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项目计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伊尔库茨克地理研究所、贝加尔自然管理研究所组织中俄联合科学考察队,于2017年4月19日-28日在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托木斯克州、克麦罗沃州、新西伯利亚州进行了科学考察与学术交流。"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  相似文献   

2.
南迦巴瓦峰地区水的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学工作者先后对珠穆朗玛峰、友谊峰、新疆天山和吐鲁番盆地以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地区水体的元素含量进行过调查研究。 为了解南峰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1983—1984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  相似文献   

3.
1983—1984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与中国登山队三次对西藏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地区进行考察,采集了大气、水、土、动物和植物样品。本文着重研究这个地区的大气环境背景值。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秦大河     
正秦大河,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徒步横穿南极第一人,长期研究冰冻圈科学与全球气候变化,创建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年,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现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工作的秦大河,受中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派遣,参加由中国、法国、美国、原苏联、英国、日本6个国家的6名科学家和探险家组成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在这次南极考察中他以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主要承担南极冰盖现代冰川冰面特征、雪层剖面观测和采集雪样等  相似文献   

6.
<正> 东天山系指新疆哈密以东至甘肃、新疆交界处的星星峡一带。在这一地区,以往从未报道过有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存在。自197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西北富铁科研小分队和新疆冶金地质704队合作,对东天山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经四年多的野外及室内工作结果,根据有关资料,认为在东天山存在有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从而为本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7.
郑秀亮  黄艺文 《环境》2020,(8):43-44
正2017年,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湛江市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要切实抓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并由分管领导担任市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全面推进污染源普查。在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指导下,湛江经过2年多的艰苦努力,按时保质全面完成了普查前期准备、清查建库、全面普查、成果总结等各阶段具体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3):F0002
<正>光阴似箭,一晃30年了,《环境科学与技术》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道路,其中有曲折,有困难,但更多的是奋斗,是进取,特别是近八年,经过了艰苦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成果。取得这些成果,除了领导、作者、读者的关爱、支持和帮助之外,还因为编辑部全体同仁围绕提高刊物质量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办刊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编辑加工,坚持"三审"、"三校"、"一终读",版面改革,栏目扩充,科学合理组合,印刷质量加强等等,作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于1983—1984年对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的考察和样品的采集工作.本文所述工作为其中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部分.经实地垂直和水平布点采样并经实验室测定,得到南迦巴瓦峰地区不同土类中20种元素的含量、主要土类的物理化学组成及其与母质的关系,并探讨了各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南峰地区表土中各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底土,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该区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审定公布玉龙雪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有3年,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于最近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地区行署组织的评审。为了加快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199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丽江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的30多名科技人员对玉龙雪山进行了首次科学考察。考察队员们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地碾转于玉龙雪山腹地,对景观、地貌、冰川、植被等进行了观测、调查和勘察,取得了很多成果。此次考察的重点是风景名胜资源状况,考察中发现了一批有价值、有特色、开发条件好的新风景点。  相似文献   

11.
3月16日2时30分,安庆石化经167小时艰苦奋战,终于将处于泄漏状态的"主动脉血管"——热电联合装置甲循环水管修复完毕,消除了这一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继2003年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片红"和2004年实现全国生态示范区"一片绿"之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国家生态市的目标.经过6年多来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所辖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市以及吴中、相城区已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市(区),苏州国家生态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全市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项目启动并顺利完成俄首次西伯利亚考察2017年3月25日,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项目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领导专家,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蒙古科学院相关院士专家120余人参加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任组长、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任副组长,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14.
西藏希夏邦马峰地区雪冰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研究冰川补给和高海拔冰川的水化学特征,中国一西德联合科学考察队,在1984年夏季对希夏邦马峰地区的樟藏布冰川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采集了雪、冰、河水、湖水和温泉水样。样品是在严格防止污染情况下,装入预先清洗干净的聚四氟乙烯瓶中,封闭好后运回。 希夏邦马峰海拔高度8012m,为世界高峰之一,有阻碍印度洋气团南北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09,434(24)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第一,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从零开始的,国际社会已经为之奋斗了几十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倍加珍惜、巩固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资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和《资源科学》等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出版,为我国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8年《资源科学技术名词》正式颁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张翔1968年5月出生,现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直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常年在海拔5000多米的保护区野外对藏羚产羔地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测研究。带领一批又一批专家学者完成了保护区野外调查和综合科学考察,积极推进形成了中国高原四大保护区"联合联动联防联打"机制,打造了一只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28年来见证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在南极洲建设中国长城站和科学考察期间,注意了保护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中国南极洲考察队组成后,根据南极条约第9条和历次协商会议的建议和要求,制定了《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队员守则》,每个队员人手1册,考察队对全体队员进行了教育。本守则共10条,其中第7条是“要保护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提出了4项具体要求,主要内容是:严禁乱扔垃圾,外出考察时的一切废物(包括大便在内)都要  相似文献   

19.
一支科学考察队最近在玻利维亚境内北部边远地区发现一热带雨林。该队于9年25日说,在这个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的地区内,至少有403种鸟;204种植物;45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罕见的野狗。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水环境污染问题,把"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作为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水专项)之一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同时,温总理于2007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