄洪水的能力,"平退"工程不但不会破坏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反而会使湖洲草滩及候鸟等越冬环境得到稳定和改善.同时,提出了保护洞庭湖湿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影响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修复的生态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仅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也使水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组建或重建沉水植物技术净化水质或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本文综述了光照、pH、营养盐、重金属、悬浮颗粒物及着生藻类等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修复的影响和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40a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大量的工农业废水排入博斯腾湖,导致博斯腾湖水体咸化、水质变坏,湖区水生生物以及湿地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减轻或避免博斯腾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继续遭受破坏,充分地实现博斯腾湖生态、经济及社会功能,必须加强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监督与管理,采取有效的生态管理与监督措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