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RS与GIS的福州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福州市脆弱生态环境的类型及其表现、成因。通过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出能够反映生态环境的指标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指标因子的权重系数;通过因子的统计特征,确定了各因子脆弱度量化值,得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图并进行了分析。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对区内生境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小比较单元为30 m×30 m。结果表明,福州市分区脆弱程度差异较大、最为脆弱的是福州市沿海3市。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的统计,得出了各区脆弱度等级的定量数据。最后提出,在特殊自然因子结构人为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合理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类型协调是改善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矿产开发的生态破坏及其恢复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自然条件严酷,由于长期的矿产开发,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恢复和重建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对黑龙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针对大兴安岭塔河县矿产开发的具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塔河县由于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及其环境影响.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塔河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了其生态恢复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汶川8.0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共用作用下,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灾后3年灾区重建任务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方面,对生态环境重建的投入不足,以及灾区高碳化产业结构,造成灾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灾区生态系统出现弱均衡现象,严重影响灾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灾区生态弱均衡可防可控,通过在灾区树立低碳均衡发展思想,制定灾区生态低碳发展路径;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调整灾区产业结构;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发展林木产业,推进生态农业低碳建设;构建森林碳汇示范基地,实施低碳生态战略,推动灾区生态系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后评价研究是将后评价理论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研究。在各国灾后重建经验基础上,提出灾后重建后评价的框架体系。该框架包括工程项目后评价、经济效益后评价、社会效果后评价、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后评价、人文建设后评价和应急能力后评价等6个方面,这6个方面相互关联且涉及的评价内容错综复杂,因此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结构分析,并加以定性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震灾重建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通过对工程项目投资拉动灾区经济的增长,重建效果直接表现为社会和谐和应急能力加强。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9,(4)
为研究陕西省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损毁现状,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和工程治理验证的方法,对陕西省矿山地形地貌景观损毁现状及治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矿山对地形地貌景观损毁方式主要有挖损和压占两种,损毁类型可从损毁目的、损毁时序、损毁地段、损毁程度4个方面进行分类,并提出损毁程度及治理难度分级指标。结合已开展的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实例,总结出露天采坑修复技术、露天采场修复技术、矿山地面建设工程压占修复技术、固体废弃物压占修复技术等矿山修复技术。以期对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桂中旱片的成因机制及旱片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中地区降水不少,但由于自然及人为等因素,旱情严重,成为广西著名的旱片之一。对其成因机制的探讨是桂中环境治理和区域开发的科学基础。在概述地质地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桂中旱区的干旱时空分析,重点揭示了桂中旱片的成因机制;然后,根据干旱类型、旱灾脆弱度及从便于地下水利用出发,进行了桂中旱片的综合区划;最后,遵循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抗旱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中生命线系统的震害及其震后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奇峰 《灾害学》1997,12(1):43-48
分析、介绍了兵库县南部地震中电力、通信、供水、煤气供用等生命线系统所遭受的破坏、震后采取的恢复重建措施和一个月内的恢复进展情况,总结了不同生命线工程的受灾规律和修复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制定城市抗震规范,作好城市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西大石山区水资源丰富,降雨量大,但干旱灾害频发,灾情呈加重趋势。从坡耕地面积比、水土流失、降雨时空分布、控制性水源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和抗旱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了分析,从自然生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选取了17个评价指标,对其干旱脆弱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脆弱度大小与旱灾风险指数大小呈正相关关系,旱灾风险指数大的其干旱脆弱度一般较重,而影响其干旱脆弱度大小的主要指标包括岩溶面积比、土地石漠化率、坡耕地面积比、林草覆盖率、农田灌溉率、人均有效库容、抗旱应急送水设施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等,阐明了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成因,为降低该区域的干旱脆弱度,增强抵御旱灾风险能力,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和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引入了矿山塌陷地生态环境灾害链理论。结合泗顶铅锌矿地面塌陷引发的各种灾害,认为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土地、气候、水和人工生态环境破坏,地面塌陷是其主要灾害源,相应衍生出5种生态环境破坏次生灾害链。对其衍生的不同灾种之间及同一灾种不同单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共分7种灾变链式机制,并基于生态恢复对地面塌陷灾害分4类进行治理,共治理地面塌陷坑280个,同时将其划分为城市农业景观功能区和经济林景观功能区,恢复农业耕种用地(旱地)24.2 hm2,恢复经济林用地8.47 hm2。结果表明,所进行的生态环境灾变链式机制的研究是可行的,可为矿山地面塌陷灾害整治设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20,(1)
有效评估冰冻灾害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对于提高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在分析冰冻灾害对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火灾爆发、水质降低、滑坡、泥石流出现、病虫害诱发、禽流感发生等次生灾害的基础上,并从恢复与重建前期准备、灾后旅游景区林地清理措施、灾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恢复重建工程三个方面,开展灾后旅游景区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景区生态安全,设置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以及动态性原则设置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评估标准,并计算评估指标安全系数,最终确立灾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确保冰冻灾害后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恢复力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在描述生态系统方面,恢复力有两种相对清晰的描述性定义。一是Holling恢复力,表示系统在不发生状态转一下吸收的最大干扰量;二是Pimm恢复力,表示系统受干扰后恢复至扰动前的速率和时间。生态系统恢复力既可以表示恢复现状,又可以预测恢复趋势,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生态系统恢复力可减轻灾害发生风险,开展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估可提高灾后重建的科学性。进一步探索灾害驱动下的生态恢复力定义,建立灾害生态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构建生态恢复力"绝对值"评价方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西亚雪兰俄州为例,利用逐次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中加入了基于遥感的表征指标,并且通过逐次投影寻踪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不断加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加入遥感表征指标,并基于逐次投影寻踪模型进行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态势。  相似文献   

13.
徐嵩  王鹤  孔维东 《灾害学》2021,(2):118-12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对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轻区域典型灾害负面影响等有重要作用。该文以京津冀山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山洪灾害背景下运用灾害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将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引入山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过程。通过借助GIS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基于MCR模型建立的生态网络,构建了由斑块、生态廊道、基质镶嵌的区域生态化网络格局。针对分析结果,重点从城乡规划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措施,主要包括生态约束条件下生态网络结构优化和区域尺度的山区生态修复,以期为维持山区生态安全、国土综合整治以及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生态移民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现在已搬迁2600户,近1万人,封育禁牧草场120万亩。实施几年来,不仅移民做到了“稳得住,富起来”,而且120万亩草场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阿鲁科尔沁旗有草场1830万亩,其中沙化面积达756.8万亩,有36%的牧民居住在沙区内。近年来,由于连年的干旱和人为的破坏,草场沙化日趋严重,牧民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青年学术论坛将于2020 年在古都开封举行。本次论坛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为主题,围绕沿黄堤岸安全评价、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岩土工程应用、污染土修复及阻隔技术、污染土及固废处置新进展、污染土工程特性测试及评价、环境振动与控制及其他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为环境岩土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理论研究和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热忱欢迎全国从事环境岩土工程及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积极参加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1998,(3)
林业部负责人近日宣布,国家将对目前生态环境相当脆弱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和重点荒漠化地区进行治理,这将全面带动和促进全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进程。这项工程以保护和恢复天然林、水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为重点,以控制天然林采伐量、扩大和发展林草植被为中心内容,遏制和改善长江、黄河流域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解决长江水患和黄河断流问题,保障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做出贡献。据了解,国家将用20a时间,使长江流域治理区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221%提高到45.3%;用30a…  相似文献   

17.
灾害生态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立冬 《灾害学》1995,10(4):90-94
灾害生态学是从生态进化的角度上研究灾害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生态灾害的界定,生态灾害成因分析,来寻求防止或减轻生态灾害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灾害与生态进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研究灾害生态学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当前灾害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为灾害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工程裸露边坡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防护工程中引入防冲刷基材(PEB)生态护坡技术,并介绍其主要功能特点和详细实施过程,结合河南燕山水库植被护坡工程实施后植物生长、浅层防护和水土保持的监测结果,对该技术进行了全面评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经济、植被生长适应性、抗冲刷性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效果和优势,能较快地恢复边坡原有生态效果。该技术在类似边坡的处理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琼  刘彦随  任日照 《灾害学》2010,25(2):129-133
论述了陕北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认为在生态环境脆弱区,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双措并举,实施理性开发。针对研究区现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区域资源开发适宜度等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能源开发重点西移接替地的建设和榆林市能源开发绿色矿区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实现榆林市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开发,生态、社会、经济三效"共赢"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乌裕尔河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文中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对乌裕尔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尤其是破碎化过程进行分析,并且从景观稳定性、景观受干扰度和社会经济影响度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了乌裕尔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BF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定量评价了乌裕尔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乌裕尔河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优和一般之间,并且有向不良方向退化的趋势。评价结果可作为今后乌裕尔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治理的依据,并为相似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