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水质生物监测的原理、特点及其主要方法。并对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生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监测作为水质监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水生生物在受污染的水环境下生物特性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受污染及污染程度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相关应用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水生生物监测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微型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仍是中国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监测是常用水质监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生生物在污染环境下所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而微型生物群落是水生态系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单元,具有对胁迫反应敏感以及胁迫过后自身恢复迅速等特性,在水质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生微型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轮虫等.本文阐述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各自地位、作用和微型生物监测水质成为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生物监测是未来一类重要的环境监测方法,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技术的原因,限制了其应用。介绍了生物监测的两大类方法:群落监测和生物测试,总结了这两类生物监测方法在水环境评价、规划、灾害预报、水质监测、水质标准制定及污染物排放监测中的应用,并从技术、方法、结果应用等角度对生物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水质生物监测中的生物学指标的讨论,较准确的反映被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而对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作出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6.
水质监测中的快速传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感器的发展是水质监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水质调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和相应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光纤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指出了快速传感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1987-2015年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变化、优势种及分布、水质生物学评价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对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评价水质的适应性,得出了辽河流域监测经验对中国水生生物监测的启示。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处于清洁~中污染状态,底栖动物共检出132种,多年平均密度为104~11200个/m~2,优势种以寡毛类为主,BI指数较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更适于辽河流域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相似文献   

8.
2012年Toxcontrol生物综合毒性监测系统应用于天津市饮用水源地,对2013年1月-3月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毒性数据未超过30%。根据与毒性监测同步进行的其它4项水质指标,可判断该点位水体质量达到生活饮用水质要求,与TOXcontrol生物综合毒性监测仪所监测的结果相一致。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水质应急和预警监测,分析结果也表明毒性监测数据与部分污染物的浓度呈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03-107
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生生物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有效的水质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手段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水环境中生物监测的方法及特点,对近年来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生物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使用明亮发光杆菌作为发光体,在苏州市饮用水源地建立了生物毒性在线监测方法.详细介绍了方法原理及检测过程,通过在线集成实现了连续自动监测,在性能测试、方法比对、毒物测试、相关性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三年连续运行数据确定了本地水样的静态及动态报警限.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毒性在线监测方法对传统预警技术进行补充,可以有效弥补水质综合性评估的不足,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角度,阐述了生物监测和评价研究的现状;目前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水质评价和监测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佛子岭水库水质监测质量,笔者于2009年1—12月,在对佛子岭水库进行水质理化监测的同时,开展水库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调查。结果显示佛子岭水库生物多样性指数H值为2.22~3.37,综合污染指数K值为0.56~0.73,藻类叶绿素a含量为2.40~2.74μg/L,总磷含量为16.20~21.20μg/L;佛子岭水库水质等级为Ⅱ类,已受到轻一中度污染,属中营养型水体;研究表明水库水质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理化监测为基础的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另一类是以生物监测为基础的生物预警系统.对2种预警系统的特点、类型、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水质预警相比,生物预誓的优点是通过生物效应,综合反映一种或多种环境污染物的浓度、生物有效性、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同时,生物预警成本较低,适宜推广应用.生物预警的缺点是误警率相对较高,由于生物个体对化学物质反应的不确定性,很难根据观测效应来确定产生效应的原因,在实验室受控条件下,生物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反应,但在实际环境中,监测数据可能较为分散,干扰结果分析.现阶段水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为:(1)预警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2)水质预警系统和生物预警系统相结合;(3)生物早期预警技术强调生物和电子信号处理、统计学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朱慧君 《环境科技》2003,16(1):18-20
根据浮游及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特点,对秦皇岛市饮马河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监测技术方法可行,简单直观,与化学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饮马河全程水质属于中-重污染。  相似文献   

15.
以无污染饲养鲫鱼为监测生物,采取主动生物监测法(ABM)对太湖北部梅梁湖与贡湖污染区进行生物监测,并分析各监测点常规水质指标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与重金属含量,同时定期(7,14,2,28d)采集生物样,分析鲫鱼大脑组织及肌肉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结果表明,鲫鱼脑组织TAOC活性比肌肉组织TAOC活性值高出约4倍,并且对污染物协迫反应敏感.实验第14d开始,脑组织TAOC呈显著诱导效应(P<0.05),最大值出现在PCBs污染严重的梅梁湖4号站点,相比参照点活性增加62.19%.其次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梅梁湖3号监测点,而污染最小的贡湖1号监测点TAOC变化较小.肌肉组织中TAOC对污染物反应不敏感,不适合作微污染区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环境中污染因子的监测也越来越重要.而生物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监测技术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技术的原因, 限制了其应用..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环境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方法、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过程管理监测预警为目标,设计了集数据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预警系统于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全过程分层次的决策方案。论述了系统的目标、框架、总体功能、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积极探索了将水质遥感、GIS技术、无人机技术、生物预警技术应用于饮用水监测预警管理的过程与方法,并指出该系统还需从水文过程-水环境效应的耦合模拟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庄河临时海洋倾倒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疏浚物倾倒对该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本文结合2011~2013年间的监测资料,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倾倒区海水水质进行了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结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沉积物进行了分析;通过香农-韦佛指数方程,综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监测海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评价。同时选取倾倒活动影响范围外一点与倾倒区监测同步进行。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评价方法均表明,监测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海洋生物未受到倾倒物的明显污染。这说明,目前庄河倾倒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疏浚物倾倒未对监控海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