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世界第五大河流,是沿黄流域广大地区的生命之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河流经中国北方降雨量偏少的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与此同时,黄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由于流经黄土高原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黄河洪水泛滥频繁,曾给流域居民带来灾难。因此,维持黄河生命健康,支撑  相似文献   

2.
黄河支流非点源污染物(N、P)排放量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估算黄河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今后黄河流域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黄河流域的6个子流域(渭河流域、泾河流域、洛河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黄甫川流域)进行了水样、土样和泥沙样的采集分析;结合6个子流域的多年水文资料,利用已经被证明了的平均浓度法对黄河6个子流域的氮磷污染物进行了定量描述,估算出各个流域的氮磷排放量.结果表明,95%的全磷、大于53%的全氮来自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是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各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硝态氮主要来自于渭河,铵态氮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从全氮看,绝大部分氮来自于渭河和泾河.全磷则主要来自于泾河,其次是渭河.泾河和渭河是6条河流中对黄河污染物排放量贡献最大的2条河流.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悬浮物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以多泥沙(悬浮物)而著称,其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因之可称其为一种面源污染物,多年来,对这种天然污染物的研究,常集中在它对重金属或农药吸附与解吸特性方面,而对其自身性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尚很少涉及。本文在拟建小浪底水库有机污染预测的基础上,针对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作为黄河发源区,其境内干支流水质对整个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深入了解黄河流域(青海段)氮污染特征,采集黄河干流流域、湟水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共30个断面不同水期的水样进行监测,系统分析氮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氮氧稳定同位素技术解析了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该区域水体TN浓度在0.33~13.50 mg/L之间,平均值为3.40 mg/L,表现为湟水河流域>大通河流域>黄河干流流域,各形态氮浓度表现为NO3--N>TON>NH4+-N>NO2--N.(2)各流域TN浓度最高均为丰水期,但枯水期和平水期各不相同,氮形态分布也不同,说明氮污染来源可能存在差异.(3)相关性分析显示,TN与TON、NO3--N具有较好的同源性;SIAR模型分析显示,各污染源对NO3--N的贡献率表现为土壤源>凋落物源>...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对莱州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试了黄河入海口70 cm沉积物柱状样的总有机质参数、脂肪烃组成及含量。 结果表明:1968年前,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陆源高等植物源有机质和人类活动源石油烃在沉积物有机质中的占比都较低,藻类、细菌源有机质为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1968-2001年,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逐年增高,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和人类活动源石油烃含量都呈增长趋势;2001-2010年,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其中,藻类、细菌源有机质占比增大,人类活动源的石油烃污染仍然明显;2010年后,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又呈增高趋势,且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和人类活动源石油烃含量也呈增长趋势。综上所述,黄河入海口区域有机质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有机质呈自然源和人类活动源混合输入特征,其中,人类活动源石油烃是该区域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北京北运河水系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运河水系主要干支流2011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水质类别法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水质指标主成分以及水质差异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不同干支流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由于排污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除城市中心区部分河流水质为Ⅲ~Ⅳ类外,城市排水河流、远郊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由3个主成分组成,COD、CODMn、BOD5、NH3-N、TP等为第一主成分;汞为第二主成分;石油类为第三主成分.干支流水质分为4类:第1类为清洁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降雨地表径流、雨污合流管网溢流引起的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其水质达标的重要污染源;第2类为再生水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上游河流,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是其主要污染源;第3类为再生水与污水混合水源类河流,主要集中在城市排水下游河流及部分远郊区河流,由于城市下游排水管网不健全,远郊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低,生活源和农业源的污染贡献率较高,水质污染严重;第4类为污水水源类河流,分布于远郊区县,农业污染占比较大,水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中国北方主要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u、Cr、Pb、Cd、Zn)的污染现状,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北方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提出了治理对策,并着重分析受污河流沉积物修复技术,对不同修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中国北方主要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Pb污染最为严重,Pb污染很大程度上与北方传统的燃煤习惯有关。而北方主要河流(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海河)干流中,海河的重金属富集程度最高,除Cr外,其他元素均不同程度的超过页岩平均背景值。北方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修复必须依据受污河流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修复技术,才可能有效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主要河流水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传统培养技术评估了细菌总数、粪链球菌、肠球菌、脆弱拟杆菌、总大肠菌群及粪大肠菌群的污染水平;同时以拟杆菌作为特异性指示菌,选取人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HF183)和猪源性粪便专一指示菌引物(Pig-2-Bac)进行源追踪.微生物培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要河流在春季有15.4%的研究断面未达到Ⅲ类水质,秋季有61.5%的研究断面未达到Ⅲ类水质.在春季,主城区河流主要受人类粪便污染,区县河流主要受动物粪便污染;在秋季,主城区和区县河流都主要受人类粪便污染.指示微生物指标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粪链球菌、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两两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肠球菌与脆弱拟杆菌有显著相关性.猪源性拟杆菌特异性生物标记Pig-2-Bac和人源拟杆菌特异性生物标记HF183对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区分成功率达100%;用这两种特异性引物对春季水样DNA进行扩增,发现13个采样点均未受到猪源粪便污染,唐家沱、朝天门、鸡冠石、合川受到人源粪便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琼江流域(安居段)为研究区,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并评估了研究区内蟠龙河等4条子流域的污染情况,以期为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6年研究区农村非点源TN、TP输出负荷量分别为3 319.98,220.5 t,TN负荷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贡献率为54.41%;TP负荷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源,二者总贡献率达74.37%。4个子流域中,蟠龙河流域、石洞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玉丰河流域和会龙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准确定量污染来源组成是有效控制水体硝态氮污染的关键科学基础.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收集了2000~2022年我国167条主要水系河流的硝态氮浓度和硝态氮的氮氧同位素等数据,分析了七大主要河流水系硝态氮污染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转化特征,定量识别了河流硝态氮的污染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河流水系ρ(NO3--N)平均值为(4.54±3.99)mg·L-1,其中9.6%的河流硝态氮浓度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限值(10.0 mg·L-1),海河水系的硝态氮污染最为严重.东部地区河流水系的硝态氮浓度总体高于西部,各大河流水系支流的硝态氮浓度高于干流.除黄河水系以外,其他水系枯水期的硝态氮浓度总体高于丰水期.珠江水系、黄河水系中下游地区、辽河水系中游地区、松花江水系,以及海河水系河流水体存在显著的硝化作用,而长江水系、淮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下游地区存在显著的反硝化作用.污水/粪肥是长江水系、海河水系、辽河水系,以及东南诸河水系硝态氮的主要来源(> 50%),土壤氮是松花江水系硝态氮的主要来源(56.4%),化肥氮、土壤氮和污水/粪肥对珠江水系、淮河水系和黄河水系硝态氮的污染贡献为20%~40%.污水/粪肥对水系支流硝态氮贡献率总体大于干流的,土壤氮对干流硝态氮的贡献总体大于支流的.土壤氮、化肥氮和大气沉降氮对丰水期河流硝态氮的贡献率高于枯水期,而污水/粪肥对枯水期河流硝态氮的污染贡献率高于丰水期.因此,海河水系、长江水系、辽河水系、黄河水系支流与下游干流地区和珠江水系下游地区应重点控制生活和生产的污水排放等点源污染,而淮河水系、松花江水系、黄河水系中游干流地区和珠江水系中上游地区要重点控制化肥和土壤氮等流失造成的非点源污染.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控制我国各河流水系硝态氮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大伙房水库周边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针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建立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以及入库河流综合治理、畜禽粪便治理、第三产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可大大降低水库周边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面源污染,有效减少入库河流中的污染物,全面提高大伙房水库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夏季环渤海1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龙军  夏斌  桂祖胜  江春波 《环境科学》2007,28(11):2409-2415
2005-07-01~2005-07-05对环渤海的黄河等16条主要河流的入海污染同步调查显示,13条河流断面的水质属于Ⅳ类以上,其中子牙新河等8条河流水质属于劣Ⅴ类,通过污染分担率分析,环渤海河流的首要污染物为石油类(11条河流),其次为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仅位居第3.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大辽河、黄河等7条河流处于富营养状态,而小清河、蓟运河等7条河流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可见环渤海河流的富营养化现象非常严重.有机污染物的调查显示,16条河流断面采样点TOC的平均值为16 .41 mg/L,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为6 .04 mg/L,其中易降解有机物所占比例平均为15 .61%,表明虽然环渤海16条河流中的化学需氧有机物质的污染严重,但总有机物的入海通量更大,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柴河水库及入库河流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剖析了对柴河水库造成污染的点源和面源的现状,提出对柴河水库的点源、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主要贡献源之一。就农业面源的产生、分布、特征、形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水环境影响为例,论证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的形成机理,指出污染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负荷,已发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并提出治理面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巢湖入湖河流分类及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王书航  姜霞  金相灿 《环境科学》2011,32(10):2834-2839
为识别巢湖入湖河流主要污染特征和来源,以2008年入湖河流水质监测参数和河流入湖区藻类生物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入湖河流进行了聚类和污染等级分级,并判别了湖区藻类生物量与河流营养盐输入负荷的关系.结果表明,入湖河流可分为3组,其水质分别受城市污染、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影响,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型河流输入到巢湖中高锰...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源地阿哈水库流域面积190km2,由于国营煤矿及乡镇个体煤窑的开发,造成含高浓度Fe,Mn酸性面源废水,分散无规律排入河流污染水库。为此,对大面积面源废水采用河流控制系统进行治理研究,并付诸工程实施,经运转表明,该河流控制系统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河流中氨氮的污染状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河流氨氮污染状况是 ,长江、汉江由于径流量大 ,混和稀释能力强 ,总体上污染程度较轻 ,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 ;长江支流、汉江支流的河口断面与非城镇控制断面污染程度较轻 ,符合Ⅰ~Ⅳ水质标准 ;城市纳污河渠、支流主要城镇河段由于纳污量大 ,污染程度较重 ,符合Ⅴ类或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氨氮是河流中的主要污染物 ,其污染分担率在大部分河流中居首位。 1 990~ 2 0 0 0年间 ,长江、汉江、城市纳污河渠中氨氮的污染呈上升趋势。河流氨氮的主要来源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由水土流失和农田施肥造成的氮素流失。随着城市人口和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加 ,河流氨氮污染在城镇河段尤为突出。长江、汉江氨氮的水期均值超标率一年中枯水期最高、丰水期居中、平水期最低 ,这种现象说明枯水期河流氨氮主要受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的点源污染影响 ,丰水期则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作者对水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以往着重在点源方面,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表明,有很大一部分河流受到面污染.单纯控制点污染远不能达到水源保护的目标.据统计,美国有30%的河流受到面污染.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城市污水管理水平低、露天采矿面积大等情况分析,面源污染也是严重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科学》2015,(5):67-72
以合肥市巢湖入湖河流十五里河为例,在十五里河水质现状调查及有效分析河流小流域污染源解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针对各污染源项,提出了包括沿河重点污染源控制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河流水质修复措施、生态补水及河流生态修复措施、河流综合监测等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十五里河水体污染的控制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对策模式,也为其他类似入湖河流的治理提供思路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南四湖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氮磷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静  路凤  杨延钊  徐娜  王田妮 《环境科学》2012,33(9):3070-3075
利用田间径流池采集南四湖流域种植业农田地表径流样品,分析其不同形态的氮磷数据,汇总数据得到南四湖流域种植业的氮磷源成分谱;并在南四湖区11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处采集水样,测定氮磷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四湖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氮磷来源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氮磷种植业面源污染来源有3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5.275%.第一类污染途径为降雨淋溶小麦-玉米轮作农田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河流产生的污染,这种污染的范围广且贡献率较大为50.220%;第二类污染途径为降雨淋溶大蒜-玉米轮作农田产生的地表径流流入南四湖入湖河流引起的,影响面也较广,贡献率为25.119%;第三类污染途径为自然降雨时,小麦-水稻轮作农田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河流的污染,贡献率为19.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