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氯、臭氧是杀菌、消毒、漂白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二氧化氯、臭氧的结构与性能 ,并用大量实验数据对比二氧化氯、臭氧与其它化学物质的杀菌能力、消毒净化能力、漂白能力 ,实践证明 :二氧化氯、臭氧是优良的杀菌剂、消毒剂和漂白剂 ,是真正的绿色药物 相似文献
2.
絮凝——杀菌的协同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絮凝对杀菌组分及油田污水中细菌的富集作用,并与杀菌剂、絮凝杀菌剂的杀菌效果相比较,进一步探讨了絮凝-杀菌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絮凝-杀菌有协同增效作用,投加絮凝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比投加杀菌剂效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3.
高压静电场处理污水的杀菌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压静电处理城市污水厂二沉池出水,并考察了它对污水COD、BOD、NH3-N、NO3-N、TOC和细菌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场对有机物及氨氮没有去除能力、去有较大杀菌消毒效果,细菌去除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4.
5.
6.
7.
电场与放电杀菌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安全消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空气隔离-同轴降膜反应器对饮用水进行电场和放电杀菌,在输入电压10 kV、频率12.5 kHz、处理时间50 s时,细菌总数分别减少了3.77和3.85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表明,放电杀菌的能量利用率及杀菌效率均高于电场杀菌.流式细胞仪和荧光电镜检测发现,电场和放电杀菌均对细菌蛋白质造成损伤,且电场处理过的细菌存在可进行损伤修复的亚致死细胞,而放电杀菌则不存在亚致死现象,表明放电杀菌具有较高的杀灭率.杀菌过程中活性自由基检测结果表明电场杀菌技术不会产生自由基等活性物质,相比较而言电场杀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9.
二氧化氯杀菌法在医院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情况介绍 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原体 ,必须经杀菌消毒后才能外排 ,否则将对纳污水体为三类水质的淮河水域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处理医院污水最早使用的是液氯 ,液氯处理医院污水的成本最低 ,70~ 80年代得到迅速普及 ,使用面广。然而液氯的腐蚀性强 ,加氯机、阀门、管道易发生故障 ,会导致液氯泄漏事故 ,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故障 ,必须要专业人员维修 ,并有一定的危险性。液氯属危险品 ,储运相当不便 ,有的医院只得弃之不用。次氯酸钠发生器是较后期的产品 ,以电解法为主 ,这类产品现在仍在使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氯化法消毒饮水,水中会产生致癌致畸突变的三卤甲烷(THM)类物质,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我国和国外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均规定了该类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为保证饮水的卫生要求,本文阐述了二氧化氯(ClO_2)的特性和在饮水消毒中的应用前景,用它作为取代氯化消毒饮 相似文献
11.
12.
一、水消毒技术的应用水的消毒技术,应用已近百年。最早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剂是臭氧;最早用于废水的消毒剂是氯。臭氧消毒技术,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好(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为氯的600~3000倍),产生的有害物极少,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中的BOD和COD,能脱色去臭、杀灭水中藻类,也能氧化或分解水中的铁、锰、色素、悬浮微粒、有机农药和洗涤剂等,从而,可大大改善水质。臭氧消毒的主要问题是,制取臭氧(火花放电法)的产率低(1%~2%),电能消耗大,基建设备投资也较大,成本很高;此外,臭氧是一种不太稳定的气体,在水中容易分解。所以,该技术一般用于日处理水5000吨以上的大型水厂。近期来,国外开发了电解法产生臭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二氧化氯对有机卤代物形成的影响,消毒效果,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和ClO2发生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评述,认为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4.
15.
UV消毒法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水处理工艺中UV消毒法的应用近况、低压多灯UV消毒装置的优点及有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预期UV消毒法可能取代加氯消毒法、在水处理消毒工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和不足,阐述了紫外线消毒工艺的设计和维护方法,讨论了紫外消毒应用中的影响因素,并对紫外消毒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次氯酸钠、臭氧以及臭氧/次氯酸钠组合工艺,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对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色度的去除规律,消毒副产物中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随有效氯投加量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消毒过程中,有效氯投加量为5 mg/L时,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去除率分别为99.91%和99.99%,色度去除率为26.00%;臭氧消毒过程中,当臭氧剂量为2.6 mg/L时,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去除率分别为99.70%和99.73%,色度去除率为71.65%;在组合工艺中,当臭氧剂量为2 mg/L、有效氯投加量为0.5 mg/L时,出水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总数去除率分别为99.94%和99.87%,色度去除率为70.60%;在相同有效氯投加量条件下,组合工艺较单独次氯酸钠消毒出水的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更低,三氯甲烷生成量降低36.67%,一氯二溴甲烷未检出。 相似文献
18.
组合氯化消毒工艺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比较4种单独使用氯或组合氯化消毒工艺在较长管网停留时的卤代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4种工艺为单独游离氯消毒、氯胺消毒、清水池游离氯消毒后转氯胺的先氯后氨消毒、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结果表明,游离氯消毒工艺在管网停留时间长时,卤代消毒副产物会持续大量的生成,而一氯胺消毒工艺生成的卤代消毒副产物量很低.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先氯后氨消毒工艺与游离氯消毒相比,可以降低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降低了9.6%,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42%.但是先氯后氨消毒工艺由于游离氯接触时间约为2 h,卤代消毒副产物已经大量生成.短时游离氯后转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由于控制了游离氯的接触时间,可以在保障消毒工艺灭活微生物效果的同时更为有效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管网停留24 h时,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与单独游离氯消毒工艺相比降低了48%,卤乙酸的生成量减低了72%.因此,顺序氯化消毒工艺可以更好地控制卤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提高水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处理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和比较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各种控制技术,提出电场处理因其高效、成本低廉和不带二次污染等特点,是未来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极有前途和实用的处理技术,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指出该技术的不足和亟待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