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负载型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负载金属氧化物和壳聚糖吸附剂两个方面,针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综述了负载型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负载型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确定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我国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和环境水质污染严重的实际出发,研究了筛选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的五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计68种,其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占58种。进而推荐近期实施的48种   相似文献   

3.
目前,水中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BOD_5、COD、TOD、TOC及UVA等。一、生化需氧量(BOD_5) 多年来,沿用BOD_5这一参数作为水中有机污染物可被微生物降解的综合指标,以此掌握水质的有机污染程度,了解污水生化降解的可能性,为生化处理的构筑物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评价污水处理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固液微界面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污染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3个反应体系,包括铁锰复合氧化物氧化吸附除砷体系、铁氧化物包覆零价铁光芬顿催化和负载型多价态锰氧化物臭氧催化体系,通过固液微界面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了对水中砷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重点介绍了不同氧化还原反应对污染物转移转化的作用机制,说明了水体中固液微界面氧化还原反应,对污染物的转移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在微污染水源水中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受有机物污染的水中进行了试验 ,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对流动电流响应混凝剂投量的变化规律、流动电流检测灵敏度、以及控制系统的给定值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在受污染水源水中的适用性问题。试验结果发现 :当水样的高锰酸盐指数不超过 1 0mg/L的水源水中 ,污染物对流动电流控制系统影响较小 ,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仍然可以应用于此条件下的受污染水源水。  相似文献   

6.
浅谈饮用水微量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饮用水遭到有机物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传统水处理工艺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通过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对水质的影响,提出了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为研究和开发新的净水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源有机污染对饮用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花江S水源地及H市饮用水进行连续监测,江水中定性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在饮用水中绝大多数都可以检出,说明水厂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于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低,致使一些有机污染物残留在饮用水中,对沿江居民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城市水源水微量有机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查和研究与公众生命健康关系密切的饮用水有机污染现状,笔者运用GC MS等多种有机分析技术对河南省主要城市的23个水源水中的有机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740种有机物,初步筛选出261种有毒污染物;多环芳烃类和酞酸酯的污染非常突出;各点位检出物质量浓度较低,绝大部分化合物远低于国家标准,但检出种类多;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而地下水污染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七十年代以来,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很快,各种水质净化新工艺应运而生。在进行饮用水深度处理时,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改进水中污染物的检测手段。目前,饮用水源的有机物污染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用于评价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指标有BOD、OC、COD以及TOC等。在常规浓度范围内,这些指标能有效地评价水中有机物。但是,当污染物浓度低至几个毫克每升时,则对于它们的分析将有明显的误差。在饮用水污染治理技术中,为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排放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控对策。首先,阐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并进行来源和特征分析;其次,从钢铁行业产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工艺(焦化、电弧炉冶炼和烧结)分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原理、过程及产生量;最后,提出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控手段,包括源头预防、电弧炉冶炼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控制,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终端治理方法三个方面,并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控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矿井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华北地区某矿务局进行矿井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处理研究的资料,初步分析和介绍了矿井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 要污染物的种类及目前国内研究已较的处理方法,为矿井水的深度处理衣资源化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鲍建国 《交通环保》1996,17(4):11-13
造成港湾水体有机污染的污染物有内源性有机污染物和外源性有机污染物。内源性有机污染物的发生量可利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方程式进行估算外源性有机污染物可以依据现行的规范进行直接测定。为减少有机污染物对港湾水体的污染,宜采用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流等的防治对策,以实行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国外水环境标准及监测方法进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主要是将其有机污染物从水中提取出来,使其与水及共存物质分离后,用GC或GE—MS等法测定。  相似文献   

14.
郭雲  李胄彦  王志伟 《环境工程》2022,40(12):253-269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毒性、持久性和生物难降解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传统膜分离技术通过物理截留去除水中污染物,然而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与膜表面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导致膜污染,缩短膜使用寿命。电化学膜分离技术(electrochemical membrane filtration,EMF)是一种集污染物截留和电化学降解双重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水处理技术,具有强化污染物去除、抗污染和效能提升的优势,因此在污染物深度脱除和消毒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关注。介绍了电化学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其工作原理和优势,并重点分析了电化学膜材料、反应器运行参数、水质条件的影响,介绍了该技术在污染物去除和水体消毒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电气石强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侃  马放  孙铁珩  冯治宇 《环境科学》2009,30(6):1669-1673
针对石化废水污染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的特点,研究了电气石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石化废水效能的影响对处理前后的石化废水进行了GC-MS分析,并对反应器内的载体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在石化废水进水COD和NH4+-N负荷率为0.64~0.72 kg/(m3·d)和0.058~0.072 kg/(m3·d)的条件下,负载电气石系统的启动速度提高,出水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 增加8.7%和6.4%进水中共检出100种有机物污染物,主要包含芳香烃、酸、酯、酚、醇和烷烃类等化合物.负载电气石的1号反应器对石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未负载电气石的2号反应器,在1号和2号反应器的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别是14种和28种反应器内负载电气石的载体上有明显的菌胶团形成,细菌的生物量大电气石能够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石化废水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生物传感器以其实时性、操作简单、便携性及成本低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本文重点对水中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生化需氧量(BOD),以及特定有机物如酚类、多氯有机物等的生物传感器监测应用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中有机物组成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饮用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去除评价指标,并指出了各类有机污染物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强化混凝、颗粒活性碳、膜过滤、光催化氧化、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及生物预处理技术等。最后总结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合适的去除有机污染物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环境水中有机污染物正与日俱增。而这些有机污染物中的许多种是有毒有害有三致危害的。因而对这些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已成为环境水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环境体系的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水体被有机物污染到什么程度,通常是用BOD、COD、总萤光强度等综合性指标来描述。但对很多环境科研专题的要求来说,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切地知道水中含有哪些以及含有多少有机污染物。但是这种定性和定量的工作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分析,一直是环境分析化学的一个难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其困难之一就是痕量污染物的浓集和分离。通常水中有机污染物浓集、分离的标准方法是先用活性炭吸附,接着用氯仿萃取。这种方法不仅操作麻烦,而且还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回收较差;二是有机物经活性炭吸附以后,其中一些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因此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非程序DNA合成试验(UDS)和小鼠DNA合成抑制试验(DSI),对南四湖污染严重的沙堤、薛排沟、下航道三个监测点水中有机提取物,进行致突变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三个监测点水样有机提取物均可诱发CPM值显著性增加;实验组小鼠肝、肾和睾丸组织的3N-TdR掺入量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DNA合成抑制呈明显剂量一效应关系。结果还显示南四湖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DNA损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