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游 《沿海环境》2000,(4):26-28
廖晓义简介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和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国际环境政治专业访问学者。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被邀请参加克氏在桂林召开的环保圆桌会议。“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环保。”我在1986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调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做研究工作,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环保。我的一个朋友在写关于生态环境的报告,她对人类的未来非常悲观,认为人类活不到下个世纪,因为人类会被自己制造的各…  相似文献   

2.
韩福东 《环境》2003,(1):14-15
“永远不要低估个人改变世界的能力”,这是2000年6月14日,有“环境诺贝尔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奖的一句颁奖词。获得这个奖项的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创始人廖晓义。原本是社科院学者的廖晓义,1990年初,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深受震动,遂投身环保事业。她不仅学会用大众传媒传播环保知识,而且找到了社区这个公民环保最基层的载体。从1996年开始的大乘巷垃圾分类试点、1999年建功南里绿色社区建  相似文献   

3.
从“绿色奥运”的倡议到践行,廖晓义女士和她的“地球村”一路洒下汗水。作为奥组委聘请的4位环境顾问之一,廖女士阐述了她对奥运精神与环保实践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类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灾难就是气候变化.这是全球性和毁灭性的灾难。我一直在想.这个灾难究竟是谁造成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创办人廖晓义语调忧伤地开始了这次访谈。  相似文献   

5.
八踢鬃霎奏\。、----;。夕攒多蚤。奈高二1口℃厂2台干回丁口一二G-士二卞-壬二---’厂‘己会议之前一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廖5”“量继往开来,自然保护工作鼓劲再跃  相似文献   

6.
哲学和科学都是具有时代性的。牛顿物理学和现代性哲学是互相支持的。以牛顿物理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包括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就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科学,而受到牛顿物理学支持的现代性哲学就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哲学。二者都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越来越能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都支持"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支持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20世纪60、70年代凸显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同一时期兴起的非线性科学则指出了牛顿物理学和现代性哲学的局限性:牛顿物理学把自然界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或混沌看作例外或反常,实际上复杂系统或混沌是普遍存在的。蕴含生态学的非线性科学就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科学,它支持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生态哲学。新科学和新哲学将指引人类谋求真正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一生著述颇丰,所关注的内容涵盖了哲学、语言学、历史诗学、精神分析、社会理论等,"我与他人"问题一直是他理论思考的主线。他在该问题视域下考察了我与他人相处的对话性——对话理论,我与他人之间的审美创造关系——作者与主人公之关系,我与他人相处的理想状态——狂欢化理论。从理论层面来说,他的思考有助于破除主体性哲学所导致的"唯我主义"和"自我中心论";从现实层面来说,有助于解决当前网络社交中出现的诸如网络暴力等问题;尤其是他的外位性思想对于如何构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文化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之于人类好似大写的"他人",巴赫金对"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近40年来全球对"新时代"的内涵定义,可谓复杂而又多样,包括后工业时代、"后喻文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等,"生态文明"也已逐渐成为新时代不可忽视的关键词之一。相比科技、文化、政治等引申出的时代概念,生态文明关注的是人、自然、生态之间的本质问题,打破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体系的壁垒,这势必撼动人类社会原有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9.
湾湾 《环境》2019,(12)
<正>近期,2019年美丽大鹏"自然课堂"秋季行活动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来自深圳市大鹏华侨中学、大鹏中心小学一群"爱画画"的学生,在百年古榕树下和长湾沙滩上,以"大亚湾核电基地之秋天自然笔记"为主题,开启了乐趣盎然的生物多样性探秘之旅。探秘核电基地生物多样性"自然课堂"是大鹏新区公众自然教育行动之一,旨在提升市民生态文明素养,展示美丽大鹏生态文化的培育成果,为深圳创建自然教育之城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0.
白煜 《环境保护》2013,41(7):67-68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塑造美丽中国的思想,可以从我国传统哲学中找到一定的理论源渊,这些传统理念对于形成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一定的生态意味,它对自然的理解从来都离不开整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思维方式,没有像系统哲学那样把自然抽离出来,对象化地去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维与生态美学思维唯物辩证地看待"自然—人—社会"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本文探究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西方借鉴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从构建美丽中国的自然生态美、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生态美等方面剖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我宣誓:我志愿加入绿色公民成长志愿者行列,自觉学习自然知识,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低碳。垃圾不落地,说话小小声,影响身边人,共同为建设和保护绿色家园努力奋斗!"伴随着一组组亲子家庭齐刷刷响亮激昂的宣誓声,嘉吉"创绿行动"自然体验营公益项目首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018年11月26日,嘉吉"创绿行动"自然体验营公益项目正式在粤启动。该公益项目于2018年11月  相似文献   

13.
身体是中国古代思想生长的原初场域,涵摄极其丰富的意蕴。老子所开创的道家"贵身"主义传统,在本体论上表征着多维之身的同一,于价值论上则彰现出一种"贵身"的意涵,其实践指向是反对"生生之厚"、回归"自然之道"。道家身体观所隐喻的政治哲学以"身国同治"为独特表征,并表现为身国同构、身重于国和身治则国治等多重意涵。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难点及破解思路聂银学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广大群众,以使他们情感共鸣、乐学笃信、内化素养、外化活用,从而"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促成事物转  相似文献   

15.
庄晓 《环境》2010,(12):24-27
<正>中国书画艺术绵延几千年,古人总结出"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等观点。画家借自然之象、水墨之趣,以自然为友、以自然为师,抒写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这种创作理念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3日,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现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首批"自然学院"试点单位名单,并于12月31日在佛山为首批17个校点颁发了试点单位牌匾。消息刊发后,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行业专家评价:"自然学院"项目的实施,是广东生态环境教育再出发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7,(5)
<正>醉美人间四月天,不负绿谷好时光。4月8日~9日,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市环保局、河源市旅游局、河源万绿谷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探索自然·穿越万绿谷"、"粤环保·粤时尚·粤运动"2017年河源环保徒步系列活动,在河源万绿谷举行。省市县环保、教育、旅游系统工作人员及省内40多所学校负责人与千名"驴友"云集万绿谷,为美丽河源的自然环保工作助力呐喊。环境教育再添"新成员"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旅游"这个概念,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但有两个基本点却没有改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目前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为主旨的  相似文献   

19.
<正>比尔·麦克基苯1960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纽约工作并成为自由撰稿人,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他在《纽约人》、《纽约时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的数百篇有关自然的文论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他广博的知识以及在哲学、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确定了他在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以来,麦克基本先后出版了  相似文献   

20.
<正>江西省靖安中学创立于1941年,197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中学。学校以"朴厚敦毅,绿色和谐"的气息,以"求真务实,敬业乐学"的氛围,正谱写着新时代的生态华彩篇章。占地380余亩的靖安中学坐落在三爪仑4A景区内。学校园林建筑,错落有致;林木葱笼,凉亭错落;小桥流水,桂影婆娑;山峦叠翠,鸟语花香;旖旎之自然,润物无声,濡染涵养;氤氲之人文,于无声处,化育芳华。集自然之风景,蕴天地之灵气,真正做到了美景"林"距离,绿色"森"呼吸。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耸入云的天文观测台、功能齐全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规范达标的理化生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