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玫 《沿海环境》2000,(5):20-20
海藻被人们称为“海洋蔬菜”,如海 带、紫菜、裙带菜及麒麟菜之类的 海藻均可食用。我国海藻资源丰富,其中有经 济价值的约有一百多种。海藻中含有人体必 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 及矿物质。没于海洋生态环境与陆地的不同, 因此,在海藻内含有许多陆生蔬菜中没有的 有机物。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经 常食用海藻对人体十分有益,尤其是它对困 扰现代年轻人的身心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国外营养学家预测,海藻将成为风摩21        世纪的健康食品。那么,海藻对人体有哪些保健作用呢? 海带等…  相似文献   

2.
“海洋蔬菜”即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裙带菜及麒麟菜之类的海藻。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经常食用海藻对人体十分有益,尤其是对困扰现代人的许多身心疾病,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国外营养学家预测:海藻将成为风靡21世纪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3.
柴油对3种海藻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室试验,以不同浓度的柴油海水乳浊液对3种海藻了培养,并在2,4,6d等时间段观察了3种海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对柴油的抗性最强,其闪是裙采和甘柴菜。较低的柴油浓度可促进3种海藻的光合和呼吸作用,而较高的柴油浓度则抑制它们的光合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4.
海藻生物吸附废水中铅、铜和镉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对几种大型海藻作国吸附剂,吸附重金属废水中Pb^@+、Cu^2+、Cd^2+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它们对Pb^2+、Cu^2+、Cd^2=平衡吸附的等温曲线。实验表明,海藻的最大吸附容量在0.8~1.6mmol/g(干重)之间,吸附容量比其他种类的生物体高得多。吸附速度较快,10min内,重金属从溶液中的去除率可达到90%。实验结果还表明,大型海藻适合于发展成为高效的生物吸附材料用  相似文献   

5.
海藻去除水中双偶氮染料机理及重金属离子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铜离子协同海藻使偶氮氯膦Ⅲ染料分子脱色和海藻同时吸附去除五种重金属离子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藻对Cu(Ⅱ)、Zn(Ⅱ)、Pb(Ⅱ)、Cd(Ⅱ)、Hg(Ⅱ)离子的吸附去除受pH和吸附时间的影响较大,在pH=6~7时,对以上5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都在79%以上。适量的铜离子能很好地协同海藻处理水中的偶氮染料,脱色率可达100%;而单独的海藻体系则完全不能吸附偶氮氯膦Ⅲ染料分子。研究了Cu(Ⅱ)协同海藻处理染料的脱色机理。处理染料的海藻的再生性能也很好。  相似文献   

6.
郑榕 《福建环境》1995,12(1):13-14
通过对海藻的取样调查、测量及生物鉴定,探讨了湄洲岛及湄洲湾潮间带各潮区海藻生物群落的组成、生长状况、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海藻酸钠为固定基质制备了Fe~0/海藻酸钙微球,探讨基于Fe~0/海藻酸钙微球对染料还原-Fenton氧化协同降解转化的特性及机制.通过FT-IR、SEM、BET、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还原氧化体系、Fe~0/海藻酸钙微球投加量、溶液p H等因素对酸性红B(ARB)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氧化过程中Fe~0的稳定性和海藻酸钙微球重复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0/海藻酸钙微球的多级孔道结构对染料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染料阶段中,Fe~0投加量为0. 24 g·L-1,溶液初始p H为2. 96时,180 min后ARB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6. 8%.在后续的Fenton氧化阶段,加入10. 75 mmol·L-1H2O2后,ARB色度去除率达到99%,矿化程度提高至64. 7%.与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体系和Fe3+/海藻酸钙微球Fenton氧化体系相比,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Fenton氧化协同体系能够实现ARB的有效脱色和矿化.由于海藻酸钙中羧基对Fe2+/Fe3+的配位作用,Fe离子从微球中转移到溶液中的量为微球中总铁量的3. 9%左右.由于Fe离子能够较好地固定在海藻酸钙微球中,在p H较高条件下,减少了Fe氢氧化物的生成,Fenton反应能够在较宽p H范围内进行,含有Fe2+/Fe3+的海藻酸钙微球表现出较好的重复催化氧化性能.因此,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Fenton氧化协同技术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海藻酸钠为固定基质制备了Fe0/海藻酸钙微球,探讨基于Fe0/海藻酸钙微球对染料还原-Fenton氧化协同降解转化的特性及机制。本研究通过FT-IR、SEM、BET、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还原氧化体系、Fe0/海藻酸钙微球投加量、溶液pH等因素对酸性红B(ARB)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氧化过程中Fe0的稳定性和海藻酸钙微球重复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0/海藻酸钙微球的多级孔道结构对染料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染料阶段中,Fe0投加量为0.24g·L-1,溶液初始pH为2.96时,180min后ARB的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6.8%。在后续的Fenton氧化阶段,加入10.75mmol·L-1H2O2后,ARB色度去除率达到99%,矿化程度提高至64.7%。与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体系和Fe3+/海藻酸钙微球Fenton氧化体系相比,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Fenton氧化协同体系能够实现ARB的有效脱色和矿化。由于海藻酸钙中羧基对Fe2+/Fe3+的配位作用,Fe离子从微球中转移到溶液中的量为微球中总铁量的3.9%左右。由于Fe离子能够较好地固定在海藻酸钙微球中,在pH较高条件下,减少了Fe氢氧化物的生成,Fenton反应能够在较宽pH范围内进行,含有Fe2+/Fe3+的海藻酸钙微球表现出较好的重复催化氧化性能。因此,Fe0/海藻酸钙微球还原-Fenton氧化协同技术为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大型海藻龙须菜能吸收营养盐,改善养殖海区水质,同时还可被直接食用并作为鲍及篮子鱼等水生经济动物的饵料。为调查大型海藻和篮子鱼的食用风险,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采集南澳岛深澳湾养殖海域龙须菜栽培区、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过渡区和对照海域不同功能区样品。结果显示,龙须菜能富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但不同季节富集能力(BCF)不同,富集能力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分别为Cr(2.45×105)、Zn(1.67×105)、Pb(1.14×105)和Cd(0.16×105)。调查海域篮子鱼Cd(0.045×10-6~2.916×10-6),Cr(0.57×10-6~49.185×10-6)和Pb(0.12×10-6~1.452×10-6)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龙须菜和篮子鱼非消化器官的生物放大因子(BMF)均较低,表明篮子鱼非消化器官对重金属的吸附主要来源于海水。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菜和篮子鱼体内Cd、Cr和Pb含量分别超过了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的蔬菜和鱼类食用安全标准,因此,龙须菜及篮子鱼的食用安全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天然藻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存在耗能高、运行成本高及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等诸多劣势;而天然海藻由于其来源广、产量大,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方面存在较多的优点。介绍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背景、现状,阐述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的优点、机理,重点介绍了海藻处理废水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海藻处理废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of exotic fish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lakes of Yunnan Guizhou Plateau has led to significant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lake ecosystem. So far, mostconcerns have been on the extinction of endemic fish species(Y…  相似文献   

12.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the subtrophical oligotrophic Lake Fuxian, the second deepest lake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monthly from September 2002 to August 2003. A total of 113 species belonging to seven phyla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a filamentous green alga, Mougeotia sp., dominated almost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and comprised most of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Mougeotia sp. has made a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it was absent in 1957, only occasionally present in 1983,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1993, and became predominant in 2002--2003. It is likely that natural invasion of the Taihu Lake noodlefish (Neosalanx taihuensis) has led to a change of dominant herbivorous zooplankton from small to large calanoid, which has increased grazing pressure on small edible algae, and thus has indirectly favo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edible filamentous Mougeotia sp.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包头引黄水库藻类高发的原因,按标准方法进行藻类培养试验,研究稀土元素Ce对水库水体中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对藻的种类和生物多样性有抑制作用;低浓度(1mg/L)Ce对藻类个体总数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优势藻种为绿藻;高浓度(20mg/L)Ce对藻类的数量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稀土元素对藻类的刺激作用可能是包头引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藻类的生理特征和对染料的脱色能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海藻酸钙对蛋白核小球藻进行了固定,比较了固定化藻和悬浮态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优化了固定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藻的形态及其在固定化载体中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并对其降解染料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固定化提高了藻的生长和合成代谢活性.选择藻珠粒径为2.5mm,藻初始密度为200×104cell/mL,通入含2%CO2的空气为最佳条件.没通CO2气体的藻在载体中的分裂生长受到限制,藻细胞个体增大,藻在载体中分布不均;通入CO2气体的藻生长和代谢均大大提高,且个体大小恢复正常,藻在载体中分布均匀,对固定化藻降解染料的初步研究表明,固定化藻比悬浮态藻对染料有更佳的降解脱色能力,而通入CO2气体更有利于提高对染料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栅藻对污水的净化及其生理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斜生栅藻包埋固定在褐藻酸钙凝胶胶珠中。对人工配制的污水进行净化,研究其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叶绿素α含量、光合强度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并与未固定的斜生栅藻(悬浮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固定化提高了斜生栅藻的合成代谢生理活性,延迟衰老,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城市重污染河道水质及底栖附泥藻类生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苏州市古城区南园水系的水质和藻类1a的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质污染主要以NH_4~+-N和TN的严重超标为特征,最大超标倍数可达到5倍以上[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作为基准];经镜检,底栖附泥藻类共34种,种类数以硅、绿和蓝藻类占优势,其数量和生物量极高,达到2 145.5×10~4个/mL,生物量3.524 mg/mL,远高于相同点位浮游藻类监测结果,数量和生物量以硅藻和蓝藻占绝对优势;各门藻类在各河段中分布极不均匀,优势种群多属异养型或两型营养特征,且与河道的污染特征有较密切关系,这些典型藻类包括:蓝藻门(Cyanophyta)中的两栖颤藻(Oscillaria amphibian),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直链藻(Melosira sp.)、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舟形藻(Navicu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异极藻(Gomphonema)等.其数量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生物量则为:冬季最高,春、夏、秋相对较低,且变幅不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重污染河道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不同丰度的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等温吸附模型以及解吸特征。结果表明,水华束丝藻对Hg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吸附大量Hg2+,12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且活藻对Hg2+的吸附效果比死藻好;活藻和死藻吸附Hg2+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模型、D-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7×10-2 ng/(106 cells)、3.56×10-2 ng/(106 cells);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单位吸附量随着藻丰度的增加而减少,吸附总量随着藻丰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初期(0~5 min),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进行生物吸附,吸附速度快且效率高;随后活藻依靠新陈代谢将Hg2+转移至细胞内进行生物富集,因而活藻的单位吸附量高于死藻。活藻和死藻对Hg2+的解吸量随藻丰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死藻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致突变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文献中不同纯度藻类提取物致突变性的不一致报道.采用Ames试验和UDS试验分析了0.01,0.1、1.0.10nmol/L等不同含量纯毒素的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随着微囊藻毒素纯毒素含量的下降.其致突变性增强.说明藻类毒素的不同提取方法可能决定了致突变性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9.
Zn~(2+)对滇池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有关氮、磷对滇池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有关其它元素对滇池藻类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滇池藻样为实验对象,实验不同Zn2+浓度对滇池藻类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高Zn2+浓度以抑制滇池藻类生长为主,低Zn2+浓度以促进滇池藻类生长为主。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滇池湖藻类生长时,除了要注意控制N,P之外,还应考虑Zn2+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hotodegradation of Norfloxacin in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algae under a medium pressure mercury lamp (15 W, λmax = 365 nm)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Norfloxacin could be induced by the algae in the heterogeneous algaewater systems.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of Norfloxaci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gae concentration, and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emperature and pH of solution. Meanwhile, the cooperation action of algae and Fe(III), and the ultrasound were beneficial to photodegradation of Norfloxacin.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Norfloxacin was found to follow the pseudo zero-order reaction in the suspension of algae. In addition, we discussed the phot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Norfloxacin in the suspension of algae. This work will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antibiotics in aqueous environment in the presence of algae, for providing a new method to deal with antibiotics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