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十字河长江师范学院段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得知本段河流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是以不稳定的可交换态存在,容易释放析出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长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在下列条件下得到了土壤重金属长期行为简化模型的分析解:一部分土壤重金属可以转换成无效态;重金属的植物吸收,淋溶和无效态数量将只依赖于它们有效态的多少;土壤重金属的年输入量大于植物吸收,淋溶和转换成无效态数量之和;重金属溶液浓度和它们在土壤中的有效态之间的关系遵循Freundlich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污染特征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概况。水体中重病态民的存在形态了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氧结合态、有机质和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效应有关,对重金属在水体中迁移和转化规律及其过程的动力学水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近年来北京河流中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各河段水质均较差,劣Ⅴ类水质的河流长度超过80%,城市河流污染特征明显,主要污染指标为耗氧型有机污染物和氨氮,重金属污染较轻,悬浮物中的重金属占较大的比重;永定河水系枯水期氮污染较重,主要是硝态氮超标,以颗粒态磷为主要形式的磷污染较轻,重金属含量大都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潮白河水系水质较好,各水质指标除个别断面外大都满足中Ⅲ类水标准,重金属含量大都符合Ⅰ~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颗粒态重金属通过河流与大气向海洋输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综述了河流与大气向海洋输送颗态重金属的过程、特点及输送通量、参考文献83篇。  相似文献   

6.
污泥干化使重金属形态变向稳定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模拟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污泥进行连续干化,研究了不同干化温度下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测定污泥含水率、密度、温度和电导率等物性参数,分析了污泥干化过程重金属形态向稳定态转变的原因.结果表明,污泥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分布特征因污泥类型及来源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污泥干化过程可以使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重金属向残渣态重金属转变;干化过程中污泥物性的改变和部分有机质和硫化物的分解是引起污泥重金属存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污泥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可为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流综合水质模型QUAL2E在河流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UAL2E模型,该模型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出的一个河流综合水质模型,该模型具有综合性、多样化和灵活通用的特点,是进行河流水质定量模拟的有力工具。较详细地介绍了QUAL2E模型的功能、原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快速而准确地模拟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一直是水环境研究领域的焦点。神经网络模型计算迅速、能以较高精度拟合任意非线性函数,在水文水质模拟中已有很多成功的应用,但对重金属的模拟还很少见到。文章以大伙房水库为例,用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了重金属镉、铜、汞和锌在水库中的浓度迁移过程。建模时依据水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并借鉴数学建模中边值问题的解决思想,确定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因子;对实际监测中重金属浓度低于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的情况,将其浓度以0计算。模型对水库中镉和铜的浓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7.5%和17.9%,对汞和锌的浓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741和0.762,而对镉和铜的确定系数更是达到了0.96以上。对各重金属的模拟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模拟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迁移是可行的,能快速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文章建立的模拟大伙房水库重金属浓度迁移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水库水环境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根据实测水质资料可以识别出河流水质灰色模型中的最优灰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模拟。灰色模拟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本文概述了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研究意义、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灰参数识别、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模拟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常静  刘敏  李先华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环境科学》2009,30(8):2241-2247
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定点采集地表灰尘、径流悬浮物、雨水口和河流沉积物,探讨重金属在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变化.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表灰尘重金属浓度高于上海土壤背景值,其中Zn、Pb、Cd和Cu高出5~7倍,Cr和Ni高出2倍,径流非点源污染Pb、Cr和Ni贡献较大,Cd、Cu和Zn污染程度较轻.多介质赋存形态研究表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依次为Zn>Ni>Cd>Cu>Pb>Cr.其中Cr、Zn和Cu在4种介质中分别以残渣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为主;Ni地表灰尘以残渣态为主,其它3种介质以碳酸盐态为主;Cd地表灰尘以有机态为主,径流悬浮物以非稳定形态为主;Pb在迁移过程中主导形态由铁锰结合态变为有机态.非稳定形态(F1+F2)在径流悬浮物组分中占有最高比例,6种重金属迁移比率平均值为1.74,说明从地表灰尘到径流颗粒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明显升高,径流水体毒性和潜在生态效应值得关注;雨水口和河流沉积物残渣态含量较高,成为重金属在城市地表环境迁移的蓄积库.  相似文献   

11.
底泥污染是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世界范围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介绍了河流底泥重金属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等形态存在,讨论了pH、氧化还原电位(Eh)、温度、盐度等因素对底泥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综合比较了清淤底泥处理的不同方法,提出控制清淤底泥重金属迁移的首选工艺为黏土物质钝化/稳定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粒径地表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街尘及其径流冲刷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日显突出.通过对北京市城乡道路街尘及其人工降雨模拟径流冲刷过程中不同粒径街尘中重金属的分析,探讨街尘与径流冲刷过程中的粒径效应及不同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粒径颗粒物从"静态"街尘到"动态"径流中的颗粒物,重金属浓度呈下降趋势.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存在溶解与解析现象,颗粒物粒径越小,减少比率越大,5种重金属(Cr、Cu、Ni、Pb、Zn)的减少比率分别为24.3%、56.8%、34.3%、22.8%、27.3%.街尘中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要略大于径流颗粒物中弱酸可提取态比例,部分以水溶态进入水体中.在径流冲刷过程中,水相溶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水相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随降雨时间径流过程迅速降低.固相颗粒物的重金属浓度随降雨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粒径越小,冲刷率越大,最大为62.1%,最小为4.6%.地表街尘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小粒径颗粒物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较容易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引言在一般情况下,河流中的汞有40~90%是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的。因此,河流中汞的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流的水力学条件,取决于悬移质的迁移条件和吸附特性。对于河流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迁移规律,前人已有大量工作进行探讨。过去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微观的环境化学方面的研究,实验手段一般是化学分析和室内小型模拟。而对于将河流动力学、水力学与水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科学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却很少。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开展将河流内部紊动结构、吸附机制的微观规律与河流重金属  相似文献   

14.
中小流域综合水质模型系列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小流域的水文特点和实际要求,建立了综合水质模型系列、将河流、水库和非点源污染模型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对河流水模型加以改进,增加了模拟COD和底泥泛起功能,完成了保护水源地的决策性水质模型,模拟和计算了非点源污染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的过程,利用本模型系列可对流域进行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路旁土壤公路源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数值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路源重金属产生后,赋存于大气颗粒物中,随颗粒物在大气中迁移沉降,最终沉降于路旁土壤中.本研究通过对公路源重金属迁移机理的分析,以高斯污染物扩散模型为基础,构建公路源重金属在路旁土壤中空间分布的数值模型,并用G310国道杏花营断面路旁土壤重金属(Cd、Cr、Cu、Ni、Pb和Zn)含量空间分布实测数据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Cr和Cu含量呈指数分布,土壤Cd、Ni、Pb和Zn含量呈偏态分布,指数分布实质上是偏态分布的峰值十分接近路基的一种特例.研究表明,本文构造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上述两种路旁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形式,模拟情景数n的取值越大,模拟结果越准确.  相似文献   

16.
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汉江武汉段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的研究及在汉江武汉段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考虑了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可实现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预警预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模拟,并利用MapObject实现了模拟结果在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可视化,为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污染河流底质中铅的解吸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矿区河流中重金属铅在不同转速和不同静止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流速越快,底质中的铅向水中释放量越多,而且在河流越平稳地段,重金属铅在底泥中沉积量就越多。  相似文献   

18.
柳江流域河流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婉军  辛存林  于奭  刘齐  曾鹏 《环境科学》2021,42(9):4234-4245
在不同季节对露塘及洛维断面水体中可溶态重金属Zn、Al、Co、As、Ni、Cr、Cu、Mn、Pb、Hg和Cd进行高密度监测,进而研究可溶态重金属的时空分布及其污染来源,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柳江水体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露塘和洛维断面可溶态Al、Co、As、Ni、Cr、Mn、Pb和Cd均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Zn和Cu重金属质量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Hg含量略有超标.柳江流域水体各重金属质量浓度大体呈现出平水期最高,丰水期最低的时间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洛维断面重金属质量浓度较高;②柳江流域重金属元素Hg、Cd和As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估显示水体中重金属综合污染风险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3月>11月>6月),指示不同季节变化对研究区饮水安全可能会存在一定隐患.露塘和洛维两个断面水体重金属总体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洛维断面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应当优先列为柳江流域水环境管理部门的控制断面;③在探讨年际尺度与月降雨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区别中得出,当利用河流中的Cu元素质量浓度进行河流重金属评价时,降雨季与常规季节的选取对年际尺度河流重金属污染评价影响不显著,然而当河流中存在As、Mn、Pb、Al、Cr和Ni元素时将会造成年际尺度的河流重金属污染评价差异性显著;④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Cd、Cr、Ni、Co和Pb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活动;As和Zn主要来源于雨水淋溶生活污染废弃物;Mn、Al和Cu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9.
河流底质是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场所。重金属主要通过吸附、络合、生物吸收等过程进入河流底质中,河流底质粒径是影响重金属吸附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河流底质中,底质粒径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共同影响着重金属在底质上的吸附量。通过对苏北某城市河流底质进行粒径分级实验和有机质含量测定,研究了底质粒径与重金属(Cd、Cu、Pb、Zn、Cr)含量的关系以及底质中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对海南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口及东部近岸悬浮颗粒态金属的分布进行调查,采用ICP-AES测定Al、Fe、Mn、Cr、Cu、Ni、V、Zn的含量,探讨颗粒态重金属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海南岛东部河流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受颗粒物粒径影响,河口区颗粒态金属浓度先随盐度升高而后逐渐降低,至东部近岸含量略有升高;以Al为校正因子归一化消除颗粒粒径影响后,重金属浓度在万泉河河流/河口分布均匀,而在文昌/文教河河流/河口有较大变化.富集因子计算结果显示,万泉河重金属污染较轻,而文昌/文教河Cr、Ni相对富集,污染严重.在影响颗粒态重金属组成的因素中,颗粒物的来源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受水体氧化还原环境及污水排放、生物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