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X24 9700141我国能源环境的形势与对策/张坤民…(国家环保局)//环境保护/国家环保局一1996,(4)一2~4环信X一7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约占一次能源探明总储量的90%。1994年全国原煤产量达12.4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4%。这就决定了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在未来的30年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能源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十分复杂,一些落后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造成了我国的能源环境问题,主要反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破坏与噪声危害;煤炭加工过程中的“三废”;煤炭燃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对策: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2.…  相似文献   

2.
煤炭工业主要污染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全国能源构成的70%以上。为了保证四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到本世纪末我国原煤产量将达到12亿 t。当前,由煤炭的生产和使用所带来的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一方面煤炭利用技术落后,煤炭在使用过程中对  相似文献   

3.
各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环保立法的逐步完善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煤炭开发利用产生的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问题,己严重威胁到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煤炭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炭环保产业发展滞后,企业环保欠帐太多。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帮助煤炭企业解决目前生存发展中的主要环保问题,请国家煤炭局主办,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科  相似文献   

4.
煤矿废水的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的开采和洗选加工引起一系列的水污染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对煤矿排放的选煤废水、矿井酸性水和火药厂废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治理的角度,提出上述三种废水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叙述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煤炭在开采、贮运、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煤炭特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煤矿污染治理措施和战略对策;为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改善煤矿环境,提出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煤炭是我国的第一能源,近20年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0%以上。根据我国能源储量及资源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上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和消费迅速增加,由此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研究,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煤炭开发与利用中的二次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煤矿矿井水及废水的性质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的过量、非有序开发和非高效、非洁净利用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中国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煤炭在开采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其中水污染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炭工业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我国煤炭我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煤炭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并根据煤炭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我国工业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构成的72%。1985年全国煤炭产量8亿多吨,预计到本世纪末煤炭产量将达到12亿吨以上。煤炭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地表塌陷是具有明显行业特点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关于这方面的预测研究起步较晚,某些评价方法尚在探索阶段。1984—1985年我们在进行大同四台沟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时,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针对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新途径的探讨。我国是经济发展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中。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我国.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正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反过来又制约了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发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环境污染.应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念成  刘志国 《环境科技》1995,8(1):29-30,37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构成是我国长期政策,合理利用煤炭和防治因燃煤产生的污染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煤烟型大气污染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降尘和总悬浮微粒普遍超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煤炭洗选加工的比例不高,燃煤设备简陋,供热方式落后,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煤炭的综合利用率很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工业锅炉的热效率仅平均为55%,炊事炉灶热效率平均为16%,铁路机车热效率不足10%,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为了防治煤烟型的污染,国务院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现已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和发电、用电负荷的分布极不均衡,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决定了能源和电力跨区域大规模流动的必然性。以燃煤为主要燃料的电力生产结构,使得电力发展也存在结构和供需上的矛盾。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过大引发的能源效率低下和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国的主要能源来源是煤炭,而煤炭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的浪费以及煤炭低的利用率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给环境带来诸多污染。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煤炭资源,降低煤炭使用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我国目前的清洁生产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煤矿的清洁生产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同时对煤矿业的产业链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浅议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稳定供应和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开采模式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出发,分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都占世界第一,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6%,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煤矿众多,特别是近三分之二的县有小煤矿。煤炭开发对矿区乃至整个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重视煤炭开发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我国煤炭80%用于燃烧且消费结构呈多元化的格局,煤炭热效率低,污染严重,因此,必须针对多元化的终端用户发展适用的洁净煤技术。发展我国特点的洁净煤技术要体现环境与发展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提高效率与控制污染要贯穿在煤炭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要针对多个终端用户开发适用的技术;要把发展洁净煤技术与节能和改变煤炭单一产品结构结合起来。洁净煤技术可包括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转化;燃烧及后处理;煤炭开发利用中二次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中,主要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为主,其中煤炭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有的比例高达70%。煤化工项目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将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引入到煤化工项目中,可以有效实现煤化工项目环境保护。在进行煤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注意环境容量问题、水资源及污水处理问题、污染控制、风险评价等问题,综合降低项目污染排放量,实现煤化工项目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3 煤炭利用与环境保护 我国煤炭利用广义是指加工、运输和使用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无论广度或深度都超过了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3.1 煤炭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煤炭加工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和深度加工,粗加工主要是指筛分、洗煤、配煤和水煤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1990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76.2%,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是大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矿区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因煤炭的开采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生产居民生活中燃煤所造成的。多年来,对矿区环境问题多注重在矿井水排放、选煤水排放、矸石  相似文献   

19.
对煤矿开发中环境影响医学评价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国家在“八五”期间还将新开发一批煤田和新建、扩建一大批矿井,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对未来矿区(井)的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煤炭系统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及环境挑战,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于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当前面临的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我国做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决定。事实上,煤炭消费与水资源紧密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