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目前,我国汞污染危机日趋严峻。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电厂是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文章对我国燃煤汞排放现状、汞污染防治发展现状以及汞污染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汞污染防治的技术手段与经验,提出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防治的不足和建议,为汞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上海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煤电厂是主要的人为汞排放源之一,也是上海城市范围内最大的大气汞排放点源。耗煤量、煤汞含量、燃烧装置的结构以及空气污染控制装置的协同除汞能力是影响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的主要因素。文章利用历年的统计数据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经验值筛选出汞排放的影响因子,粗略估算了上海燃煤电厂的大气汞年排放量,从空气污染控制装置的协同除汞效果.改进颗粒物控制装置、提高烟气脱硫系统的汞捕集能力、投加粉末状活性碳的除汞效果等方面,分析了空气污染控制装置的除汞效果及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燃煤电厂烟气汞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燃煤锅炉排放的重金属有害空气污染物(HAP)主要有汞、镉、铅、铬和砷等,而(汞)Hg是其中最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局部区域排放的汞通过在陆地、海洋的沉积和二次排放可传输扩散到范围更广的区域,有研究认为如果亚洲每年减少50%汞排放,美国西海岸则会减少由于湿沉降带来的10%~20%的汞。由于汞的剧毒性、积累性,加之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有关汞的排放及控制已经成为煤的燃烧污染防治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控制的必要性与防治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汞已经成为温室气体和持久性有机物后又一引人关注的全球性化学污染物,汞污染和控制问题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新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专门对全球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指出"人为活动的汞排放已经明显改变了全球汞的自然循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某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燃煤电厂汞排放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国内燃煤电厂汞排放的一些特征,并同发达国家燃煤电厂汞排放和汞脱除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在汞排放和汞脱除领域所存在的差距.在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的主要汞脱除技术后,提出我国今后应加大对燃煤电厂汞脱除技术投入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燃煤电厂烟气颗粒物控制技术或组合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调研和专家问卷调查基础上,针对燃煤电厂一次PM2.5排放特征,构建了包含环境、经济和技术三方面共16项四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法对7种颗粒物控制技术及其组合开展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综合分析或着重环境性能的情况下,7种单一或组合控制技术的优先顺序为:低低温静电除尘配高频电源+湿式静电除尘≈静电除尘配高频电源+湿式静电除尘 > 电袋复合除尘 > 静电除尘+湿式静电除尘 > 袋式除尘 > 静电除尘 > 电凝并+静电除尘.若优先考虑经济因素,静电除尘为最优选择;优先考虑技术性能则袋式除尘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考察了燃用高灰(38.49%)高硫(3.47%)煤,并安装了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CR)、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FGD)和静电除尘器(ESP)设施电厂的汞排放状况,以及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对烟气中汞形态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中灰分比例高导致锅炉出口烟气中颗粒汞(HgP)的比例明显高于气态汞;静电除尘器的协同脱汞效率高达80.56%,这主要由颗粒汞在烟气汞中所占比例决定;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装置对烟气中汞形态和浓度的影响不明显;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设施对烟气中汞的协同脱除效率仅为28.49%。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地综合评价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建立了包括环境、技术、经济3个方面共11项指标的多因素多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选择低氮燃烧器(LNB)、燃尽风(OFA)、再燃(Reburning)、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和SCR/SNCR联合6种典型的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定量评估其技术、经济和环境性能,以筛选出燃煤电厂最佳适用控制技术组合.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燃烧贫煤或无烟煤的墙式锅炉,要求脱硝效率70%,SCR与LNB联用技术是最优选择;对于使用烟煤或褐煤的W火焰和切圆燃烧锅炉,脱硝效率30%即可达标排放,LNB和再燃等燃烧中脱硝技术是最佳选择.因此,在经济较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地区,建议燃用无烟煤和贫煤的大型机组安装LNB和SCR,燃用烟煤和褐煤的机组或者100MW机组可考虑LNB和SNCR联用来减少NOx排放;在其它尚有环境容量的地区,建议燃无烟煤和贫煤的机组安装LNB和SNCR,其它机组通过安装LNB减少NOx排放. 相似文献
14.
燃煤火电厂汞排放因子测试设计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火电厂锅炉煤的燃烧中,汞的迁移是个复杂的过程.在炉内高温下,几乎所有的汞以气态形式停留于烟气中,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汞被再分配到粉煤灰、炉渣和空气中.采用测试和衡算的方法,对火电厂汞排放因子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汞的迁移分配与煤中汞的赋存量、粉煤灰中可燃物碳的含量及烟气温度相关.煤燃烧后,进入粉煤灰中的汞占煤中汞含量的12.7%~31.3%,进入炉渣中的汞占0.9%~12.8%,大部分汞排入大气中,占67.8%~82.2%. 相似文献
15.
采集安徽不同地区两典型燃煤电厂火力发电中使用的原煤及其产生的3类固体副产物(飞灰,炉渣及脱硫石膏样品),对4类样品中汞含量分别进行测定,以此揭示电厂燃煤过程中汞的分布、迁移及转化规律。此外,采用质量平衡及二次排放模型分别初步估算了电厂燃煤及燃煤固体副产物再利用过程中汞的两次释放特征。结果显示,汞在原煤、飞灰、炉渣及脱硫石膏样品中的含量分别为174~321μg/kg、421~316μg/kg、6~3 143μg/kg和2 988~4 694μg/kg;燃煤过程中有20.9%~23.6%的汞转移到飞灰中,32.6%~59.9%的汞赋存于脱硫石膏中,16.5%~37.4%的汞通过烟囱首次排入大气,仅有0.02%~9.2%的汞残留在炉渣中。二次排放模拟结果显示,燃煤电厂1#和2#中飞灰和脱硫石膏的高温再利用过程将向大气二次释放汞量96.0 kg/a和165.8 kg/a,两次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89.5 kg和640.8 kg。本研究可为燃煤电厂汞的污染过程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300 MW燃煤机组,基于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30 B汞监测方法,通过多点监测对比了实施低氮燃烧器改造、SCR脱硝改造、新增低温省煤器、静电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湿法脱硫塔脱硫提效并增加管式除雾、新增湿式静电除尘器技术路线开展的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汞排放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排放改造前,神华煤w(Hg)为49 μg/kg,烟囱入口ρ(Hg)测量值为1.87 μg/m3;煤燃烧及经过污染物控制单元后,有35.0%的汞存在于灰中,有29.5%的汞存在于石膏中,有35.4%的汞从烟囱排出.超低排放改造后,神华煤中w(Hg)为30 μg/kg,烟囱入口ρ(Hg)测量值为0.46 μg/m3;脱硫进水及湿式除尘器进水对汞平衡几乎没有影响,煤燃烧及经过污染物控制单元后,有36.1%的汞存在于灰中,有55.2%的汞存在于石膏中,有8.7%的汞从烟囱排出.超低排放改造后,污染物控制设备的烟气综合脱汞效率提高了1.5倍左右,表明超低排放脱硝增强了对汞的催化氧化,而脱硫增强了对二价汞的吸收结果.湿式电除尘器对脱汞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