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及物理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和热值的分析,得出了生活垃圾成分及物理指标的均值区间,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组分和易燃烧组分比例较高。对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热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区域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成分中不同组分的含量与生活垃圾的物理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生活垃圾含水率、容重、砖瓦陶瓷类含量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性显著,表明区域因素对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桂琴  张红玉  王典  张丽  孙巍 《环境工程》2018,36(4):132-136
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和特性对于垃圾处理设施的有效规划非常重要。以北京市海淀区和东城区典型居住区的生活垃圾作为研究对象,对4个季度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和热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淀区和东城区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均为厨余垃圾、纸类和塑料垃圾,其总和占垃圾总质量的85%以上,其中厨余垃圾的比例最大;通过与早期文献中垃圾物理组成的比较,北京市垃圾物理组成呈现的新变化是厨余垃圾的含量明显下降,纸类和塑料含量均明显上升,灰土含量保持下降。海淀区和东城区4个季度垃圾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8.29%和60.62%,平均低位热值分别为5 796.45,5 060.85 k J/kg,故适宜进行焚烧处理。垃圾中塑料和纸类与垃圾热值呈显著相关,含水率与垃圾热值呈负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和设施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含水率是预测生活垃圾能源回收和渗滤液污染潜力的关键参数,对选择合适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有重要意义.根据各物理组分组成比例和组分含水率,估算混合生活垃圾含水率,是规划和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提出适合我国生活垃圾特征的典型物理组分含水率数据清单;比较20个中国城市文献数据的模拟估算与实测结果,发现对大部分城市的估算误差在10%以内,远低于采用丹麦,美国等发达国家数据的估算误差.对比中国、丹麦和美国的组分含水率数据清单,发现我国生活垃圾中的纸类、织物、塑料、渣石等组分的含水率显著偏高,原因在于我国生活垃圾的食品废物含量高,混合收集过程中水分在组分间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物理特性的调查分析,得出泰州市生活垃圾不适于焚烧和堆肥处理,可以采用填埋方法的处理结论,为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提供选择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天水市餐厨垃圾产生现状的基础上,经过现场调查取样及室内实验分别从物理组成、含水率、挥发性固体含量以及pH等方面对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天水市餐厨垃圾组分平均含水率高达88.57%,干基成分主要为米饭和面食,平均含量占90.34%,另有COD、含油等指标较高的特点。与国内外餐厨垃圾成分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中国西部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的工艺选择、工艺参数及处理设备选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深入现场的调查、实验研究,对深圳老虎坑环境园的进场垃圾进行物理成分及理化特性分析。测定了进场垃圾的容重、物理组成、含水率、发热值等基础数据,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提供了依据。特别是通过垃圾的筛分实验,提出了80mm、60mm的筛上物进垃圾焚烧厂的优化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结合深圳市宝安区西海堤垃圾场和西田垃圾场现场实验,分析了陈垃圾的物理成分,并将其与新鲜垃圾物理成分作对比,得出易降解有机物含量、塑胶含量和无机物含量与陈垃圾稳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垃圾进行采样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农村地区的经济、生活情况等因素,得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特征有:垃圾中以灰土和厨余为主,分别是19.83%和19.33%;其次是砖瓦陶瓷类,占总量的15.26%;玻璃类和金属类垃圾所占比例最小,为1.0%~3.3%;垃圾的焚烧热值较低,平均热值为2729k J/kg,显著低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均值。有机垃圾比例越大,灰土所占比例越小,含水率越高;影响乡村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常驻人口数量和经济情况;影响乡村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和燃料变化。同时针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及产生量的减少提出了两点建议,以期对以后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新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农村人口众多,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却没有很好地得到处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沈阳市典型五个农村生活垃圾组分、性质的采样调查、分析、化验,可知农村平房区和楼房区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成分含量差别很大,主要与居民的燃料结构有关。生活垃圾的热值、含水率、灰分也有差异,主要因素是垃圾成分的差异。明确了垃圾成分,参阅“穿越环境高山理论”对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沈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也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若垃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制约兰州市的发展.在对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兰州市生活垃圾的特性,提出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推行分类收集制度,由目前单一的卫生填埋处理走向资源化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城市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理过程中会向大气排放甲烷,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数学统计方法,通过对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证实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与非农业人口数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成区面积以及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数量等因子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通过对代表城市的垃圾成分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历史资料,得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有区域和时间变化特征:南方城市和大城市的有机物与可回收物含量高于北方城市和中小城市,而无机物含量则相反;有机物含量随时间基本上呈上升趋势,无机物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但近些年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均逐渐趋于平稳,变化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构建了涵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大原则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城市2013~2017年生活垃圾管理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资源化率对管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效率较高,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2013~2017年管理效率未得到有效提高,技术进步不足是生活垃圾管理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类别城市的生活垃圾管理效率差异明显.北京、深圳、南京、青岛、重庆这些城市管理高效而且管理效率持续提高,其他城市管理效率仍有待提高.提高资源化率对管理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研究最后提出,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权衡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实施差异化管理等建议,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大城市、沿海地区中小城镇和内地中小城市垃圾焚烧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两个城市的小型垃圾转运站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渗滤液产生量及渗滤液性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小型垃圾转运站转运量小、分布密集;深圳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混合污水并入城市污水管网,常州的小型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及冲洗废水50%直接排入了河道;转运站排放的混合污水,除汞外,其他指标远超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CJ 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小型垃圾转运站排放的污染物中,以COD负荷最高,其次是BOD5。大量的有机物排入城市污水厂,对污水厂的正常运行造成冲击,如果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速了水体的污染,因此,常州市城市排水系统优化改造及垃圾转运站的截污、治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焚烧副产物产生源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焚烧在我国某些城市逐渐开始成为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同时,焚烧过程产生的副产物的二次污染及其性质渐受关注。本研究选取某典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经过2年多在不同季节的多次取样,对其贮坑沥滤液、炉渣以及飞灰的产生状况及污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了垃圾中重金属在焚烧厂各股物流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  刘安琪  钟慧琼  赵增立 《环境科学》2023,44(11):6421-643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垃圾特性是终端处理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从全国超30个城市共采集400余个生活垃圾样品,分析了垃圾的物理组成、污染物含量和热值等基础物化特性.并以深圳为例分析了采样时间和垃圾分类措施等对生活垃圾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垃圾组成与热值间的关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湿基中厨余类仍是垃圾中占比最高的组分,大多数样品的占比在40%~60%之间;可燃组成中橡塑类和纸类占比较高,分别在20%~30%和10%~20%之间;无机物占比通常不超过5%;垃圾含水率在50%~60%之间. 2019年实施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中厨余类占比明显降低,橡塑类占比增加,其他组分变化不大,垃圾热值得到一定的提升.生活垃圾中S、 Cl和N这3种污染元素的含量均在1%以下,其平均值规律为:N>Cl>S;垃圾样品中的Hg、 As、 Cr、 Cd和Pb含量随组分及采样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垃圾中Pb、 Cr含量受到环境背景值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橡塑类和垃圾水分是生活垃圾热值的主要影响变量,85.96%的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产生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婉侠  耿涌  薛冰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9):105-110,13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的主要挑战.作为中国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正面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的现状.文章通过对沈阳市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的分析,发现2002年后沈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成分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生活垃圾组分是选择处理方式的基础,与地域、季节、居民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组分时空分布特征。近2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最高(接近或超过50%),可回收物占比呈升高趋势(由22%左右升高至约30%),垃圾低位热值呈上升趋势(已超过6000 kJ/kg)。第1季度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高(城市地区约为61%),第3、4季度灰土占比升高(农村地区可达到29%)、含水率低、热值高(城市地区可达到6600 kJ/kg)。全国范围内,各地生活垃圾组分占比差异显著,厨余垃圾占比由东(65%)向西(50%)递减,可回收物占比由南(25%)向北(17%)递减,灰土占比由北(27%)向南(11%)递减。生活垃圾热值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该结论可为生活垃圾因地制宜处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的痕量金属区域分布、季节分布特征以及健康风险,在西安、乌鲁木齐、洛阳以及兰州四城市布点采样,利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了PM2.5中9种痕量金属(V、Cr、Cd、Mn、Ni、Cu、Zn、As、Pb)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痕量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方面,各城市主导痕量金属存在差异,西安、乌鲁木齐、洛阳以及兰州的主导痕量金属为Mn、Zn、Pb、Pb,除了主导痕量金属,对于单个金属,其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都存在差异;利用分歧系数法分析了城市间颗粒物中痕量金属的组成,洛阳与其他城市颗粒物中痕量金属的CD值在0.4左右,表明洛阳与各城市颗粒物中痕量金属的组成有很大差异,而西安与乌鲁木齐、兰州两个城市的CD值几乎都小于0.2,则他们组成相似;健康风险评结果显示,颗粒物PM2.5中的痕量金属Cr对成年人有着显著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而且Cd、As对4个城市居民的致癌风险是显著的,Ni对其致癌风险不显著.长期处于该研究环境,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健康威胁.此外痕量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也具有季节性,所有痕量金属ILCR值都高于10-6,尤其是As、Cd、Cr的致癌风险超过了安全水平(10-4),尤其是Cr和As春冬季的致癌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0.
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分析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提出了今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应走综合处置和清洁能源化为主的道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和技术的分析比较,提出了利用传统焦化工艺系统来实现煤与生活垃圾高温炭化处理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