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污染问题.简要分析了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其危害,对我国各大型湖泊的富营养化现状以及对该问题的处理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0,自引:1,他引:99  
介绍了藻类的种群结构、污染指示种、生长潜力、种类多样性指数和综合指数等生物学指标在湖泊营养型评价中的应用;详细列举了超富营养型(Hypertrophication)、富营养型(Eutrophication)、中营养型(Mesotrophication)和寡营养型(Olipotrophication)等四类水体的部分指示藻类及大致表观现象;针对湖泊富营养化中备受关注的营养过剩和藻类生长过度问题,简要报道了国内外有关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藻类N、P处理和除藻研究进展,以及近期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初步结果;同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了大致分析,并提出了减缓湖泊富营养化进程、防治其进一步加剧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浮床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被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中。分析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应用实例,最后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向量相似度原理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湖泊所处的营养状态,提出了基于向量相似度原理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将富营养化的各级评价标准视为1个特征向量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计算各级特征向量与实测水质指标向量的相似度,归一化后得出各级评价标准对实测水质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即可得出实测水质指标的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级别.经全国30个湖库湖泊实测水质资料验证,向量相似度方法与随机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方法、灰色评价方法相比较,有27个湖泊评价结果的差异不大于1个级别,其比例为90%.这说明4种方法的计算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对武汉市35个湖泊进行了采样分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生态系统等28个指标用于指标的遴选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CA)及因子分析(FA)在简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中能较好地去除冗余信息,提取有效的指标作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依据.同时,分析结果表明有3种指标在反映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①胁迫因素;②重金属;③营养化指标.香农指数及水温、结构能质3个指标与主因子具有最低的相关系数,在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面意义不大,原因可能与武汉市湖泊富营养化严重、生态系统结构单一有关.  相似文献   

6.
改善湖泊水环境的调水与生物修复结合途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生物修复和引清调水措施在改善湖泊水环境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单独采用其中一种方法,在解决湖泊污染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能加快湖泊生态恢复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结合途径进行探索.以汉阳四湖为例,引清调水与生物修复可以通过3种主要途径结合: 短期引清调水与长期生物修复相结合,局部生物修复与大区域调水置换结合,水力调度调控与湖泊生物恢复结合.  相似文献   

7.
基于SOM模型的乌梁素海夏季水质状况聚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泊富营养化的预防与治理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是湖泊治理的基础,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对干旱区草型浅水湖泊--乌梁素海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并与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相似度较高,均能反映实际情况.最后综合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得出能够客观、清晰地反映乌梁素海水环境现状的分类结果.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合理、科学的依据.SOM网络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只需将相关数据提供给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身训练、学习、竞争,最后输出相应的分类数目及对应的分类结果.研究表明,SOM网络是分析水环境状况的一种快捷、简便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磷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通过不确定性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箭竹海总磷平衡质量浓度E[p(P)]=0.008mg/L,总可信度为0.8649;平衡质量浓度小于0.01mg/L的保证率为76%,平衡质量浓度大于0.01 mg/L的概率为15%.与常规方法计算所得结果相比,运用盲数理论处理湖泊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中下游13个浅水湖泊周年季节性湖沼学调查所获得的水质生物评价数据为基础,通过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指数值的分布范围分析,以及判别能力分析对其进行筛选,确定了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BI指数3个对水质判别较为敏感的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并采用分位数法确定其水质评价分级标准。应用此3种评价指数对长江中下游13个湖泊进行水质判别,3个指数评价的结果基本吻合,且生物学评价结果和化学评价结果较为接近,属中度污染以上的湖泊,其营养状态均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该评价指数及其评价标准适用于评价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型湖泊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0.
湖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水源热泵系统温排水模拟试验,得到最优排放口形式.基于这种排放口形式,在边界条件中充分考虑湖泊水域的特征,采用有限体积法,构建了基于Fluent软件的湖泊温升分布三维数学模型,并模拟计算了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射流排放方式下,排放口近水域的温升分布情况,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水温吻合较好.对重庆开县人民医院湖水源热泵示范工程在系统最大冷负荷和长期运行负荷2种工况下,温排水对排放口附近水域的温升分布影响范围及程度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2种运行工况下温排水的影响水域面积较为接近,但温升值大小不同.最大冷负荷下温排水影响水域面积仅占湖泊面积的1%左右,而温升超过0.5 ℃的水域面积未超出湖泊总面积的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小型反应装置,以葡萄糖和丙酸为碳源,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对太湖草型区和藻型区的沉积物进行聚磷菌富集培养。探讨了太湖草型区和藻型区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存在性和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实验室模拟条件培养,发现太湖沉积物存在聚磷细菌。两种碳源培养的草型区沉积物厌氧释磷量高于藻型区。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的草型区和藻型区沉积物厌氧释磷现象微弱,好氧磷的超量吸收现象比活性污泥弱,对PO34--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95%、38.17%。而在以丙酸为碳源的系统中,有着明显的厌氧释磷和好氧摄磷现象,对PO34--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1.27%、51.35%。  相似文献   

12.
锂的用途及其资源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锂在原子能工业中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被誉为“高能金属” ;它推动着能源工业 ,尤其是电池技术的发展 ,无愧于“能源金属”和“推动世界前进的金属”的称谓。随着技术的发展 ,世界锂业的传统格局和市场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盐湖提锂技术的进步打破了半个世纪以来锂资源的分布和供应格局 ,而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和津巴布韦等硬岩型锂资源大国将失去其在世界锂资源和锂盐供应市场上的优势。智利、中国、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等国将成为世界拥有锂资源大国。盐湖工业生产的锂产品适应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市场前景广阔。笔者介绍了金属锂的一些重要用途 ;分析了锂资源开发的现状 ;指出我国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透露了作为国家计委批准的西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有关信息 ,年产 30 0 0吨碳酸锂生产线 ,将于2 0 0 5年 6月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13.
孟庆峰 《环境与发展》2020,(2):26-26,28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当前的河湖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河湖面积严重萎缩,河湖水的功能逐渐退化;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污染量加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河湖水环境的管理以及治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了保护河湖水环境工作,加强水资源周围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实现河湖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净化景观湖泊的补水,采用磁絮凝法对Ⅴ类甚至劣Ⅴ类河道水体进行预处理,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絮凝剂(PAC)、助凝剂(PAM)以及磁铁粉的投加量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一步优化磁絮凝预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磁铁粉加入量100 mg/L,PAC投加量150 mg/L,PAM投加量2 mg/L。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进行验证试验,COD去除率达到50.39%,TP去除率为96.65%,浊度去除率为91.59%,氨氮去除率为6.31%,除氨氮外,其他各指标基本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水体标准,达到了预处理目的,为后续深度净化减轻负荷压力。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正由静态的现状评价转向动态的预测和预警评价。以ArcGIS为工具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及组件式开发技术进行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的二次开发;设计系统模型、系统功能并研制相应的功能模块。通过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生态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过程模拟,实现对区域生态安全的智能化评价,为决策者进行区域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该系统应用于洞庭湖实验区生态安全评价,得出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等评价结果,表明系统具备良好的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瑜 《环境与发展》2020,(1):93-95,97
某景观湖总建筑面积47650m^2,设计处理水量为6500 m^3/d。进水为区域内富营养化劣五类水质,现有水质较差、悬浮物较多、湿地植物种植品种匹配不合理等现状亟需解决。经评估现有处理设施后我方建议改造后系统由人工塘,土工滤池,人工湿地三部分组成。其中人工湿地部分利旧,人工塘利用现有河道稍加改造,土工滤池新建。改造后既能达到处理效率高,又可以有效改善湿地易堵塞问题,还可以提高景观效果,同时降低后期湿地清理费用。  相似文献   

17.
膨润土的改性方法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膨润土的结构和基本性质,重点探讨了膨润土的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及改性膨润土在废水处理和放射性物质处置中的应用,指出目前膨润土在环境应用中存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在决策目标、影响指标及评估方案3层要素之间,选取湖泊环境、社会因素及经济因素3个维度的25个基层指标,建立了湖泊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MATLAB软件编写了2个程序,分别用于求解初始评分矩阵、计算评估方案权重和辅助PSO(粒子群优化算法)修正指标体系中不满足一致性要求的初始评分矩阵、优化层次分析结果。经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与污染治理费用法的权重分别为38.16%、61.84%。选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与污染治理费用法两种评估方案,并结合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Vollenweider模型及完全混合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评估标准的合理性。计算得出滇池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32.630 2亿元/a,流域内单位面积的生态补偿标准为5 207元/(a·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