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工业区周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H市工业区土壤-稻米-谷壳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累积特征不同,Cd易于从土壤中向稻谷籽实迁移,而Cu,Zn,Cr,Ni,As和Hg等迁移能力则较弱.水稻籽实中不同重金属在稻米和谷壳之间的分配规律不同.营养元素Cu和Zn有向稻米迁移累积的趋势,而有毒有害重金属Pb,Cd,Cr,Ni和As则主要累积于谷壳中,Cr和Nj在稻米和谷壳之间的分配较均衡.重金属在稻米中的累积能力为:Cd>Zn>Ni>Cu>Pb>Cr>Hg>As,而在谷壳中则为:Cd>Pb>Ni>Zn>Cr>Cu>As>Hg.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与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175 m高水位蓄水后生态环境发生显著改变,目前对于库区消落带土壤及沉积物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还缺乏研究.本研究采集库区涪陵至巴东段土壤沉积物样品,对重金属形态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明库区消落带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库区消落带重金属污染和迁移转化规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中积累过多的重金属Co时,就会对其中生长的生物产生危害.本文选取新疆某石化污水库周边的农田土壤,通过盆栽紫花苜蓿实验,考察了重金属Co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分析了Co在紫花苜蓿中的形态分布,探究Co在紫花苜蓿中的迁移和积累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长期用含Co废水浇灌土壤后,对土壤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Co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供试土壤取自新疆某石化污水库周边的农田土.紫花苜蓿试样用HNO3-HCl-HClO4湿法消解;土壤中有效态Co用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在土壤-水稻体系中的分布、变化及迁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关共凑  徐颂  黄金国 《生态环境》2006,15(2):315-318
以佛山市南海区小塘镇和高明区杨梅镇的标准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在土壤和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重金属被水稻吸收以后,多数仍滞留在土壤里,只有少量向地上部分迁移。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质量分数分布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根→茎→籽→叶。水稻地上部分中4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由大到小的次序是:Zn→Cu→Pb→Cd。水稻分蘖期重金属在根、茎和叶的积累量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续,在根部积累的重金属就越来越少,茎和叶积累的重金属在拔节期降至最小,随后又慢慢上升。4种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Cd→Zn→Cu→Pb,但也有个别情况是Cu的迁移能力大于Zn。  相似文献   

5.
Cd-Pb复合污染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在土壤 -水稻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Cd、Pb复合污染使水稻株高比对照的下降了 5~ 7cm ,水稻减产 2 0 % ,2元素交互作用特别是 5元素复合作用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不同处理中重金属在水稻籽实的分配比例依次为 5元素 >2元素 >单元素 ;Cd -Pb 2元素交互作用时 ,Pb元素的存在促进了水稻对Cd元素的吸收 ,而Cd元素却抑制了水稻对Pb元素的吸收 ;Cd比Pb元素易向地上部迁移 ,Pb元素大部分积累于水稻根部  相似文献   

6.
某典型废弃硫酸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生产场地可能存在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并分析硫酸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迁移规律是其安全利用的基础.本研究以某废弃硫酸场地为例,采集0-3 m深度范围的土壤样品,测定其中的Pb、Cd、Cu、Ni、As、Hg含量,分析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迁移行为,并对其进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7.
以葫芦岛锌厂周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土壤的取样分析,得到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及重金属污染物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图,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d、Hg、Zn、Cu、Ni、As,其中Zn的污染最严重;水平分布规律显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锌厂四周,距离锌厂越远重金属污染程度越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下层土壤;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CuZnNi,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总体处于很强生态危害;运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ZnCuAsNi,土壤环境总体处于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大白菜吸收电镀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降低植物重金属吸收的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一般地,作物不同部位对Cr、Cu 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叶>茎,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能力大小依次为Cu> Ni>Cr,3种施肥处理对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有机肥>复合肥>尿素.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废物,其中含有数量相当可观的重金属,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会有大量重金属因为高温而挥发进入烟气,一部分富集于焚烧飞灰中,而有少部分重金属因其挥发性较大而排放于大气中,最终随大气及雨水沉降而进入土壤和植被中,从而会对焚烧厂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了解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汞(Hg)、镉(Cd)、铅(Pb)和砷(As))的排放对焚烧厂周边土壤和植被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结果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的研究多限于焚烧中挥发性Hg对焚烧厂周边土壤的污染的调查研究,而对于焚烧源Cd、Pb、As对周边土壤和植被污染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学者已有的关于垃圾焚烧源重金属(Hg、Cd、Pb、As)对土壤和植被的污染研究只停留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总的浓度和存在形态的研究,而对于挥发性重金属在焚烧源周边土壤和植被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方面的研究很缺乏,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和植被中的蓄积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较少。文章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对挥发性重金属在焚烧厂周边土壤中的污染特征及其在土壤层以及植被中的蓄积总量和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这对于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的污染防治以及对已被挥发性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植被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硫化物矿床的开采,使得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释放进入环境,给周围土壤、水体、植物、大气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粤西某硫铁矿地处广东省西部,矿石的淋滤实验[1]表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化学活动性极强,各元素的浸出比例均高于50%.矿石中的Cd含量较低,而Pb则相对较高[2].本文采用元素-铅同位素方法[3],对该研究土壤中的Cr、Cu、Mn、Ni  相似文献   

11.
Cd和Cu在草甸棕壤-植物系统中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  周启星  贾永锋 《生态环境》2005,14(6):838-842
在沈阳生态站开展了重金属迁移积累行为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及作物体内迁移积累变化规律。外源重金属元素Cd、Cu施入土壤后,无论是低剂量还足高剂量处理,水田土壤Cd元素已迁移到45cm的深度,而Cu元素迁移到30cm的深度。早田土壤低剂量和高剂量处理Cd迁移到30cm,而Cu元素只有高剂量处理迁移到30cm的深度。土壤Cd、Cu元素向下层迁移的量微乎其微,重金属元素大多滞留在土壤表层。水稻、玉米吸收的Cd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和茎叶中,而Cu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系中,Cd、Cu籽实吸收量占植物体总吸收量的1.16%~3%。水稻、玉米地上部吸收Cd的量〉地卜部吸收Cu的量,在作物体中Cd的迁移能力强于Cu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任春辉  卢新卫  杨林娜  陈灿灿  杨光 《环境化学》2011,30(10):1820-1821
煤炭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泥炭化和煤化过程所处的特殊地球化学条件,使煤炭中富集了多种有害微量元素.富集于煤中的有害微量元素,会随着煤炭的开采、使用进入表生环境.燃煤环境污染,尤其是有害重金属元素污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宝鸡长青镇热电厂周围灰尘为对象,研究灰尘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状况,旨在为当地环境治理与管...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环境下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分配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环境中重金属的积累特点及其向食物的迁移可能导致对人类健康的不同影响。文章对苏南某市典型乡镇工业环境中的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积累进行了分析,并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进行重金属污染的单因子和综合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工业环境中农田土壤表层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和重金属DTPA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非工业环境,说明工业化发展是土壤重金属积累的主要因素,同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类农产品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叶菜类>籽实类>根菜类>水稻籽粒,重金属元素中Cd、Zn、Cu较易在农产品中积累。应该注意工业发展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对人类食物安全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太忠  张昊  周建伟 《生态环境》2011,20(4):652-658
为揭示在溶解性有机物(DOM)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和迁移规律并确定迁移数学模型,通过不同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和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物对重金属Cu,Cd,Pb,Zn在褐土中吸附和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对Cu和Cd在土壤中的吸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Pb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对Zn的吸附影响不明显;随着pH的改变,25℃下Cu在土壤中的吸附高于15℃和35℃条件下。DOM质量浓度越高,Cd、Zn溶出的促进效果越明显,Cu、Pb则恰好相反。DOM对土壤中Cd、Zn的垂直迁移起着促进作用,而对Cu、Pb迁移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DOM对土壤重金属的平均迁移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此迁移模型能够定量计算并预测重金属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凉水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定点连续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凉水河污灌区土壤中Cu、Zn、Cr、Pb、Ni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凉水河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北京地区的土壤背景值,特别是Cu和Pb分别达到北京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47倍和4.53倍,凉水河污灌区土壤已经发生明显的重金属累积.②土壤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地区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重金属显著相关表明污灌可能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原因;土壤各理化性质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表现不一致,土壤重金属富集与迁移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③Tessier连续提取法测定土壤5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均为:残渣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含量较高与污水中铁锰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关系;凉水河污灌区重金属潜在迁移能力顺序为:Cu>Zn>Pb>Ni>Cr.④综合分析各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形态分布及其生态毒性,Cu和Pb是凉水河污灌区土壤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最主要的环境演变驱动因子之一.为明晰LUCC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从场地、县域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LUCC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和覆被类型/格局是控制土壤重金属空间积累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覆被可以直接吸纳或吸附重金属,亦能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活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直至污染.此外,论文阐明了LUCC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规避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天津市冬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的各个部位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评价了污灌区农田土壤-植被系统的污染状况,运用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表征了重金属元素在作物中迁移和积累的能力.结果表明,冬小麦田土壤质量属2级尚清洁标准,土壤中Cd污染最严重,Hg污染次之.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时期冬小麦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整体呈现自下至上递减的趋势,即根>茎>叶>果实,而同一部位冬小麦的不同时期的重金属含量各有特点.从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上看,根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要大于茎、叶和果实;重金属由土壤向根迁移的过程中,迁移能力顺序为:Pb>Cd>Hg>Cr>As,Pb迁移能力最强.冬小麦果实中As,Cd,Cr,Hg,Pb和Se含量均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限值,说明研究区域目前已经不宜再种植冬小麦.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典型有机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京市典型有机设施蔬菜基地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法,选取北京市5个有机设施蔬菜基地中125个土壤样品和77个蔬菜样品进行了Pb、Cd、Cr、As和Hg含量的检测、统计分析与评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了重金属在蔬菜中的迁移规律,并结合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采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由于蔬菜摄入导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5个设施蔬菜基地中有极少数土壤样本Cd含量超标,有极少数叶菜样本Cr含量超标,其他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污染指数评价表明5个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排序为:基地5基地1基地3基地2基地4,主要由土壤Cd累积所致。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性表明,5种重金属含量都受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总体上,5种重金属在土壤-蔬菜中迁移能力排序为:CdHgAsCrPb,在不同类蔬菜中的富集系数排序为:叶菜类茄果类瓜果类豆菜类。5种重金属造成的目标危害系数大小依次为:CdPbAsHgCr,不同类蔬菜的综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值排序为:叶菜类茄果类瓜果类豆菜类,所有蔬菜单一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和复合危害系数都远小于1,说明单一重金属和复合重金属污染对成人和儿童都没有明显的负面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莴苣及根际土壤样品,分析Cu、Zn、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表现为根>叶>茎,莴苣中重金属含量为Zn>Cu>Cd>Pb,富集系数为Cd≈Zn>Cu>Pb;不同采样区莴苣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与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用于描述Zn和Cd在土壤-莴苣系统中迁移的响应模型均为非线性方程,模型类型在2种元素之间以及莴苣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2种元素在不同部位中的响应均可用3次曲线方程来描述.莴苣对Cd、Zn的吸收除了受到元素自身性质的影响外,还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共存元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化橘红(Citrus grandis var.tomentosa Hort.)产地土壤中量、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化橘红药用有效成份黄酮类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化橘红产地多数采样点的土壤有效铜、锌、锰、硼、钼含量处于中-低-很低水平;化橘红幼果中的黄酮类、柚皮苷含量与其叶片中的锰对其幼果中黄酮类、柚皮苷的形成可能存在生理作用,后者则反映了土壤中有效铜、有效硫对化橘红吸收土壤锰的协同作用。因此,化橘红产地应适当施用铜、锰等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