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过去二十年来发表的资料证明,苯并(k)萤蒽(BkF)是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的一个主要成份,又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必测的六种PAH之一。BkF的重要同分异构体是苯并(a)芘(BaP)其致癌作用最强;苯并(b)萤蒽(BbF),次之;苯并(c)芘(BeP)与BkF,无致癌作用(或尚属疑问)。但由于其化学性质相近,在分析中相互干扰,因而对这四个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是PAH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讨金属离子对苯并(a)芘致突变性和代谢的影响,初步发现,铜和锌离子能显著地抑制微粒体芳烃羟化酶、环氧化物水化酶的活性,抑制苯并(a)芘代谢和抑制苯并(a)芘及焦炉尾气飘尘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实验表明,铜和锌离子可能通过调节那些催化苯并(a)芘和焦炉尾气飘尘提取物,转变成亲电性中间产物的代谢酶系,起到抑制苯并(a)芘等有关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引言 大气飘尘中的有机污染物,含有烃类,PAH及其它含氮、含硫的杂环化合物,现已确认,某些PAH化合物具有致突变和(或)致癌作用,其中苯并(a)芘,3-甲基胆蒽的致癌作用尤为强烈,在有其它高分子量的烃类存在情况下其致癌作用有所增加,生物实验表明,同一种化合物的不同异构体如苯并(a)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 以苯并[a]芘(BaP)为代表的致癌性多环芳烃(PAH)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空气中,它们有的本身凝结成极小的颗粒逸散在空气中,有的则以分子状态附着在颗粒物上随烟尘在空中飘浮,研究表明若干重要的、4环以上((艹屈)至晕苯)的PAH主要和不活泼的悬浮粒子结合存在于大气环境中。 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是由粒径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同市三个不同功能区于冬、夏两季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每日采样分为早晨、午间和晚上三次,对其中的苯并(a)芘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发现:该市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浓度早晚高,午间低,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除此以外,苯并(a)芘的日变化还与人类活动及相关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刊在197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苯并(a)芘译名问题的商榷”以后,收到读者来信,认为该文对统一苯并(a)芘的命名很有帮助.但有的读者来信,认为目前尚有不少同志对苯并(a)芘的命名,尚不太清楚,仍习惯沿用3,4-本并芘作为苯并(a)芘的名称.因此本刊特发表张建农同志“关于苯并(a)芘命名问题的点滴见解”,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苯并(a)芘命名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污灌土壤中多环芳烃自净的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不同污灌区各个季节表土和底土中多环芳烃(PAH)含量和微生物生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PAH总量是表土高于底土,灌水期(7月)高于翻耕前和停灌后。经鉴定的9种PAH以苯并(a)芘、苯并(e)芘和1,2一苯丙蒽含量最低,联苯、萤蒽、芘、苊、菲、蒽较高。其迁移规律是随石油废水中油的输入而吸附于电厂粉煤灰和土壤表层,大量累积于灌渠渠首和附近田块中。污灌区的微生物生态特征是以细菌为主,真菌和放线菌较少。细菌的活性(活细胞数)是表土高于底土,灌水期7月高于4月和9月。细菌的优势种群为芽胞杆菌和假单胞杆菌等。PAH因土壤中的理化和生物因子的作用而消减,并未随灌溉的时间而变化。为了防止PAH累积于农田,在渠首设立吸附过滤沉降池。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污染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进口液相色谱仪和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荧光检测器,对辽宁省4个地区饮用水源地下水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PAH 进行测定,共测出7种PAH,结果得出地面饮用水源高于地下饮用水源,笨并(a)芘超过饮用水标准;地下水源以沟帮子的较重,苯并(a)芘也超过标准.饮用水中PAH 污染来源主要是由于地面水污染渗漏补给造成的,其次是由于沥青衬里的管道输送过程带的污染.DiB(ah)An 和Bghip 管道输送增加100—167%其他增加32—57%,要防止饮用水的污染首先控制地面水的污染,改进沥青衬里的输送管道.  相似文献   

9.
利用液相色谱法对鞍山市大气中的降尘苯并(a)芘含量进行了分析,在实践中对分析条件、波长及线性范围的选择、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实验、样品的提出及回收率实验等,证明此法灵敏度和可靠性均好,回收率高,该法可用于分析降尘中的苯并(a)芘.  相似文献   

10.
黄曙昌 《环境》1999,(9):43-44
苯并(a)芘(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含量一般很低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有潜在的致癌性,但其含量较低因而它的污染容易被忽略,现仅在此提出来,希望引起关注。一、苯并(a)芘产生的途径苯并(a)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由各种燃烧过程产生。焚烧垃圾产生的含苯并(a)芘的多环芳烃会对人体的感官起刺激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环境保护局、美国电力研究所和巴氏哥伦布实验室等支持的第五届多环芳烃(PAH)国际会议于今年10月28日至30日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从我所收到的会议日程看来,大会将报告80篇以上的论文。内容涉及多环芳烃的化学、生物学和致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从会议所列的报告题目看来,除苯并[a]芘的代谢趋归继续受到重视以外,对其他化合物如苯并[r,s,t]戊芬、7,12-二甲基苯并[a]蒽、尤其是对与汽车尾气相关并近来受到重视的潜在  相似文献   

12.
烟气中除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外,还有致癌性很强的苯并(a)芘.苯并(a)芘是含碳燃料及有机物,在高温(大于400℃)经热解、环化、聚合作用而生成的产物,最适生成温度约600-900℃,当温度高于1000℃以上时,则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凡是燃煤、木材、油等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苯并(a)芘.  相似文献   

13.
苏联白俄罗斯明斯克卫生科学研究院,为了了解和研究苯并(a)芘〔以下简称苯(a)芘〕对明斯克城市空气的污染,他们分别检测了汽车流动密度不同的街道、广场、十字路口和工业区等二十个点的空气中苯(a)芘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表面吸附对吸附的贡献在68.7%至82.4%之间;当苯并(a)芘液相平衡浓度为0~8.87μg·L-1时,其在粒径0 007 mm≤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吸附作用为主,当液相平衡浓度大于8.87μg·L-1时,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苯并(a)芘在粒径d<0.007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3)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d≥0.025 mm)>(0.007 mm≤d<0 025 mm)>(d<0.007 mm);(4)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相关,其标化分配系数Koc约为1.26×105L·kg-1.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运用紫外检测器(UVD)-荧光检测器(FLD)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了不同城市粉煤灰中菲(PA)、蒽(AN)、荧蒽(FA)、芘(PY)、(?)(CH)、苯并(e)芘(BeP)、苝(PE)和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各组分(PAHs)的含量。其总量(∑PAH)范围在(383-4492)×10-9(干重)之间,其中强致癌性化合物BaP含量范围在(0.2~28.7)×109(干重)之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大同市云冈宾馆2002年1月和8月的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的浓度及同期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温度、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对大气颗粒物中苯并(a)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它们的相关关系,此工作对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污染的控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苯并[a]芘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样品中,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JL 14 .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氮单胞菌属(Azomonas) .菌株JL 14在苯并[a]芘浓度为5mg·L- 1 ,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达到48. 9% .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为4、6、8、10时,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 1% ,2 4 8% ,49 6%和2 5 9% .JL 14在苯并[a]芘浓度分别为10mg·L- 1 与2 0mg·L- 1 的条件下,2 8℃振荡培养10d ,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3 8. 2 %与2 7. 6% .Zn2 + (2 0 0mg·L- 1 )、Cd2 + (5 0mg·L- 1 )与Pb2 + (2 0 0mg·L- 1 )不影响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但Cu2 + (5 0mg·L- 1 )、Cr2 + (5 0mg·L- 1 )对JL 14有毒性;菲和蔗糖均可促进菌株JL 14对苯并[a]芘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环保和卫生工作者对多环芳烃研究较多的是苯并(a)芘,对氮杂环多环芳烃的研究尚少,后者不少种类与苯并(a)芘同样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苯并(c)吖啶.国外一些科学工作者对大气飘尘中的含氮杂多环芳烃进行过测定,但对于  相似文献   

19.
<正> 煤、石油以及各种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经过一系列的裂解、环化、聚合作用,产生了相当复杂的多环芳烃,多数经烟道向大气中排放。其中以苯并(a)芘(BaP)为代表的一类多环芳烃化合物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测定烟道气中苯并(a)芘,无论是对搞清苯并(a)芘的污染来源,还是寻求改进工艺措施,以减轻对环境污染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目前对污染源烟道气中苯并(a)芘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某加油站为研究对象,开展场地环境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并讨论场地修复目标值。调查发现,场地内土壤主要受总石油烃和多环芳烃污染,总石油烃对人体有非致癌危害,在可接受风险水平内;苯并(a)芘、二苯并(a,h)蒽具有致癌性,风险不可接受,修复面积100 m~2,修复理论土方50 m~3。初步建议苯并(a)芘、二苯并(a,h)蒽修复目标值分别为0.4、0.18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