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丙烯腈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第七版),对丙烯腈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为装置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在油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库由于储存物料的易燃易爆等特性,一般构成重大危险源,易于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FEI),对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确定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影响范围,并针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设施制定防范措施,给出安全措施补偿系数,经安全措施补偿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减少,事故危险等级降低,事故影响范围缩小,为油库工程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相似优先比法在大气环境质量区域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模糊性相似优先比法在大气环境质量区域划分中的应用,并以某市为例进行划分,其结果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在环境区域划分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环境容量区域划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惠 《环境保护》1996,(11):10-13
本文以环境容量的区域分析为目的,介绍了利用工作站ARC/INFO与PCARC/INFO进行图形数据的输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结果图形的生成与输出等技术细节,希望提高环境工作者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更性更好地完成环境容量的区域划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液氯泄漏类型和氯气扩散规律的分析,提出了液氯连续泄漏的扩散模型以及危险区域;利用已有的瞬间泄漏扩散模型和笔者提出的液氯连续泄漏扩散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液氯连续泄漏事故影响的范围比瞬间泄漏事故影响的范围更大、造成的后果更严重的结论,并针对该模型的不足,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德贵 《环境工程》1995,13(1):44-47
根据国家环保局关于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划分的规定,本文提出了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定量化划分的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城市自然因素和噪声污染因素。模型在南通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划分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黄国彬 《环境工程》2004,22(5):72-75
本文提出了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在汽车加油站应用时的一些系数的选取应用的几点意见 ,以期应用该评价法时更符合实际情况 ,更准确。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爆炸危险环境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存在的漏洞,探讨了合理可行的安全措施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检漏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并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石化装置泄漏隐患检测.通过对某石化企业设备管阀件、储罐密封圈及呼吸口开展泄漏检测,摸清了企业设备泄漏现状,查找到多处泄漏隐患,为设备维修整改提供了数据依据,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ASME B31.8S-2001(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中采用的危险区域预测模型,该模型由火灾模型、气体释放速率模型和热强度阈值3部分组成,它表明了高压天然气管道断裂后,危险区域与管线直径、运行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后果,分析了相关文献中有毒物质泄漏扩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isual Studio 2013开发平台,利用C#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构建了基于B/S模式的定量评估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后果的Web系统,实现了泄漏事故危险特征参数计算和事故后果危害范围图形显示。实例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企业安全管理、泄漏事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仙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例,在分析当地实际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论原理,对仙居县进行了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地质灾害预测区划。经分析计算.得出的区划结果基本符合仙居县的实际情况。故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区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评估石化企业蒸馏装置突发性泄漏事故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基于危险物质泄漏和扩散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到了在一定泄漏时间后泄漏出的原油蒸气在无风和有风两种气象条件下的扩散结果,并将结果可视化。在两种气象条件下泄漏出的原油蒸气最高浓度分别出现在泄漏源处和距泄漏源1 200 m处,并得到了相应的扩散浓度等高线图。在可能发生爆炸的事故区内,事故超压可使周围的设备不同程度的燃烧或变形,爆炸区域上空的大气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不同超压半径内的人员受体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半径为90.3 m范围内的人员全部死亡,半径为145.4 m范围内的人员造成重伤。爆炸事故中未完全燃烧的烷烃和非爆炸事故区的原油蒸气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并对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伤害。  相似文献   

14.
生物甲烷抑制剂缓释扩散模型推导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石蜡和松香为缓释基质,以碳化钙为生物甲烷抑制材料,对有效抑制组分——乙炔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以T.Higuchi方程为基础,针对复杂基质的气体缓释进行了修正,得到缓释抑制剂的扩散机制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乙炔的扩散系数De.同时考察了基质优化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如果缓释基质的硬度不够,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可导致缓释抑制剂内部膨胀从而影响缓释效果.当基质中松香的质量分数为20%,基质与碳化钙的质量比为1/1时,缓释基质的硬度和致密度提高,乙炔的扩散系数达到2.2849×10-8cm2/min(R2=0.9901),该缓释抑制剂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人为源生物甲烷的减排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扩散器近区稀释扩散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试验,全面研究扩散器的水平方位角、射流角度、长度、环境水深、射流速度等主要设计参数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的影响。为扩散器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三峡水库消落区淹没后土壤、植物汞释放特征及其在斑马鱼体的富集水平.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淹没土壤中总汞(THg)含量下降;水体THg浓度总体明显升高.淹没土壤及水体中甲基汞(MMHg)含量总体明显上升,其中稗草+土壤处理水体中增加尤为明显,淹水21 d后,其浓度是土壤处理的2.52倍.表明消落区土壤、植物是水库水体汞的一个重要来源.供试稗草淹水分解造成水体pH及溶解氧(DO)含量下降、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上升,对土壤MMHg含量无明显影响,对水体MMHg影响较大.供试斑马鱼头部、内脏及肌肉中THg含量总体明显上升,与水体中THg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鱼体头部、内脏及肌肉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MHg富集现象,以头部与肌肉最为明显.淹水21 d后,添加土壤处理的鱼体头部、内脏及肌肉MMHg增加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5~6.25、3.53~8.38、2.22~3.36倍;稗草+土壤处理的分别是土壤处理的3.57、2.37、1.52倍.可见,淹没土壤是鱼体MMHg增加的重要来源,淹没植物改变原水环境条件影响其向水体释汞过程能提高鱼体中MMHg含量.  相似文献   

17.
电厂-采油厂-污水处理厂循环经济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荒盐碱滩上建设电厂-采油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研究,指明了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主要意义,详细探讨了不同产业间的资源相互最大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总结了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建设经验,为各地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草本植物氮磷养分浸泡释放实验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王建超  朱波  汪涛  易礼军 《环境科学》2012,33(4):1144-1151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淹水后腐烂分解,可能成为影响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重要营养源.以三峡库区6种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茎叶为材料,利用室内浸泡模拟实验,测定上覆水中氮磷浓度的变化,结合初始基质碳、氮、磷含量分析,力图查明消落带草本植物淹水后氮磷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①消落带植物初始基质碳、氮含量差异显著,而磷含量彼此相近.②消落带植物淹水分解造成上覆水pH升高,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氮磷养分快速释放和上覆水氮磷浓度增加,总氮(TN)和总磷(TP)释放量分别为(3.85±2.53)、(1.33±0.73)mg.g-1.消落带植物淹水TN和氨氮(NH4+-N)的释放过程呈抛物线状,TP呈对数曲线状.TN、TP的释放峰值时间平均15 d,NH4+-N平均33 d.养分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均呈TN>TP>NH4+-N的特点,消落带植被经过3个月的浸泡,TN、NH4+-N和TP的释放负荷分别为:22.4、8.9、4.5 kg.hm-2.③植物初始基质的C含量越低,N、P含量越高,植物淹水后氮磷养分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民爆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深入分析了民爆企业当前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民爆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而在一些污染过程中PM2.5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征,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现阶段针对PM2.5爆发式增长的成因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2015-2019年秋冬季(10月-翌年3月)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整理分析,并以2016年12月16-22日和2019年1月10-14日两次典型重污染过程中的PM2.5爆发式增长为典型案例进行成因解析,归纳得出PM2.5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对于北京市,PM2.5爆发式增长通常不是上述某一原因独立导致,而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主要由本地积累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提前采取预警应急措施,降低ρ(PM2.5)峰值;对于主要由区域传输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开展区域应急联动,降低传输通道沿线城市对ρ(PM2.5)累积的贡献;对于主要由二次转化引起的PM2.5爆发式增长,应通过一次颗粒物和SO2、NOx、VOCs等气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降低高湿条件下污染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在2016年12月16-22日的大气重污染过程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通过采取上述应急管控对策,减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了ρ(PM2.5)峰值.建议可根据各地PM2.5爆发式增长的具体成因,通过提前采取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措施、区域应急联动和多污染物(一次颗粒物、SO2、NOx、挥发性有机物等)协同减排等应急管控对策,有效减少PM2.5爆发式增长的次数、降低PM2.5爆发式增长的速率,减缓大气重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