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适宜的磷素分级方法是研究磷素组分特征与评价其有效性的关键.以磷素的化学与生物活化特点,采用改进的生物有效性的磷素分级方法,应用其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旱地土与水田土中磷素组分与有效磷(Olsen-P)的关系,并分析环境因子对磷组分的影响.磷素分级方法将磷素分为4个组分:①自由扩散或根际截留的磷(CaCl2-P);②有机酸活化和无机弱结合磷(Citrate-P);③系列酶矿化的有机磷(Enzyme-P);④潜在活化的无机磷库(HCl-P).结果表明,旱地土及水田土4种磷素组分含量均表现为:HCl-P > Citrate-P>Enzyme-P > CaCl2-P,且旱地土各磷组分均显著高于水田土.Olsen-P与各磷素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各磷素组分对有效磷都有贡献.具体表现为:在旱地土中,Olsen-P与CaCl2-P和Enzyme-P相关性较高(R2=0.359;R2=0.386);在水田土中,Olsen-P与Citrate-P相关性较高(R2=0.788),说明旱地土中有效磷主要来自土壤自由扩散的无机磷和易矿化的有机磷部分,而水田土中有效磷主要来自弱酸活化的无机磷.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磷素组分主要受土壤pH和黏粒含量的影响,指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可通过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2.
沂北水稻主产区田间土—水磷素流失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嘉善、余姚、德清、余杭4个具有代表性浙北水稻主产区,研究了水田土-水磷素流失潜能及环境意义。4稻区高水平磷肥投入促进了土壤高磷化,土壤Olsen-P积累的同时,相应地提高了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浸提磷,并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稻区土壤在富磷化过程中,存在着土壤磷素的农学意义向环境意义方向演变的趋势。在非植稻期,稻区农田水体,包括沟渠水、田表水、排渠水、暗管排水等总磷(TP)平均超过了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其中溶解磷(DRP)占总磷40%;主要是源于绿肥田表水及部分排渠中的溶解磷对稻区外水体构成了直接危害。在非植稻期,因稻区间农耕措施的差异导致了土壤富磷水平与对应田表水磷素水平不具相关性;在植稻期,施磷措施促进水田土壤富磷,相应地提高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处理下植株根际、非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和phoC、phoD基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规律,可为土壤磷库中难溶性磷素向植物根系可吸收的无机态磷酸根离子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提高和生物炭的农业利用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和稻壳秸秆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浙北水稻主产区田间土-水磷素流失潜能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选取嘉善、余姚、德清、余杭 4个具有代表性浙北水稻主产区 ,研究了水田土 水磷素流失潜能及环境意义 .4稻区高水平磷肥投入促进了土壤富磷化 ,土壤Olsen-P积累的同时 ,相应地提高了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浸提磷 ,并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 .稻区土壤在富磷化过程中 ,存在着土壤磷素的农学意义向环境意义方向演变的趋势 .在非植稻期 ,稻区农田水体 ,包括沟渠水、田表水、排渠水、暗管排水等总磷 (TP)平均超过了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 ,其中溶解磷 (DRP)占总磷 40% ;主要是源于绿肥田表水及部分排渠中的溶解磷对稻区外水体构成了直接危害 .在非植稻期 ,因稻区间农耕措施的差异导致了土壤富磷水平与对应田表水磷素水平不具相关性 ;在植稻期 ,施磷措施促进水田土壤富磷 ,相应地提高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  相似文献   

5.
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由于生物有效性的不同 ,无机磷和有机磷又可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土壤磷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概述了土壤中元素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与流失潜能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了磷资源危机及磷肥供求矛盾的基础上,总结了农业磷素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控制磷污染源方面要注意磷肥有效性的提高,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控制磷素流失方面要针对磷素地表和土体内迁移时采取有效措施。磷素污染的治理关键是切断磷源和流失途径的联系,实现磷肥施用的生产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作为1种环境友好型吸附材料,可有效去除并回收水体中的磷,由此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炭吸附磷酸盐及磷素回收研究现状,主要总结了控制生物炭吸附磷酸盐的4种主要机制,阐述了影响生物炭吸附除磷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目前应用研究的方向并提出生物炭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磷是地表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有关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机制的认识仍然匮乏.作为一种新兴示踪剂,磷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成为当前研究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潜在有效工具.本文综述了 δ18Op示踪环境中磷来源与循环的基础原理,不同环境介质中δ18Op的分离纯化及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梳理了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土壤有机质提升为核心的耕地质量提升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但在有机质提升过程中土壤磷素的累积和转化特征仍不清楚.在等碳施用条件下,研究对比不同有机物料投入对菜地不同土层土壤磷的累积、转化和迁移规律,以期同步实现有机质提高和磷肥高效管理.试验设置对照(不施肥)、农户传统施肥、生物炭、鸡粪、餐厨废弃物和玉米秸秆施用这6个处理,于辣椒收获期测定各处理下不同土层有效磷(Olsen-P)和水溶性磷(CaCl2-P)含量、土壤磷组分、有机质(SOM)和pH等指标.在0~5 cm和5~10 cm土层中,农户传统施肥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4种有机物料处理下有效磷顺序依次为:秸秆>生物炭>鸡粪>餐厨废弃物,秸秆和生物炭处理较餐厨废弃物分别增加59.6%~67.3%和29.1%~36.9%.秸秆处理最易于提升土壤活性磷库,0~5 cm土层土壤活性磷较鸡粪和餐厨废弃物处理分别增加47.3%和35.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鸡粪处理的有效磷降低比例最少,20~30 cm土层有效磷占表土层的55.9%,而在其他3种物料处理下仅占16.0%~34.0%.和农户传统施肥相比,有机物料施用后pH显著升高0.18~0.36个单位,鸡粪和餐厨废弃物处理的pH显著高于生物炭和秸秆(P<0.05).生物炭处理下SOM含量相比其他3种有机物料显著增加7.7%~17.6%.4种有机物料中,秸秆提高土壤活性磷库的效果最佳,有利于快速提升植物可利用磷;鸡粪处理下磷素最易向下迁移;在基于土壤地力提升的农田管理下,施用生物炭既有利于改善土壤酸碱度和提高SOM,也可避免磷素在耕层过量积累,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0.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研究表明,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在太湖地区,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SI值30左右为一临界值,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磷流失风险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磷的投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原因.探究实际生产中施肥方式与磷素流失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和合理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对紫色土坡耕地2017~2018年度多次降雨产流产沙进行定点监测,研究了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4种不同方案对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地表径流和泥沙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产流总量表现为:优化(20 737.23 L)常规(18 513.17 L)CK(18 134.58 L)生物炭(13 594.85 L),各处理的产沙总量表现为:CK(1998kg·hm~(-2))生物炭(1 884 kg·hm~(-2))优化(1 681kg·hm~(-2))常规(910kg·hm~(-2)).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雨季产流的主要类型,占到总产流量的60.14%~87.34%,各处理的产沙总量除常规外,其他处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处理的全磷流失通量均表现为泥沙地表径流壤中流.通过壤中流流失的磷素最少,只占全磷流失通量的2.63%~12.91%,而泥沙磷素流失通量占比可达63.74%~78.74%,是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输出途经.③配施生物炭可以有效减少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的壤中流产流量,以及壤中流的正磷酸盐的流失通量,较常规处理分别减少49.94%和56.45%.但是对地表径流的截留效果不佳,对颗粒态磷的流失通量无明显影响,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与泥沙中的全磷流失通量,较常规处理显著增加73.28%和123.53%(P0.05).因此,为控制西南地区紫色土坡耕地磷的流失,应着重减少土壤泥沙流失的发生.而生物碳在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也应进一步优化与化肥磷素投入配比.  相似文献   

12.
胞外聚合物EPS在废水生物除磷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对EPS在废水生物除磷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和完善生物除磷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除磷系统中,EPS贮存了部分磷,在生物除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厌氧.好氧交替过程中.EPS中磷含量呈厌氧减少、好氧增加的周期性变化;污泥中的磷有82%左右被聚磷菌吸收,另外18%左右的磷聚集在EPS中;一个运行周期中基质所减少的磷84.3%被聚磷菌过量吸收,15.7%被贮存于EPS中;EPS对磷的去除能力与EPS的含量正相关.此外,泥龄对EPS影响较大,对EPS在生物除磷中的作用影响显著,泥龄越长,EPS含量越高,EPS中所贮存的磷含量越高.而磷负荷对EPS除磷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郊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地表水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磷素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控制因子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分析,研究了武汉市郊区典型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形态剂含量特征,并分析了其流失风险。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素水平差异较大,各形态磷水平排序是蔬菜地稻田常规旱地苗圃地;武汉城郊0~20cm表层土壤全磷(TP)含量为255.4~1763.1mg/kg,平均值为975.4mg/kg;土壤有效磷(Olsen-P)为1.3~164.2mg/kg,平均值为56.4mg/kg;藻类有效磷(NaOH-P)含量为33.4~910.7mg/kg,平均值为204.0mg/kg;土壤Olsen-P为56.0mg/kg可作为武汉市郊区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且超过该临界值的土样有34.9%,其中有93.3%采自蔬菜地,表明各利用方式下蔬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中速效磷的吸附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海水养殖废水排入海洋后其中的磷素对海洋产生的污染问题,研究其被用于灌溉后在土壤中的吸附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各层次速效磷的吸附量随速效磷的浓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海水养殖废水中速效磷的含量一般在0.26 mg/L左右,海水养殖废水用于灌溉土壤完全可以吸附和利用这部分速效磷;在土壤中速效磷的吸附量与吸附所需的时间之间呈对数曲线变化,其相关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滨海盐渍土对速效磷的吸附规律遵循Freundlish方程;影响速效磷吸附的主要因素为土壤中CaCO3、土壤粘粒、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吸附平衡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酰胺对磷素在土壤中吸附-解析与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等温吸附-解析试验和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土壤(填土)经聚丙烯酰胺(PAM)处理后对磷素的吸附、解析规律以及磷素在土柱中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和原土样相比,PAM减少了土壤在慢速吸附阶段对磷的吸附,不仅使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降低,而且使被吸附磷的解析率升高;PAM与土壤复合后可以促进有效磷在土柱中向下迁移,增加淋溶液中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年来生物滞留设施在土壤介质、气候与热冲击、生物多样性、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得到,优化土壤介质可提高系统的处理性能。增加模型的兼容性与输入端控制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小规模设施耐热冲击性能较好。生物滞留设施相比草坪、花园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利用植物根系与生物多样性增强设施的性能还有待研究。通过主动性控制指导、加强施工段控制可降低设施的周期成本,成本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还需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重金属元素Cd在城市环境系统多种介质中的迁移途径及其潜在危害性,系统分析了杭州市半山工业区主要环境介质(土壤-尘埃-水-底泥-生物)样品中Cd的指标含量,并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土壤、尘埃、底泥中Cd的化学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d的迁移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尘埃为媒介在地表环境中迁移,二是通过水介质进入水体环境(水和...  相似文献   

18.
黑麦幼苗法对污泥中元素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对了解元素在植物——土壤——大气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积累规律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以黑麦幼苗法研究污泥中重要营养元素及某些痕量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试验表明:增加污泥的施用量,黑麦的生物学产量及氮、磷在幼苗中的含量均随着增加,黑麦幼苗中氮、磷的生物有效率分别为50—70%及15—28%;黑麦幼苗中的铜、锌、铅、铬、镍含量虽都随污泥施用量而增加,但总量很小,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有效率小于1%。这证明,黑麦幼苗法是可以应用于土壤污染化学中,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冯波  王斌 《山东环境》1999,(5):37-37,30
水体中的磷是引起水体富含营养化的重要因素,这部分磷大都来源于污水。污水脱磷在近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污水脱磷的方法有化学法与生物法。化学法脱磷存在药剂费用高,产生过多的化学法泥,污水厂出水含盐量增高及污泥中重金属增加等缺陷,生物法脱磷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生物脱磷的机理。1污水脱磷污水中的磷主要以磷酸盐(PO43-)、无机聚磷和有机磷化合物形式存在。聚合磷及其他可以被水解的磷化合物将被微生物分解为PO43-。因而在曝气池内发现的可溶性磷大都为PO43-形式,这类形式的磷可被细胞物质吸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进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的运行方式,开展了TFCW中生物蓄磷作用的强化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段进水潮汐流运行方式有利于TFCW中聚磷菌群(PAOs)的富集,进而可强化湿地中的生物蓄磷作用;采用周期性补充碳源的磷移除操作可诱导生物膜中的PAOs充分释磷,避免系统中磷素的过量积累,同时可增加PAOs胞内内源性碳源的含量,强化系统中的生物蓄磷作用并有利于系统除磷效果的稳定;当生物蓄磷/碼移除(PB-PH)周期时长为30d时,TFCW在生物蓄磷过程中的磷素去除率可达96.04%,而其在磷移除过程中的磷素移除率和补充碳源利用率亦分别可达70.45%和98.22%.此时,PAOs的过量吸磷作用成为湿地系统除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