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四十多亿年以前,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银河中诞生了。与旁边的那些喷洒着耀眼光芒的星球相比,它是如此的朴素无奇,在远离太阳1.5亿公里的地方默默成长着。又几十亿年过去了,地球上已经是沧海桑田,气候变得温暖湿润,各种动植物在这块宇宙的沃土上旺盛地生长着,继续着生生不息的代谢过程。生于大地,死归泥土。终于,人类出现了,地球以宽阔的胸襟接纳了我们这些万物的灵长。它以丰富的出产供给我们衣  相似文献   

2.
茫茫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生活的地球,意味着我们有生存的权利,至少目前我们知道只有地球上存在着生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英语中出现“EARTH”这个词,它是地球的名字,之所以有这个名词,是人类也给地球生存的权利吧?地球:EARTH(E、A、R、T、H)E:eye(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常用的的俗语,从眼睛中去透视心灵。当人类的发展阶段到婴儿般学着爬行时,地球的眼睛便蕴含了万物的灵气,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放眼宇宙,光的光芒显示了它特殊的活力。可当人类渐渐学会了走路时,地球的眼睛被那浓浓的黑夜及那充满了血腥的硝烟遮住了,曾几次…  相似文献   

3.
唯一的家园     
在辽阔的宇宙中,经过几番的沧海桑田,地球终于以借来的金色阳光和自身广袤的绿色,孕育了人类的进化成长。在这个绿色的星球上,人类沐浴着阳光雨露,相伴于草木鸟兽,从钻木取火开始,不断地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生息劳作,终于把地球建成美丽的家园。依赖着大自然的哺育和自身的智慧,人类写出了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4.
环境墙报     
《环境》200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2001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茫茫宇宙,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地球。然而,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物种,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世间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6.
张新 《世界环境》2014,(1):91-91
<正>人类自从出现在地球上,就开始了探索大自然、适应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征程。东西方学者和哲人们在追寻自己先祖的生命足迹、思考自己的来路和归途时,研究探索途径虽略有不同,但是都获得了一定的生命密码、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处的奥秘。"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中国古圣先贤对于宇宙和地球的起源发展有着自己朴素的辩证认识。《道德经》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世间万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地球为天地之间的各种生命物种提供了共同的生存环境。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同时 ,必须相互保持强有力的联系 ,运用现代化技术、传统手段等多种方式 ,有效地保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当代人类的科技进步 ,在促进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同时 ,也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植被破坏、水源污染、温室效应、物种退化或灭绝等 ,已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威胁到包括…  相似文献   

8.
<正>"赤字"通常代表亏损、超支、入不敷出,人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财政赤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近日公布:地球超载日从2000年的10月1日提前到了2014年的8月19日。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与消耗的有效工具。通过将生态足迹与地球的资源可再  相似文献   

9.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3):26-27
伴随着新世纪曙光的照耀,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也进入了人类现实生活。这是人们从精神、文化的视角思考环境问题的结果,也是精神、文化的追求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表现。我们希望生态道德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不仅是人类的进步,而且也是地球的幸运。  相似文献   

10.
物理研究万物之规律,是人类社会广泛应用的学科,物理能够揭开宇宙的奥秘,为人类打开智慧的大门。物理之重要,由此可知。本文浅谈了物理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思考,涉及到探究式学习和发现问题、授课讲究艺术等。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环境保护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地球像一艘在宇宙间飞行的飞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像是飞船上亿万个宇航飞行员。其实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老死,就在作着这样的飞行,只是人们不感觉罢了。地球比宇宙飞船要大,不像宇宙飞船空间很小,宇航员在其中生活和进行各种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无论是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或者排出的废物,都限制了他们在宇宙中的活动时间;地球固然很大,但是地球生物圈的  相似文献   

12.
邱福荣 《环境导报》2003,(15):32-32
绿色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类求知的欲望。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当今地球上人口骤增,资源衰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教育呼吁地球上的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自毁家园。因为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不好好保护地球这个家园,无家可归的那一天必将到来。教育是一种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现在刚进入的生态时代。在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同。在工业时代后期,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  相似文献   

13.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来源于地球形成之时就已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衰变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又称放射线,或原子辐射),我们称之为地球本底电离辐射.它同来源于宇宙中未被大气层所吸收的宇宙本底电离辐射组成了我们人类共同接受的天然本底电离辐射照射.由于人类自古以来就受到天然本底电离辐射的照射,在长期的进化和生活过程中已“习惯”了其作用,它不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天然本底电离辐射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附带来的.如建筑材料的应用、飞机在高空飞行等等,我们称之为科学技术发展所增加的天然本底电离辐射照射.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增长所导致的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再也不敢以征服者的姿态呈现在自然面前,以致人类终于发出这样一个信息:“人类与其它动物以及整个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取代了‘征服’自然的观念。如同所有其它形式的生命一样,人类作为个人也是地球上的过客,所以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这样,后代们(包括人类和其它形式的生命)也能在将来享受到生活的甘美”。1主宰万物的人与万物主宰人人类凭借其思维着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现代工业文明,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开发着大自然。伴随着这一开发进…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 “六·五” 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亿万年来 ,我们所居住的这颗星球——地球孕育了生命,在茫茫的宇宙间,感谢上苍对我们的厚爱!生命的出现和发展最终使得人类这一智慧生命得以诞生。 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从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不断进化和发展,到如今生命的家族成员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天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花草,奔驰在草原上的斑马、羚羊,隐伏于丛林中的虎豹、豺狼,还有我们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种微生物,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通过食物链…  相似文献   

16.
地球档案     
“存在着无数的太阳,存在着无数的地球,这些地球环绕着自己的太阳回转,好象我们的七颗行星环绕着我们的太阳回转一样……”这是意大利学者乔尔丹诺·布鲁诺于1584年关于宇宙的推论,他为了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0年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茫茫太空,地球是个谜! 登高望远,人的肉眼只能望远35.7公里,举头望天,只能看到星星6000多个。当人类对自己所立足的行星的形状大小尚未了解,更不清楚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时,都一直凭直感认为,自己所居住的  相似文献   

17.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制定的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的球体,它70%的表面被水覆盖着,这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人类生存的星球,这艘“生命之船”在太阳系中已经航行了45亿年.人类一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用聪明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开发和改造着大自然,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UNEP简讯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日前,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该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同地球上各种生命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具体来讲,该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理解今年“六五”主题:①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他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②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上来,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③世界各地的人们应…  相似文献   

19.
袁钰婷 《环境》2015,(2):69-71
<正>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Epicurus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没有任何理由,但是我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存在生命。"2500年过去了,从官方来看,哲学家看似肯定的话题仍然是猜想,外星人存在与否,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生命形式呢?据NASA最新的调查显示,在地球的某些深海热泉处,生活着一些神秘的生物,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生命或许与外星生命最为接近。随着人类进一步探索外太空,外星生命或将成为人类的最新发现。  相似文献   

20.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海洋为地球上生命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能源,为人类进行海上交通提供利便利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海洋,它所含的矿物、能源是无可估量的。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海洋受到的污染程度越发严重,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海洋受到的污染呈逐步上升趋势,只有保护海洋,减少其受污染的程度,地球万物的生存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