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尾叶悬钩子红色素的性质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尾叶悬钩子红色素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光、温度、PH值,氧化还原介质、5种金属离子和3种食品添加剂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尾叶悬钩子鲜果中总花色苷含量高,其色素属水溶性花青苷类,该色素在60℃以下较稳定,但抗氧化和还原性较差,金属离子中Fe^3 等对色素的吸光度有明显影响,而Cu^2+,Mg^2 及低浓度Zn^2 影响不大,Mn^2 、较高浓度(ρ=100-300mgL^-1)的Zn^2+、葡萄糖、苯甲酸钠则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图6表6参6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测定酸雨中游离甲醛和络合甲醛总量的方法,在液相中HCHO与S(Ⅳ)络合生成HMSA,通过加入I2丙酮溶液使甲醛游离出,再使用NaSh试剂(乙酰丙酮和铵)在60℃水浴中显色30min后在415nm光度测定,甲醛总量的检出率≥97%。1992年夏季用该方法测定北京市雨水,其络合甲醛和游离甲醛各占50%左右。测定甲醛总量时,雨样的最佳保护剂是NaHSO3。测定游离甲醛时,雨样的最佳保护剂是Hg  相似文献   

3.
砷酸盐的溶解度及其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讨论了铁、钙和钡的砷酸盐在水环境中的溶解度与稳定性,着重分析了砷酸盐在水中发生不一致性溶解与稳定性的关系。同时藉助PHREEQC程序,探讨了砷酸铁溶解时,其溶解度、砷的存在形式与pH值的关系,以及共存的氢氧化铁对稳定性的影响,并作出了Ca-As-水和Ba-As-水体系的Ig[As]-pH相图。  相似文献   

4.
选择南京紫金山和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朴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Phylomatic和PhyloCom软件构建主要竞争种的系统发育树,并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别对两地朴树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分析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朴树受到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紫金山和老山朴树林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由大到小分别依次为麻栎、朴树(种内竞争)、刺槐、毛梾和三角枫以及构树、朴树(种内竞争)、黄檀、刺槐和化香.南京紫金山和老山两地朴树的种内竞争强度均小于种间,这可能与朴树林中优势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境异质性及系统发育相关.两地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关系,当朴树的胸径≥20 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所得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朴树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南京紫金山和老山两地的朴树林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聚合铝的形态稳定性及其动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栾兆坤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6):506-514
本文采用改进的Al-Ferron快速测定法研究了混凝过程中铝盐与聚合铝水解形态的转化规律及稳定性,并对混凝反应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溶解-沉淀形态分布与理论溶解度进行了对比,同时采用流动电流技术直接测定了铝盐与聚合铝絮凝剂的荷电状况,最后对发生在混凝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最佳凝聚形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土壤宏蛋白质组学在揭示土壤微生物功能、代谢与环境相互作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土壤样品的特殊性,土壤蛋白质提取步骤是限制土壤宏蛋白质组学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之一.本文从样品制备、提取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土壤蛋白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一般来说,根据实验目的、蛋白种类及后续研究方法设计相应的分组成收集策略才能取得较好的提取效果.土壤总蛋白、胞内蛋白与胞外蛋白分别有不同的提取方法.总蛋白提取一般采用直接提取法;胞外蛋白不需要裂解;胞内蛋白提取方法有直接提取法和间接提取法等.裂解、浓缩、去除腐殖质的方法以及提取液、pH值的选择等也会影响提取效果.此外,简单介绍了土壤宏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表1参36  相似文献   

7.
将构建的抗辐射菌属-大肠杆菌间的泛用穿梭表达载体pZTGL2导入抗辐射菌Deinococcus grandis,进行了荧光标识抗辐射菌的构建及其在没有抗生素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导入泛用穿梭表达载体pZTGL2后的D.grandis具有荧光活性,荧光标识的D.grandis在没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经14 d继代培养后的最佳培养温度及其生长状况等生物学特性与未标识的D.grandis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对荧光标识D.grandis在非选择性培养基中经14 d继代培养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荧光标识的D.grandis在没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经过14 d的继代培养后的荧光活性与没有经过继代培养的荧光标识的D.grandis无显著差异,而且也没有改变荧光标识的D.grandis对γ-射线的抗性.由以上结果认为:成功构建了荧光标识的抗辐射菌D.grandis,荧光标识的D.grandis在非选择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后仍能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图4表1参18  相似文献   

8.
蔬菜地土壤磷提取及模拟径流中磷素潜在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蔬菜地磷素流失是一种典型农业非点源污染类型。通过观测地表径流中溶解态反应磷(DRP)、生物可利用磷(BAP)可以监测土壤磷素流失程度。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两个指标比较难于获取,而土壤中的总磷(TP)、Olsen(OP)、Mehlich-1(M-1P)和水溶性磷(Pw)可以通过常规分析手段获取。本文选取27个典型蔬菜样地,分析测定各样地土壤中的总磷(TP)、Olsen(OP)、Mehlich-1(M-1P)和水溶性磷(Pw)四个磷提取变量,采用了经典方法计算土壤磷流失潜能指标——磷吸持饱和度(DPS)。同时采用模拟径流实验得出典型蔬菜样地地表径流样中溶解态反应磷(DRP)、生物可利用磷(BAP)。结果表明:M-1P、Pw与DPS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5和0.74(p<0.01);而M-1P、Pw与DRP浓度相关系数(r2=0.843和0.786,p<0.01)大于TP、OP与DRP浓度的相关系数(r2=0.554和0.722,p<0.01)。结论认为,通过测定M-1P、Pw和计算DPS能比较准确、便捷地预测土壤径流磷素流失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9.
土壤上铍的存在形态及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显有  刘云惠 《环境化学》1999,18(3):249-253
本文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中铍的存在形态及提取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原土铍和外加铍形态提取对照试验,选择了各形态合适的提取剂,建立了土壤铍形态连续提取方法,对提取机理和形态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此外,还对土壤提取的有效铍与盆栽植物吸收铍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简捷、快速植物根瘤内痕量Frankia DNA的提取方法,即采集自然态下根瘤,剥离瘤瓣,取瘤瓣尖经液氮研主民粉末,以20g/L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消化胞壁,然后以d=5-10μm的石英粉吸附DNA,再以无菌去离子蒸馏水释放DNA,所获DNA产率及纯度较酚/氯仿法好。经对辽宁沙棘、色赤杨根瘤的瘤内痕量Frankia DNA及体外培养的9种Frankia菌株DNA分纯,并用于酶切及PCR,获满意结果。图3参12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土壤气相抽提去除红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机理,建立了一维稳态条件下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传质的总微分方程,分别求出了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并用实验结果对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实验结果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描述污染物在土柱通风过程中的传质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在通风初期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模型的预测曲线逐渐偏离数据点,到了通风中后期,只有动力学模型才能够较好地描述和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真菌核酸的一种快速提取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总结多种真菌DNA和R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提取真菌核酸新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等特点,而且提取DNA和RNA步骤基本一致,用该方法提取的DNA完整、纯度高,可用于P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操作;提取RNA产量高,RNA无降解,纯度高,适用Northern和cDNA合成等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13.
水稻总DNA的快速制备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两种不同的简单方法,均不接触有毒的有机试剂,且不需液氮速冻研磨,快速地制备水稻总DNA,用于SSR、STS等检测,效果稳定可靠.其中TritonX-100法提取的DNA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可用于后续其他分子生物学操作;NaOH法提取的DNA虽然降解严重,但是及时用于PCR及相关分析同样可行.两种方法均可在短时间内处理大批量的样品,操作简单,效果可靠,适于对杂种后代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时的单株检测.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14.
有机膦萃取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Cr和F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D2EHPA)和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萃取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Cr3 与Fe3 .结果表明,在pH 2.2时,采用5?EHPA-正己烷萃取体系,Fe3 的萃取率达到99%,有效地分离了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Fe3 和Cr3 .以5 mol·l-1的盐酸作为反萃剂反萃负载有机相,20min时的反萃率可以达到90%左右.以TBP和 D2EHPA为萃取剂萃取分离Cr3 与Fe3 时,降低了污泥淋滤液中Fe3 的萃取率,这是由于TBP的加入降低了D2EHPA的有效浓度.同时TBP的加入阻碍了萃取物分子和反萃剂的接触,降低了Fe3 的反萃率.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固相萃取技术分析全血中阿米替林,多虑平药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世珍  孙静 《环境化学》1995,14(3):251-254
本文用国产大孔径树脂GDX-403固相柱富集分离全血中的阿米替林、多虑平药物,并用GC/NPD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进行检测,在1.0ml全血中加入2.0μg药物,回收率分别为83.6%和39.7%,CV值为4.44%和3.32%,检出限为25ng.ml^-1和30ng.ml^-1。研究结果经动物实验验证,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研磨/冻融和SDV蛋白酶K热处理以及CTAB处理等理化方法,直接从太湖流域土壤样品中抽提得到微生物总基因组DNA,所得粗DNA用透析袋法以及Nucleaotrap suspension DNA纯化试剂盒进行了纯化,纯化过的DNA能够满是常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和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的要求,将所得纯品DNA经过EcoRI部分酶切之后与酶切并脱磷酸的pSK^ 空载体连接,再以大肠杆菌JM109为宿主细胞初步构建了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文库,图6参7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下自然红壤与污染红壤中Cd,Cu,Zn的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个自然红壤和2个污染红壤的模拟酸雨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酸雨作用下红壤中重金属Cd,Cu,Zn的释放特征与影响因素,比较了自然红壤与污染红壤重金属释放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红壤中Cd,Cu,Zn的释放量均随酸雨淋溶量增加而线性增加,累积释放量有Zn>Cu>Cd的规律,并且随酸雨酸度增加而增加,3种重金属释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在污染红壤中,Cd的释放随着酸雨淋溶量的增加呈现对数型增长,Cu的释放模式仍为直线型增长,而Zn的释放在弱酸性酸雨作用下为直线型增长,在强酸性酸雨作用下则为对数型增长,3种重金属释放鼍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污染红壤中重金属释放量顺序为Cd>Zn>>Cu,大约26%-76%的外源Cd和11%-68%的外源Zn被酸雨淋溶释放,但99%以上的外源Cu被土壤吸附,同时,3种重金属累积释放量均与淋出液中H+离子累积量呈现显著的对数关系;Cd和Zn与TOC累积释放量之间呈现显著的对数关系,Cu与TOC呈现显著的乘幂关系,在酸雨作用下,自然红壤由于重金属释放最很小,出现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较小;但污染红壤中大量Cd和zn的释放可能导致土壤,水体系统发生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8.
阴离子态养分从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开云  王玉芹 《环境化学》1996,15(5):420-426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第四纪红壤进行淋洗试验,旨在研究第四纪红壤中阴离子态养分的含量及其淋失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壤中各种可溶发生 阴离子态养分含量除NO^-3和Cl^-外,其它都是很低的,6种阴离子在第四纪红壤中的淋失强弱顺序是:Cl^-〉NO^-3〉H2BO^-3〉SO^2-4〉mOo^2-4?〉h2po^-4,而土壤对它们的固定或吸附能力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协同-络合萃取法回收含酚废水中的酚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宜掌  金红 《环境化学》1996,15(2):112-117
在现有的各种回收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方法中,溶剂萃取法最为有效.但现有常用脱酚萃取剂分别存在着萃取效能低等诸多缺点,萃残液中一般尚存有几十至几百mg·l~(-1)的酚类,本文提出了协同-络合萃取法,并按该法原理研制了HC-1—HC-4四类新型协同-络合萃取剂.其中HC-3和HC-4对苯酚稀溶液的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K_((?)C-3)=612.4和K_((?)C-4)=483.7,单级萃取可将两组中高浓度的含酚废水中酚浓度降至10mg·l~(-1)以厂,脱酚率>99%.该法为一步脱酚达标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培甜椒果实收获期间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椒果实收获期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呈一平行的线性增长趋势,果实干物质积累量于始采期以后开始超过叶片,而果实氮素积累到盛采期才超过叶片,果实含氮量在整个采果期间保持稳定,随生长发育,叶片含氮迅速下降,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且均高于茎和侧枝,始采期通过根吸收的标记态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与果实中,叶片、果实是甜椒始采用氮素分配的最主要器官。此后,叶片和根成为主要的氮素输出器官,而果实则成为主要的输入器官。研究发现,甜椒体内的氮即使一度成为结合态,能能够被再度输出,但是,氮素在植株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再度向外输出,并且不同器官输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比较而言,叶片和根中一度成为结合态的氮素容易被再交输出,甜椒果实是氮的强力库,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