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针对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域特点,详尽地分析了此地区的主要资源及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从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五个方面提出湿地保护建议和措施。保护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文中指出沈阳卧龙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一定要把它纳入到整体规划中去,在保护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沈阳市棋盘山水库湿地保护地近30年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文章运用3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保护地1986~2015年生态系统时空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5年间,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地景观破碎度和空间异质性不断增加,水库周边建设用地围绕水库向南部、北部不断扩张,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和提升,但总体上看,2000~2015年人类活动强度低于1986~2000年,说明该时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提升保护地景观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出了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十分突出,近年来开启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本文从环境伦理的维度审视了新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源上厘清症结,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树立的环境伦理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不同层级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形成了基于自然价值的顶层设计初步设想,同时建议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实践中秉承自然为本、和谐共生、公正共享的环境伦理观,以肩负起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使命。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湿地刑事立法保护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保护的刑事立法非常缺乏;在不多的附属刑事立法条文中又有湿地环境保护理念较落后、刑法保护湿地范围狭窄,环境刑法只处罚结果犯、欠缺对湿地危险犯的认识,以及湿地环境刑事责任归责原则上未涉及"无过错责任原则"等问题。本文提出必须从确立湿地刑事立法的恰当方式、明确湿地破坏的刑事责任、完善湿地环境破坏犯罪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和加大对湿地环境破坏的刑法立法处罚力度等方面入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来重点培育各类自然保护区,对加强我国生态保护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国家公园就是"国家之肾",鉴于我国湿地保护和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肾"已生病,本文专门阐述了建立湿地国家公园的科学理念、实地考察经验和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海口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湿地面临威胁与问题、湿地保护修复经验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主要经验与启示,总结出"海口经验",即高位推动、顶层规划、示范带动、全民参与、合理利用,并对海口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提出了建议。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保护好人类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湿地,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将"海口经验"推向全国,并在全国形成示范作用,对落实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相关政策与制度、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推动我国湿地保护管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面向长江保护修复的环境管理需求,梳理了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长江经济带涉矿问题,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协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有8个省份发现涉矿生态环境问题,涉及石英砂矿、稀土矿、磷矿、锡矿、石灰石矿和石煤矿;有3个省份出现保护地采矿生态破坏严重问题,涉及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置的采矿权、探矿权和违法生产,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以治理地质灾害之名开采磷矿。(2)11个省市中均发现了涉保护地违规管理问题,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滨湿地、长江岸线和重要湿地、海洋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山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包括:(1)科学制定矿山生态修复目标;(2)定期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3)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监管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总体战略与推进路线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是我国政府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特色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探索实施的区域生态保护重大举措,是我国原有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升级版"。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综合效益未充分体现等问题,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定位、总体战略和实施路线图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9.
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造成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环境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原因之一。目前,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并运用于湿地保护与管理,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迫切需要运用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来研究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本文首先概括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湿地实行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最终提出了三条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创建滨海湿地信息共享平台及利用"多规合一"优化滨海湿地空间布局。将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运用于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制度中,有利于实现滨海湿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滨海湿地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湿地保护制度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保护不仅是生态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湿地利用的形态、不同利用形态的基本特征,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制约湿地保护的因素涉及消费、城乡湿地环境管理差距、湿地所有权不公平机制和传统城镇化模式等,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从生态消费、产权、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和生态环境规划等角度创新湿地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外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面积急剧缩减、生态功能退化两大主要问题。而造成湿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为了切实解决湿地问题,亟需加快健全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并与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进行对比,从建立湿地开发许可制度、完善湿地保护区制度、健全湿地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对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提出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12.
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随着农田大量开发、项目建设不断增多,我国的湿地退化日趋严重,本文以三江平原湿地中具有代表性的八岔岛湿地保护工作为例,通过介绍八岔岛湿地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滨海湿地面积损失速度远大于其他类型湿地,但是,滨海或海岸带空间范围仍然是空间范围模糊的概念,湿地保护缺乏土地管理法律依据,滩涂湿地围垦成本低、围垦审批制度存在缺陷。本文提出了科学界定海岸带范围以及修订《土地管理法》、启动海岸带立法、确定海岸建设退缩线等制度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为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制订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湿地用途管控等长效机制,修复退化湿地,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然教育功能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教育是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功能,环境解说系统是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中国国家公园环境解说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地建设进程,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目标、三维结构、主要功能、本底要素及建设步骤,针对性地总结出了管理体系、规范体系、人才体系、设施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重点任务,力图为中国自然保护地提升自然教育成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滇池湖滨湿地保护现状,客观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滇池湖滨湿地的保护乃至滇池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莉  李洋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5):142-144+14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多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如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工作要求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自然保护地是指承载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陆域或海域,需要得到长期的保护。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设立及保护范围是由政府审批确定的,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对该区域进行保护。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十分丰富,不同种类的自然保护地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对调节生态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还可以大幅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也十分重要。文章以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的目的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分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原则,并且探究了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相关有效...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级保护地,已建成较为成熟的多种保护类型。为响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推广与实践,本文提出建立"长江国家公园大廊道",以实现对长江流域自然资源和保护地整体保护和管理的目标。文章从长江流域建设国家公园大廊道的自然资源优势显著、多种保护地模式并行等基础研究出发,分析了建立大廊道的生态、游憩、美学、科研、经济和历史等多重价值意义,提出整体性与多样性兼备、荒野性与敏感性并存的建立原则,论述了明确"四层次+三重点"之空间策略、建设共享信息库之数据策略、实施统一管理之管控策略、建立绿色共享基础设施之网络化策略的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众多自然保护地,然而,孤立、零散的自然保护地不仅难以满足全方位的生态需求,还存在定位模糊、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空间破碎、交叉重叠、保护空缺等诸多问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利于从宏观的尺度维护景观、栖息地及其包含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受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价值得到长久维持。需按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全面保护湿地"的新理念,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做出部署安排。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生态系统,落实湿地全面保护工作需以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或流域为整体进行综合管理。根据《方案》要求,未来将以湿地面积总量控制、提升湿地功能为目标;围绕完善湿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