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气带土壤对地表污染物的截留作用是地下水免受污染的一道天然屏障.土壤截留污染物的能力对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的治理起着关键作用,在对实际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土柱淋滤、吸附/解吸、石油挥发等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包气带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砂、中砂和粗砂3种土壤对石油烃的截留率分别为81.0...  相似文献   

2.
陕北石油污染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考察了石油污染土样的理化性质、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细菌群落结构,探讨石油污染程度与细菌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样中残油量为28.7~870.0mg/kg,相对于未污染土样,石油污染土样的总碳随残油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石油污染土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大于未污染土样,而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则相反。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石油污染土样中细菌群落数量显著低于未污染土样,操作分类单元(OTU)数从未污染土样的7 707个最低下降到2 034个,且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其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随土壤残油量增加,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比例显著上升,而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等比例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与微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简便高效、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正逐步成为石油污染治理研究的热点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我国的石油污染概况及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重点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植物一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各自的优点、局限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詹研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3):91-93,96
近年来中国陆上石油泄漏事故频发,严重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土壤石油污染危害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土壤石油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波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升温特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土壤受污染程度和各种吸波介质对微波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升温特性的影响,所用的吸波介质有水、颗粒活性炭、铝、镍、三氧化二钴、三氧化二铬和氧化锡.实验中以氮气为保护气微波辐照各种石油污染土壤样品,测量样品的升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微波加热功率的增加,石油污染土壤的升温速率和最高温度都增大,功率从4...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石油烃类污染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柴油、机油为典型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原位人工模拟污染,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4个土样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维度的差异性,并识别了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群。结果表明:4个土样中可变区的遗传物质,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下产生有效的OTU 944个,获得土壤微生物群落25门、56纲、115目、213科、315属。石油烃类污染可改变原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4个土样中细菌的多样性为机油污染土样(SLO)上层5 cm处未污染土样(TS)中层20 cm处未污染土样(MS)柴油污染土样(SDO),SLO(机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未污染土样(TS、MS),SDO(柴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低;未污染土样(TS、MS)在垂直方向群落结构差异较小,分布基本一致,SDO、SLO与未污染土样群落结构相比差异较大,SDO、SLO样本间差异同样明显;识别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属包括Sulfuritalea属、红球菌属(Rhodococcus)、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Alkanindiges属、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a norank)等7种。研究结果揭示了石油烃类污染对高寒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胁迫作用下产生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优势菌群,为该地区进行原位石油烃类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南海有不少港湾和码头附近水域,都有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污染来源主要是船舶违章排放含油废水,石油产品装运时的漏失,油船事故,近海油田开发等,都是石油污染的来源。 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石油污染使渔业减产,养殖业遭受严重打击。为防止石油污染,沿岸许多国家都制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在领海范围内,含油污水的排  相似文献   

8.
利用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设备对新疆某地区506 t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处理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应用的相关技术问题。通过温度场模拟,为设备投入及修复堆体的搭建提供了参考数据;通过项目现场温升曲线,分析了升温效率与物料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率越低的物料升温速率越快。此外,通过对设备投入、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修复过程运行能耗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了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可为原地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燕山地区包括炼油厂和若干个石油化工厂、电厂,是一个综合的石油化工区。这些工厂和电厂成年累月的随着生产的进行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有机污染物质,无论是种类或是数量都是相当多的,值得引起重视。作者曾在另一篇  相似文献   

10.
生物修复剂在清除海滩石油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海滩时常用的修复剂类型及其特点.当实验室环境条件能较好控制时,生物强化剂一般是有效的;然而污染现场得出的证据不能表明其对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实验室和现场的研究均表明营养型生物促进剂能有效促进石油的生物降解.水溶性营养易被波浪和潮汐冲刷掉;缓释型营养盐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控制其释放速率,以保证孔隙水中能较长时间维持理想的营养浓度;亲油型肥料中含有有机碳,有可能在微生物降解石油之前被优先降解.建议根据污染环境的特点选用适合的生物促进剂.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孤东油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原油、柴油馏分(180~360℃)、蜡油馏分(360 ~ 500℃)为研究对象,采用BC-Ⅰ和BC-E 2种菌剂,对其进行微生物降解.研究表明,BC-Ⅰ和BC-E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明显,BC-E菌剂对孤东油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达35.7%.2种菌剂对石油烃中轻馏分的降解效率均远远高于其对重馏分的降解效率.柴油馏分降解产物中鉴定出O1、O2、N1等多种分子类型,其中O2相对丰度远高于O1、N1类型,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是脂肪酸,油样中脂肪酸存在明显的C16、C18优势,降解后低碳数脂肪酸相对丰度略有增加.蜡油(VGO)降解后以m/z=293(C19双环环烷酸)为中心正态分布,烷基咔唑中C5-咔唑丰度最高,苯并咔唑相对丰度很低.O2类化合物丰度很低,表明脂肪酸含量很低,DBE为4或5的O2类化合物明显占优势,对应3~4环环烷酸丰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石油烃污染土壤成分复杂、污染严重、修复难度高的问题,采用适用性广、效率高且去除彻底的异位热脱附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利用碳数分段法及室内模拟实验,探究在热脱附过程中的土壤粒径、含水率和有机质对石油烃及各组分热解吸效率的影响;另外,还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以获得异位热脱附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最优工艺参...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油田周围普遍存在着土壤盐渍化和石油污染双重问题.为了修复胜利油田周围的污染土壤,采取了淡水压盐、土壤翻耕、添加菌剂和营养盐等措施,测定了在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盐、微生物、脱氢酶、石油含量等变化.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数目、脱氢酶和石油降解率具有相关性,修复初期,三者均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微生物数目减少,脱氢酶活性降...  相似文献   

14.
利用TAMⅢ等温微量量热仪研究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对大港油田不同石油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3683-5-1、西51-5、西15-14和8-13-6H-1)以及实验室配置的短时间内石油污染土壤(空白、0.5%、1.5%、2.5%和4.0%)进行了微量热检测。含油量升高,总放热量升高,生长速率常数降低,峰值功率先升高后降低,达到最大峰值功率的时间随着含油量的升高而延长。结果表明,石油污染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并且在低浓度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石油浓度高时会抑制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15.
采集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并用离心法提取胶体,定性和定量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胶体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不同p H(p H=4~9)、不同价态阳离子(Na+、Ca2+和Fe3+)和不同价态阴离子(NO-3、SO2-4和PO3-4)存在下的胶体稳定性,比较了阳离子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和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总石油烃含量为123.24 mg/g,石油烃主要为直链烷烃和环烷烃。相同p H条件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Zeta电位负值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Zeta电位负值高。石油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随p H值增加而增加,随着阳离子价数升高而减小,随阴离子价数升高而增大。Ca2+和Cu2+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更小。Na+和Fe3+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石油污染土壤对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对污染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以期筛选适合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修复植物。设置了4组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对玉米(Zea mays L.)、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和翅碱蓬(Suaeda hetroptera Kitag)4种供试植物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试验土属滨海盐渍土,在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胁迫下,不同的植物种子对石油污染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受试植物在10%(质量分数)石油污染处理下的发芽率均达80%以上,且石油的暴露水平越高,高粱、披碱草和翅碱蓬的种子发芽率越大;玉米和高粱的株高和根长均与土壤中石油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披碱草的根长则与之呈显著负相关;玉米的根冠比与土壤中石油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高粱和披碱草则与之相关性不明显;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生长的玉米和高粱,其叶片中MD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随着污染土壤石油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单峰响应特征;披碱草2个生长期(45、60d)叶片内的MDA含量均随土壤中石油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土壤石油污染会对其造成毒害作用。总的来看,相比其他2种植物,高粱和披碱草具有较大的种子发芽率和石油污染耐受性,表明它们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前言 H_2S及CH_3SH,CH_3SCH_3,CH_3-SSCH_3等硫化物是存在于污染大气中的几种重要恶臭物质.发现它们在造纸厂、肉食品加工厂、石油精炼厂等污染源附近的大气中浓度较高,臭味强烈,但离开污染源较远的地区,恶臭物质的浓度及臭味强度急剧下降.因此,在制定恶臭物质的大气环境标准和污染源的防卫对策时,有必要对排放到大气中的恶臭物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本试验的目的就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含有上述几种痕量恶臭物质的空气在紫外光照射下观察  相似文献   

18.
采用Biolog方法、最大或然数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某采油区污染场地及周围土壤的污染特征、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均一定程度受到石油污染,污染场地土壤呈现以萜类、姥鲛烷及植烷等难降解物质为主的污染特征,其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总活菌数为1.73×1010个/g,石油烃降解菌数为...  相似文献   

19.
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来源于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来源于石油、木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完全燃烧和许多碳氢化合物高温裂解的产物.它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均可被人体吸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近年来对环境中B(a)P污染的调查研究工作正在日益增多.但是对蔬菜中B(a)P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导较少.我们以我国北方普遍栽种的蔬菜—西红柿、白菜为对象,从大气—土壤—蔬菜的链索关系对运城市郊区蔬菜中B(a)P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由于植物体内B(a)P的“多源性”蔬菜与土壤系统中 B(a)P的污染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石油污染土壤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情况,在考察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择喹啉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从45份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55株降解喹啉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株,从中选择降解效率较高的2株喹啉降解菌命名为Q5和Q24,进行喹啉的降解性能研究,比较了单一优势菌株、人工复合菌群和土壤中的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自然菌群对喹啉的降解效果好于单一的优势菌株和人工复合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