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通过构建UV/O3/TiO2耦合工艺反应体系,打破了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荧光探针法分析了UV/O3/TiO2耦合工艺的反应机理,明确了臭氧链式反应产生的O2在反应体系内自循环利用是提高臭氧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以2,4,6-三氯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分析初始浓度、接触时间、pH、催化剂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对比UV/O3、UV/TiO2工艺的降解效果,显示出UV/O3/TiO2耦合工艺的技术优势。在相同条件下,单独UV/TiO2光催化体系和UV/O3体系对2,4,6-三氯苯酚模拟配水的TOC矿化率分别为12.65%和51.54%,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058,0.1956 min-1,而UV/O3/TiO2耦合体系的矿化率达到82.97%,反应速率常数为0.2893 min-1,耦合工艺的臭氧利用率较UV/O3工艺提高11.7百分点,并且在pH=3~11的较宽范围内有良好的适用性,证明了理论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2019年7月石家庄市O3生成敏感性及控制策略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石家庄市2019年7月近地面污染物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夏季O3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合WRF-CMAQ模式和O3浓度等值线(EKMA曲线),探究不同区域O3-VOCs-NOx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旨在探究最佳的前体物减排方案.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石家庄市市区MDA8 O3超标率高达70.9%.污染天期间,伴随着高温、低湿、小风,且以南风和东南风为主.石家庄市市区属于VOCs控制区,郊县为NOx和VOCs协同控制区.在臭氧污染时段,市区在仅削减NOx排放,且削减比例超过50%时,持续减排NOx使得O3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非臭氧日时段,市区在VOCs和NOx的削减比例大于1倍时,O3浓度才不会出现反弹.对于市区应考虑以仅削减VOCs为先;对于郊县区域而言,不同的NOx和VOCs削减比例下,O3浓度均会下降...  相似文献   

3.
穆瑞  杨慧中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6):2431-2436
为了提高基于臭氧协同紫外(O3/UV)法的COD在线监测装置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分析了不同水样在消解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浓度的变化率与有机物消解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消解终止自动确定的检测方法.通过采集消解过程中各传感器的数据,基于使用滑动标准偏差法计算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率的标准差自动确定消解终止时间.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物进行消解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碳实时浓度的标准差小于0.003时,有机物基本消解完全,可认为达到反应终点.该方法不仅可用于COD的在线监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也对基于臭氧协同紫外(O3/UV)法的废水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提出臭氧(O3)预氧化协同喷氨(NH3)的工艺优化思路.通过在固定床上开展相关均相反应实验,研究外部引入的O3、NH3对NOx、SO2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O3对NO的氧化反应为逐级过程,随着O3/NO物质的量比增大,O3将NO依次氧化为NO2和N2O5.O3对SO2的均相氧化作用十分有限,O3/SO2=1时SO2氧化率低于5.0%.在O3预氧化条件下喷入NH3后,O3/NH3=1时约有6.7%的O3消耗量;当O3/NO=1时,预氧化产物NO2含量显著下降,同时NO排放浓度小幅上升;当O3/NO=1.5时,NOx排放水平与未喷入NH3条件时相当.在O3和NH3协同作用下,SO2的氧化率显著提高,推测此时脱硫反应产物为更加稳定的NH4HSO4或(NH42SO4.O3-NH3协同脱硫脱硝反应中,O3/NO不超过1时,NH3-NO2和NH3-SO2反应同时发生,提高NH3引入量能够同时提高脱硫率和脱硝率.O3/NO > 1时,NH3-N2O5反应优先级最高,N2O5对NH3的消耗抑制了NH3-SO2脱硫反应发生.仅运用O3预氧化和NH3协同作用方式的脱硫脱硝效率较为有限,但对烧结烟气中氮、硫污染物的形态的改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O3/UV(臭氧协同紫外)反应体系对有机物的消解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基于O3分解的SHB机理和O3、有机物在紫外辐射下的光解机理,并考虑该反应体系中存在的3种可能的有机物消解途径和反应器出口处O3气体浓度变化,建立了O3/UV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消解过程中有机物消解率变化规律的研究,进一步优化消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使用苯酚和乙酸作为目标有机物,以该模型进行仿真,从理论上验证了O3气体浓度与紫外辐射间存在协同作用和不同工艺参数下所建立模型的灵敏性;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试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其优越性和准确性;对比不同pH下的3种消解途径各自贡献率的仿真结果,发现O3/UV反应体系的pH对其消解有机物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在O3/UV反应体系中,紫外辐射强度和投加的O3气体浓度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调节可获得更好的消解效果;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消解以O3直接氧化为主,碱性条件下则以自由基间接氧化为主.   相似文献   

6.
郑新梅  胡崑  王鸣  谢放尖  王艳 《环境科学》2023,44(8):4231-4240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近年来长江三角洲(YRD)地区大气臭氧(O3)污染问题突出.于2020年7~9月和2021年4~5月在南京市南部地区溧水站点开展了大气O3、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的在线观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溧水站点O3的污染特征并与城区站点进行比较,发现溧水站点O3污染较城区站点更加严重.在观测期间选择了3次典型的O3污染过程,分别为2020年8月16~27日、 2020年9月3~11日和2021年5月17~25日.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分析了这3次污染过程的O3-VOCs-NOx敏感性.基于OBM所模拟的O3前体物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和NOx和VOCs削减情景下O3生成等值线(EKMA曲线)结果显示,3次污染过程中O3-VOCs-NOx敏感性分别处于N...  相似文献   

7.
过热蒸汽法再生活性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冷凝废水,为去除冷凝废水中难降解COD,提高可生化性,采用紫外/臭氧活化过硫酸盐(UV/O3-Na2S2O8)氧化体系对活性炭再生冷凝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O3投加量、初始pH和Na2S2O8投加量等因素对有机物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冷凝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O3投加量为30 mg/L,pH值为9.0,Na2S2O8投加量为0.4 g/L时,在120 min内对冷凝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2.1%,色度(CN)去除率达到86.3%。冷凝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提高,BOD5/COD值由0.17提升至0.46。由冷凝废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可知,DOM中的腐殖质和发色基团被持续氧化,芳构化程度降低,色氨酸类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结论表明,UV/O3-Na2S2O8氧化体系可有效去除冷凝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2013~2017年徐州市环境监测资料分析季风影响下主要大气复合污染物PM2.5和O3的相关性,并基于气象观测资料进一步探究PM2.5和O3相互作用机制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季节,PM2.5和O3呈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56;冬季风季节,PM2.5和O3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均通过了99%的置信检验,表明徐州市PM2.5和O3相互作用呈现相反的季节变化.夏季风季节,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大气氧化性较强,O3主导大气氧化性,大气氧化性通过促进二次颗粒物生成使得PM2.5浓度升高,夏季风季节以O3对PM2.5的促进作用主导城市大气复合污染变化;冬季风季节,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大气氧化性较弱,高浓度的PM2.5削弱太阳辐射抑制大气光化学,导致O3生成率降低,冬季风季节以PM2.5对O3的抑制作用主导城市大气复合污染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田和裸土期O3干沉降过程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引入Surfatm-O3干沉降模型,对其叶片气孔阻力(Rsleaf)、土壤阻力(Rsoil)和表面阻力(Rcut)的公式进行参数化修订和验证,开展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总O3通量(FO3)、干沉降速率(Vd)及其不同沉降通道分配的模拟,并间接分析了土壤排放的NO与O3的化学反应对O3干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田FO3和Vd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趋势相似,平均实测和模拟Vd值分别为0.39和0.37cm/s,模拟值比实测值低估5.3%,其中每一个独立阻力公式的模拟效果均较好.平均非气孔沉降(表面沉降和土壤沉降)是O3干沉降主要的沉降通道,占总O3通量的68.8%,表面沉降占非气孔沉降的46.7%;平均绿叶和黄叶气孔沉降分别占总O3通量的28.6%和2.6%.白天非气孔沉降比例减小至占总O3通量的58.8%,绿叶和黄叶的气孔沉降比例比值增大,分别占总O3通量的37.7%和3.5%.夜晚表面沉降和土壤沉降分别占总O3通量的64.3%和35.7%.土壤排放的NO会与O3产生化学反应,对O3干沉降过程产生影响,需要在今后的O3干沉降模型中考虑.  相似文献   

10.
气象因子对臭氧(O3)浓度有重要影响,为探索O3浓度时空变化及相关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后向轨迹聚类分析2014—2019年浙江省O3浓度和气象因子数据. 结果表明:①浙江省O3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总体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征,年均值呈上升趋势;春季、夏季、秋季和全年O3浓度均于07:00左右达最小值,之后呈上升趋势,至15:00达峰值后降低,冬季O3浓度最小值出现时间较其他季节晚1 h左右. 高浓度O3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东北部及北部区域. 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影响因子和拟合效果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春、秋两季蒸发量对O3浓度的贡献率均超过20%,夏季相对湿度对O3浓度的贡献率超过40%,秋季日光照时长对O3浓度的贡献率超过40%,秋、冬两季NO2浓度对O3浓度的贡献率均超过35%. 春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变异解释量(R2)分别为0.213、26.45%和0.422,夏季分别为0.234、30.49%和0.359,秋季分别为0.169、24.02%和0.445,冬季分别为0.154、34.14%和0.419. 研究表明,浙江省O3浓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在浙江省春、秋两季显著优于夏、冬两季.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中抗药细菌及其抗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诱发环境中的细菌和基因产生了抗药性。环境中的抗药细菌及其抗药基因被列为"新型污染物"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此,文章介绍了环境中抗药细菌及其抗药基因的产生机制,总结了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和分布状况,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对抗药细菌及其抗药基因的去除特性,并指出在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废水厂是抗生素耐药菌(ARB)和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巨大储存地.为调查医药化工废水处理厂中的ARB和ARGs,采用了宏基因组技术对医药化工废水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医药化工废水厂微生物组成主要是细菌类,主要细菌门是Proteobacteria,主要属是Hyphomicrobium,主要种是Hyphomicrobium zavarzinii.共检测到74类ARGs,最主要的类型是sav1866、dfr E和mfd.网络分析揭示了ARGs与微分类单元之间的共存模式,即ARGs与废水厂中属级的微生物分类群高度相关.抗生素特异的外排泵是该微生物群落主要的抗生素耐药机制,并且外排泵中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RND)外排泵占主要部分.该微生物群落最主要的功能通路是代谢相关,并存在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结果表明,医药化工废水厂蕴藏着丰富的ARB和ARGs,ARGs的累积会增加潜在环境风险,需要加强对医药化工废水厂中ARB和ARGs的监控,并且ARB和ARGs的分析研究对于选择深度处理技术来有效去除ARB和ARGs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抗性细菌(ARB)作为新兴污染物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紫外线(UV)消毒对ARB去除效果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过滤后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UV消毒前后水中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及链霉素抗性细菌丰度的变化,探究了UV消毒对ARB的去除作用及ARB的光复活与暗修复潜能。结果表明:UV对过滤后二级出水中的4种ARB具有一定灭活能力,4种ARB对UV消毒的耐受能力由高到低分别为:氨苄西林抗性细菌>四环素抗性细菌>链霉素抗性细菌≈氯霉素抗性细菌。当UV消毒剂量为20 mJ/cm2时,氯霉素与链霉素抗性细菌可被完全灭活,消毒后24 h内,这2种ARB未出现光复活或暗修复现象,这一剂量的UV不能完全灭活氨苄西林与四环素抗性细菌,且被灭活后的ARB可实现部分光复活及暗修复。当UV消毒剂量达到80 mJ/cm2时,这4种ARB均被全部灭活,消毒后6 h内,氨苄西林抗性细菌出现了复活现象。不论是在光照还是避光的条件下,UV消毒24 h后水中的总异养菌群中有超过70.32%的细菌对氨苄西林具有抗性,因此,单独UV消毒并不能有效地控制ARB从污水处理厂向环境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原后生动物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常见生物,了解它们是否能够摄食与去除抗生素抗性菌(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对于建立藉捕食作用的ARB和ARGs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型溞作为代表生物,探究了其对ARB和ARGs的摄食、去除效果与机制.使用荧光抗性菌直接观察其摄食过程,证实大型溞对ARB的摄食与富集...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厂消毒技术对抗生素抗性菌的强化去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亚兰  马岑鑫  丁河舟  邱勇  李冰  王硕  李激 《环境科学》2017,38(10):4286-4292
基于消毒技术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总异养菌(total heterotrophic bacteria,HPC)及5种抗生素抗性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氨苄霉素抗性菌(AMP)、红霉素抗性菌(ERY)、四环素抗性菌(TET)、卡那霉素抗性菌(KAN)、环丙沙星抗性菌(CIP)的去除情况研究,分析消毒技术对ARB的强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实际污水处理厂的紫外消毒对ARB去除率仅为18.2%~40.9%,且AMP含量最高;另外,消毒技术对ERY有选择性去除效果,对其他4种ARB无明显选择性去除效果(P0.05);最后结合次氯酸钠、臭氧、紫外消毒处理对COD、NH_4~+-N的去除效果,确定强化去除ARB的消毒方式中臭氧,次氯酸钠和紫外的最佳浓度和剂量依次为5.0 mg·L~(-1)、25.0 mg·L~(-1)和45.0 m J·cm~(-2),ARB去除率依次为45.5%~74.5%、66.1%~85.5%、68.6%~85.5%,另外次氯酸钠耦合紫外消毒强化去除ARB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compared three different disinfection processes(chlorination, E-beam, and ozone) and the efficacy of three oxidants(H2O2, S2O-8, and peroxymonosulfate(MPS)) in removing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 in a synthetic wastewater. More than30 mg/L of chlorine was needed to remove over 90% of ARB and ARG. For the E-beam method, only1 dose(kGy) was needed to remove ARB and ARG, and ozone could reduce ARB and ARG by more than 90% even at 3 mg/L oz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ozone process, CT values(concentration × time)were compared for ozone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catalysts based on the 2-log removal of ARB and ARG. Ozone treatment yielded a value of 31 and 33(mg·min)/L for ARB and ARGs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ozone with persulfate yielded 15.9 and 18.5(mg·min)/L while ozone with monopersulfate yielded a value of 12 and 14.5(mg·min)/L. This implies that the addition of these catalyst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contact time to achieve a 2-log removal, thus enhancing the process in terms of its kinetics.  相似文献   

17.
薛慧  林辉  王智  杨玉义 《环境科学》2023,44(10):5490-5497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和危害逐渐受到重视.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在减少抗生素耐药菌(ARB)方面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然而,即使在消毒过程中ARB完全失活,产生游离的ARGs也可能通过转化或转导等手段整合到其他微生物体内,使ARGs在环境中传播和扩散.因此,需要有特定的工艺处理废水中的ARGs.人工湿地是目前有效且经济环保的废水处理工艺,并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去除抗生素和ARGs方面有显著效果.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对ARGs的去除效率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相较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对ARGs的去除效率更高.人工湿地对ARGs的去除效率因人工湿地强化类型、植物、温度和pH等因素而异,在去除环境中ARGs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同时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耐药性污染已成为全球新兴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某座石化废水处理厂,对耐药菌(ARB)和3种形态耐药基因(ARGs):细胞内耐药基因(iARGs)、细胞外附着态耐药基因(aeARGs)和游离态耐药基因(feARGs)的分布特征与去除效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废水处理厂中检出四环素、磺胺和氨苄西林这3类ARB,其绝对浓度为8.45×102~2.38×105 CFU·mL-1.厌氧处理可使这3类ARB绝对浓度下降0.04 lg~0.21 lg;曝气和沉淀处理对ARB的影响因其类型而异;出水ARB绝对浓度高出进水水平0.12 lg~0.63 lg.活性污泥中aeARGs和iARGs绝对丰度分别为1.96×107~3.02×1010 copies·g-1和5.22×107~4.15×1010 copies·g-1;而废水中feARGs绝对丰度为5.90×108~1.01×1012 copies·L-1.厌氧处理可去除0.13 lg~0.65 lg aeARGs和0.04 lg~0.28 lg iARGs;曝气和沉淀处理对aeARGs和iARGs的去除效果受ARGs类型和形态影响;出水中feARGs绝对丰度较进水升高0.06 lg~0.81 lg.冗余分析表明,ARB浓度与COD、Cl-和总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aeARGs丰度与COD和总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iARGs和feARGs丰度均与重金属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证实了石化废水处理厂具有ARB和不同形态ARGs的富集风险,并为特种工业废水耐药性污染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供水系统中氯/氯胺与低压紫外顺序消毒对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生物膜反应器模拟供水管网,对管网出水和生物膜进行60mJ/cm2低压紫外线(254nm)消毒,并利用高通量定量PCR技术检测模拟管网进、出水及生物膜内的典型ARGs和遗传原件(MGEs).结果表明,管网反应器运行150d,氯和氯胺管网出水ARGs总相对丰度分别为0.13和0.137,生物膜ARGs分别为2.45和0.277,表明供水管网中低剂量的氯或氯胺可有效降低水相和生物膜相中ARGs的相对丰度达90%,且氯胺消毒对生物膜中的ARGs控制作用更显著.氯和氯胺消毒后管网出水再经低压紫外线照射后,ARGs相对丰度分别为0.0682和0.0537,管网生物膜中ARG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01和0.194.ARGs与MGEs间的相关性发生显著变化,转座子与strBmepA的相关性增强,与ermXtetM相关性减弱,而整合子与acrF、cmlA1-01、oprJtolC-01的相关性增强.研究表明,将紫外线消毒工艺设置在用水终端可以显著降低氯和氯胺管网水中ARGs丰度,但对管网生物膜中的ARGs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O3和UV-B共同作用对大豆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O3和UV-B共同作用对大豆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八月黄”为供试材料,利用OTC(开顶式气室)和紫外灯模拟O3和UV-B共同作用环境,研究大豆干物质和产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1(UV-B辐射增强10%左右)、T2(100nL/L O3与增强10%左右的UV-B复合)和T3(150nL/L O3与增强10%左右的UV-B复合)处理下,成熟期大豆株高分别降低了12.73%、12.78%和14.15%;w〔Chl(a+b)〕分别减少了-1.16%(P>0.05)、34.20%(P<0.05)和57.38%(P<0.05);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下降了11.50%、46.65%和48.58%;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减少了31.02%、61.35%和67.53%;大豆产量分别减少了4.13%、54.09%和79.34%. O3和UV-B对大豆的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均有不利影响,并且存在一定的协同影响,2个因子共同作用对大豆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更为不利;O3和UV-B共同作用下大豆产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粒数和粒质量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