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电子垃圾污染治理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扶笠 《陕西环境》2003,10(6):62-65
该文介绍了电子垃圾污染的现状以及对电子垃圾污染环境状况的思考,探讨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地方如何加快电子垃圾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电子垃圾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电子垃圾污染危害程度及再生资源价值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制约我国电子垃圾污染防治工作中收集、运输过程这一"瓶颈"问题,并提出用环保基金作为促进"瓶颈"畅通,从而有效地回收处理电子垃圾的新经济观点.  相似文献   

3.
电子垃圾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电子垃圾飞速增长,电子垃圾中的重金属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本文回顾了广东贵屿与浙江台州两大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电子产品原材料、加工工艺和电子垃圾不当回收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依靠政策法规引导、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相应防治对策,以期能改善电子垃圾导致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国内的电子垃圾产生及污染情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电子垃圾管理法规及处置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根据国内电子垃圾的特点,特别针对哈尔滨市电子垃圾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广  阎昱希 《环境科技》2007,20(1):72-74
在处理电子垃圾污染的问题上,收处理体系极不成熟,从而导致污染失控、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也曾面临同样的问题,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在治理电子垃圾污染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且大都有了较为完善的立法.在此,将这些先进经验加以分析借鉴,为中国在相关立法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使立法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的电子垃圾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电子垃圾的成分、特征、危害以及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电子垃圾污染现状的原因和如何规范并合理地处理和回收电子垃圾,通过从法律、市场、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分析,提出了防治电子垃圾污染的建议和措施,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电子垃圾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化废弃物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子电气产品更新速率急剧攀升,随之来的就是电子废弃物的与日俱增.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每年生产超过230万吨电子垃圾.且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不乐观,大部分废弃电子电气产品被走街串巷的个体户回收后简单地拆解掉,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壤,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一定威胁.面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参考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给出几点建议,探索如何妥善回收和处理电子废弃物.  相似文献   

8.
日益严重的电子垃圾污染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电子垃圾的有效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世界总体电子垃圾的产生特点以及中国电子垃圾的污染现状,通过分析中国对于电子垃圾污染和管理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重点对比研究了现阶段中国与几个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管理回收手段及政策,试图寻找中国电子垃圾管理的有效措施。最后,综合各国管理经验提出了电子垃圾的管理方案,从而为中国的电子垃圾管理提供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思维     
《环境工作通讯》2009,(1):14-14
电子垃圾处理正道——建立便捷完善的回收体系和专业化分拆基地 电子产品已进入淘汰的高峰期,每年都有大量电子垃圾产生,其中绝大部分通过街头小贩流入旧货回收市场,转入农村或被随意拆解处理,电子垃圾污染隐患在日益增大。河北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电子垃圾缺乏监管、无序回收、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析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及危害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增长,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电子废弃物成为世界上数量增长最快的垃圾."电子垃圾",主要包括各种使用后废弃的电脑、通信设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子电器产品.电子废弃物不规范回收处理易造成污染.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等物质.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电子废弃物,不应称其为电子垃圾,而应称作电子旧货.伴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废弃物污染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电子废弃物具有危害性和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