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由此造成气象灾害的数量日益增加。深入研究极端气候的变化特征,能够为预测和预防极端事件灾害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法和R/S分析法,选取10个极端气温指标研究了宁夏近50年来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情形。结果发现:全天极端高温天数、白天极端高温天数、夜间极端高温天数、生物生长季和夏季天数分别以0.76、0.48、0.67、0.35和0.29 d/a的趋势明显增加,而全天极端低温天数、白天极端低温天数、夜间极端低温天数和最大连续霜冻天数分别以-0.40、-0.25、-0.66和-0.30 d/a趋势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呈下降趋势(-0.02℃/a),且空间差异明显;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其它各极端气温指标与年平均气温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年极端冷指标和极端气温年较差在未来将继续下降,极端暖指标在未来将继续上升;宁夏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2-2012年陕西省延安市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和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地区近50a来,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都有上升趋势,冰日、霜日、冷夜、冷日数量呈下降趋势,夏日、热夜、暖夜、暖日呈现波动上升。由20世纪60年代至今,各类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天数平均增加了6.61 d。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日、热夜、冰日、暖夜都存在27a左右的周期,冰日、冷夜有5a左右或更短的周期。极端高温天数的增多会加大旱灾、森林和草原的防火压力,极端低温天数的减少易发生森林和草原的病虫灾害,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16,(2)
利用1963-2012年陕西省安康市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拟合、累积距平、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近50年来,极端最低温、热夜、暖夜、暖日都呈上升趋势,而极端最高温、夏日、冰日、霜日、冷夜、冷日呈下降趋势。各极端气温均存在27年左右的长周期,16年左右的中周期和6年左右的短周期。各气温指数存在突变,1980-1990年代是各气温指数的突变年。极端热指数呈增加趋势,热夜由1960年代至今平均增加了9 d,暖夜增加15 d,暖日增加3 d。极端天气冷指数呈下降趋势,冰日减少了0.4 d,霜日减少10 d,冷夜减少12 d,冷日减少9 d。安康极端气温的变化会使得该区旱灾、高温灾害、农业病虫害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石家庄市16个县气象站和石家庄市区气象站(简称石家庄站)1972-2012年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市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城市化对石家庄站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极端高温事件多发中心位于石家庄站及西南部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多发中心位于东北部地区;大部分站点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的变化趋势,而极端高温事件则呈增多的变化趋势。在年代际变化上,石家庄市的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而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则呈明显增多的趋势。除了冷昼日数突变不明显外,其它极端气温指数均在1990年前后发生了突变。城市化使得石家庄站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显著减少,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显著增多,四季中春季的冷昼日数和暖昼日数城市化影响最明显,夏季的暖夜日数城市化影响最明显,而冷夜日数的城市化影响在冬季最明显,且夜间和白天极端气温指数城市化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城市热岛效应的非对称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秀芬  尤飞 《灾害学》2016,(4):88-94
利用1961-2010年吉林省20个气象站点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选取与农作物生长较为密切的10个极端气温指标,系统分析了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内极端气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内极端温度指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与日最低气温相关的极端温度指标升高更快。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LMinT、LMaxT和DMinT<0℃向5月上旬和9月下旬集中;HMinT向7月中旬到8月中旬集中;HMaxT和DMaxT>35℃向6月和7月集中。LMinT、HMaxT、HMinT和LMaxT4个指标线性倾向率的空间变化趋势不明显,HMaxT、HMinT和LMaxT3个指标有2~3个站点线性倾向率小于0;除HHMinT出现范围缩小外,LLMinT、LL-MaxT和HHMaxT出现范围都表现为扩大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明确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极端低温、高温灾害的发生时段和范围,从而进行极端灾害的防抗避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尹军  杨志勇  袁喆  袁勇 《灾害学》2015,(3):71-75
基于Arc GIS平台,分析了黄淮海地区1961-2011年最大1 d、3 d和5 d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earson-III分布对其进行拟合,对比1985年前后10年一遇和50年一遇最大1 d、3 d和5 d降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1年黄淮海地区最大1 d、3 d及5 d降水整体有下降趋势,1995年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海河流域极端降水量下降幅度较大,洪涝灾害风险近年来有降低趋势;淮河流域整体上存在上升趋势,但2005年后出现下降趋势,整体上洪涝风险有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处理2007-2012年的北京GPS数据,并通过与地下水埋深比较分析近年来的地面沉降。首先通过2007-2012年的年沉降速率,发现北京沉降中心连片,形成了中东部的沉降漏斗。DSQI累积沉降量达到510 mm,DSQI、CHAO、NLSH三站点的年沉降速率分别为85 mm/a,41.7 mm/a和20mm/a。其次采用EMD方法提取DSQI、NLSH的垂向序列的趋势项,分析其沉降趋势。最后,对地下水埋深和GPS站点沉降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地面沉降变化趋势与地下水水位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下水水位变化是地面沉降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近46年的气温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黑龙江省63个气象观测站1962-2007年的气温资料,进行了气温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平均气温增幅大于全国增温幅度,最低气温增温速率高于最高气温增温速率,北部大小兴安岭之间为全省增温最明显区域,日较差为减小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夏季则变化较小.与全省的变化不同,漠河站秋季最低气温呈现下降趋势.就全省而言,气候变暖,寒日明显减少,酷日增多,无霜期延长.  相似文献   

9.
陕西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分析了陕西1981-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和强度,发现2012年陕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少于多年平均值,但华阴7月2-4日、佳县7月24-28日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佳县27日降水量、26-28日3d降水量均超过百年一遇的水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说明即便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少,气候年景较好的年份,局地也会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事件和灾害.此外,还分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与灾情年景评估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关中地区29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气温倾向率、线性回归分析、距平分析、趋势分析、气温异常分析、小波分析和普通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关中地区近48 a来的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近48 a来气温在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速率高于全球气温上升水平。近48 a来气温出现异常或极端的年份共有17 a,气温异常发生概率相对较高。气温变化存在显著的15~17 a和25~27 a的振荡周期。关中中部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温最高,东部地区的气温上升最快,西部地区的气温最低、增长最慢。  相似文献   

11.
极端气温对城市人群死亡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提供的1994-2000年北京城近郊区的七个监测点的以25-74岁人群为监测对象的25余万居民中全死因死亡事件监测数据、同期北京观象台的逐日气温观测数据、月平均气候资料,对极端气温对城市人群死亡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对城市人群死亡影响的极端气温阈值及其长序列的时间线形变率,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预测评估模型,根据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果,对未来北京城市人群死亡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作物生长期发生的相对极端温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和气候风险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从近20年的逐日温度观测资料中提取水稻开花期的相对极端高温事件信号,进而对这些相对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长江以北单季稻开花期高温频率增大,其强度减小,这一区域受高温胁迫造成的减产年份增多,单季稻气候风险增大.长江流域以南早稻大部分站点生长关键期高温频率和强度呈增大趋势,双季早稻气候风险增大;四川平原大部分站点无明显变化;华南早稻大部分站点生长关键期高温频率和强度的减小的幅度相对比较大,这一区域受高温胁迫造成减产的年份减少,双季早稻气候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对宜昌近60年逐月气温及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昌近60年来气温序列存在1年、9年、16个月及28个月的振荡周期;降雨序列存在1年、2年及8个月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京津冀地区174个气象台站1981—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资料,统计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相关指标(极端最高温TXx、高温日数Htd和闷热日数Swd),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近40年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两个典型年代Htd和Swd的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近40年年极端最高温(TXx)、高温日数(Htd)和闷热日数(Swd)均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增强、频次增加,并且年代际呈波动变化特征。(2)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6—8月份,其中TXx和Htd主要发生在6、7月份,Swd集中发生在7月份;冀北山区的高温、闷热日集中发生在7月份。(3)京津冀地区高温日和闷热日初(终)日呈提前(显著推迟)趋势,高温和闷热日更早发生且持续时间更长、同步性增强。(4)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多发生在南部,TXx和Htd空间分布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Swd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人口发展较快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个大城市。(5)M-K突变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端温度事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有显著影响,其变化趋势需要进行评估。基于黄土高原50个站点的日序列最高和最低温度数据,经定义极端温度事件及其衡量指标(频率、强度、年极值和日温差)后,评价了黄土高原1961-2007年极端温度事件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07年黄土高原极端温度事件不同指标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差异,基本上沿东南—西北方向呈梯度变化。多数站点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具有单调趋势,但趋势具有显著意义的站点数有很大差异,96%以上站点极端高(低)温事件的频率显著升高(降低);70%站点的日温差(46%降低和24%升高)和最低温度年极值的升高趋势具有显著性;约50%站点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和最高温度年极值的增加趋势显著;其他指标的显著性趋势较少。黄土高原极端温度事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根据所选定的阴雨天气评价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012年上半年湖南省阴雨天气特征及强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阴雨天气阶段性特征显著,属隆冬至初春历史罕见的寡照低温多雨事件与初春至初夏的极端多雨寡照事件的组合。同时根据社会调查数据对阴雨天气的影响展开多方位分析,得出低温阴雨天气不仅对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水利、交通、建筑业等多行业和人们身体健康也有较大影响,以此提出了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河套及其相邻地区1961-2010年81个气象台站夏半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台站夏半年的极端高温阈值,对极端高温频数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及其相邻地区夏半年极端高温阈值呈东南部和西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夏半年极端高温频数在地域上主要呈一致性和东南—西北反位相变化;在空间上可分为河套北部区、河套东南区、河套西南区3个异常分区;3个异常分区中,河套西南区夏半年极端高温频数增加趋势显著,河套北部区增加趋势较明显,而河套东南区减少趋势较明显;河套北部区与河套西南区的年际变化趋势相近,1960年代至1980年代偏少、1990年代至2000年代偏多,而河套东南区基本相反;河套北部区与河套西南区10~14 a的周期变化比较显著;夏半年极端高温频数与同期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将地表温度和向外长波辐射拓展成为综合因子后,应用主分量-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纵向岭谷区76个测站8月气温与前期和同期地表温度和向外长波辐射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月及8月地表温度场和向外长波辐射场与云南纵向岭谷区8月温度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前期及同期纵向岭谷区8月气温典型相关场的正、负值区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即纵向岭谷区北部怒江、澜沧江的上游流域和沿怒江、澜沧江、元江以西流域的8月气温与沿这3条河流以东的流域的同月气温为反向分布,其显著相关区位于3条河流以东和以西两个流域的德宏州、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及楚雄州。菲律宾附近海域、中南半岛、南海及加里曼丹岛等区域是地表温度及向外长波辐射典型相关场中正、负值较大、较小的区域,也是影响纵向岭谷区8月气温的关键区域,同时印缅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该区的关键系统。  相似文献   

19.
孔锋  孙劭  王一飞 《灾害学》2021,(3):115-124
基于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0 cm极端最高地温,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了近58 a来中国不同月份极端最高地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8年中国不同月份极端最高地温具有纬度地带性,呈现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多数月份的极端最高地温空间格局具有相似性.2-11月份的极端最高...  相似文献   

20.
江淮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1951—2003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江淮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结构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气候变暖影响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这种影响是由气候平均值和方差的共同变化引起的。(2)气候变暖加速了水分的循环过程,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淮地区旱涝频率和强度加大,强降水事件增加;冬季极端最低温度升高,低温日数减少;夏季极端最高温度和高温日数开始回升。(3)从极端事件分布的区域变化来看,气候变暖对淮北的影响最大,使这个脆弱性本来就很严重的区域变得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