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30年到205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40%-50%。到21世纪下半叶,老年人口总量将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8000万-9000万,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即将出版的《中国城市发展问题观察》报告认为中国城市发展迅速,2010年,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在2005年底提出了城市污水处理率2010年要达到70%的目标。为此,建设部、发改委和环保总局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利用的专项规划,并即将由国务院颁布。根据这项规划,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在2010年要达到80%,中小城市达到60%~70%。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咨询网专家撰写的《2005年中国原木进口分析报告》2006年3月25日正式发布。 1999—2005年中国的原木进口数量连续7年增长,2005年,中国原木进口数量达到2935.21万立方米,比2004年增长11.57%,进口金额达到32.37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5.44%。  相似文献   

5.
到2000年,我国环境的控制目标是: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300亿t左右;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0%左右;SO_2排放量控制在2100~2300万t,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0%,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60%,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7亿m~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5~50%,控制有毒有害废物污染;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维持1990年水平,城市环境噪声达标率比1990年提高15~20%;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左右;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km~2;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7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  相似文献   

6.
数据库     
·1979~1990年,全国城镇新建住宅总面积达到15亿m~2,国家对住宅建设的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6%,远超过联合国推荐的住宅投资指标,今后10年住宅建设面积将以平均每年1.5~1.8亿m~2(占全国各类建筑总面积75%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总投资大约为1500亿元/年。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中外对比与中国发展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通过对中外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的比较和中国具体国情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农村人口问题有两种不弼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导向:一是城市化。二是城镇化。由于“城镇化”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城镇化”=“城市化“ “乡镇化”其框架所明含的“乡镇化”倾向必然存在下述显著弊端:选择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农村化乡镇框架;将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压力产生短期缓解而长期困抗的不良后果;将会导致资泊配置的浪费;将会导致后果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违背了农村人口的最优化理性选择;乡镇企业存在和发展主妻理由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中国农村人口目艇t性发展的战略框架是:必须和只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尽快理智而清晰地确立城市化的惟一发展战略;尽快建构“教育化 城市化”的提升国民素质的社会发展框架;尽快把县级城市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空间选择和主要社会载体。中国在这方面具有广阔的制度创新空间。应尽快通过镧度现代化而开辟出一条农民市民化和人口现代化的制度通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进入人口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的背景下,透过人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表象,从结构层面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多维度探究,有助于清楚识别与理解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发现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利用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统计单元,并将数据汇总至省级和区域层面,从城乡人口变动、城镇人口增长来源、城镇人口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实证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于乡村人口减少的贡献度。(2)乡城人口迁移仍是中国城镇人口增长的绝对主力,其次为区划调整增长,最末为自然增长。(3)城镇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县域城镇人口变动对城镇化率的贡献度略高于市辖区城镇人口变动。(4)东北地区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乡村人口的减少,城镇人口已出现自然负增长和净迁出的现象,且该地区大多数县域城镇人口流失严重。据此,各级政府应及时审视过往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前提下,重点结合区域或城市自身的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理论,论证了资本存量和城市化率是影响中国GDP的两个变量。运用建立的GDP模型。对中国未来的GDP进行了情景分析。我们比较了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能源消耗的历史和现状。对中国未来单位GDP的能源需求作出了情景假设,构建了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有利的能源需求情景一环境友好情景。在这一情景下,到2050年。一次能源总消耗量达到43.1亿tce(吨标准煤);人均能耗为3.06tce。是中国2005年人均能耗的1.8倍,是日本2003年人均能耗的51%。在这一情景下。中国2050年单位GDP的能耗虽然比2003年的德国要低20%,但比2003年日本的单位GDP能耗仍高出37%。我们认为.只要艰苦努力。这一情景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但是。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但涉及制造业能耗.还将越来越多地涉及生活能耗。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对进出口商品都采用中国的碳耗水平所作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通过产品的形式,我国为国外排放了大量的碳,1997-2004年。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倒在0.5%-2.7%之间,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该数字达10%左右。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为j国该外转移排放的碳数量更为惊人。1997-2002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2%~14%。2002年之后迅速增加,到2006年,该数字已达29.28%。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国和其出口国都是这些碳排放的受益者,都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一味对中国增长的碳排放进行指责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2.
人口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更替水平,中国陷入了"超低生育率"陷阱,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将会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格局。从欧洲16国家的人口政策来看,一方面,均鼓励国民生育,因此,国民的生育会被认为是一种丰厚的"福利";另一方面,他们均采取了移民来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迅猛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有所启示呢?鉴于此,笔者引入了一个静态开放式的人口模型,对人口迁移率和生育率做一个权衡和取舍。通过对中欧各国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率及人口生育率的测算与对比结果,发现人口迁移能够减轻移入国家和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有人口迁入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有较强的减弱效应,人口年龄结构将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移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口增长率,会使得人口的年龄分布更加年轻化。这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缓解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笔者从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中国内部人口的生育率和适度"高技术"移民政策这两个视角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即一方面,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中国内部人口的生育率。选择适当的生育模式,进一步落实父母"单独"家庭的"二孩"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各种吸引政策,鼓励国外高素质人力资源移民中国,更好的完善人力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回顾与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 ,对适度人口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回顾 ,分析了中国适度人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移流曾是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人口流动,现在已经让位给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口流动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相应的量化标准,结合农村实际,专家认为山东广大农村到本世纪末,几项主要人均经济社会指标如能达到如下水平,即认为是实现了小康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120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0~1000元。——农村人均固定资产由目前的大约430元增加到800元左右,其中集体固定资产比重由目前的50%左右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过去的20余年里以年均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然而在城市化主要依靠人口乡城迁移推动的模式下,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日渐显现。文章通过年龄移算法描述了乡城人口迁移流动的年龄模式,发现我国农村人口乡城迁移概率随年龄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然后,文章分析了此种年龄模式形成的原因,认为制度是影响乡城迁移年龄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制度变迁的缓慢性以及路径依赖决定了短期内我国人口乡城迁移年龄模式的稳定性。基于此,文章预测了人口老龄化对未来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水平提高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年度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将显著低于过去一个时期,对未来10-2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预期未可过于乐观。针对这一结论,文章建议在未来的城市化过程中应完善社会融入机制和提升城市化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约有9亿是农村人口。因此所谓“中国人口问题”根本上是中国农村人口问题。人口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则是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人口问题本质进行剖析发现。研究人口问题必须着眼予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则必须着眼于农村人口生存方式的改变。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的生存方式和状况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问题折射在农业、农村问题上。故统称为“三农”问题。为此,着眼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提出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中国西南地区桂林喀斯特城市快速扩展所引发的地物覆盖变化对热环境的影响,利用改进METRIC模型和Landsat遥感数据反演喀斯特城市地表水热通量,并使用地面同步观测值进行验证,分析植被、建筑、水体、裸土、裸岩等地物覆盖率变化对地表水热通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地物覆盖率在取值中段存在对地表水热通量影响的显著范围,植被覆盖率在0.1~0.8、建筑覆盖率在0.2~0.8、裸土率和裸岩率在0.2~0.9的影响明显高于地物覆盖率极低和极高范围.在影响显著范围,植被覆盖率、水体覆盖率增加0.1,使得潜热通量分别升高4.0%~12.0%、2.0% ~ 5.0%,而显热通量分别降低5.0%~16.0%、3.0%~11.0%;建筑覆盖率、裸土率、裸岩率增加0.1,使得显热通量分别升高5.0% ~ 17.0%、3.0% ~ 11.0%、4.0%~ 14.0%,而潜热通量分别降低3.0%~9.0%、2.0% ~ 8.0%、4.0%~9.0%.植被覆盖率增加使得潜热通量升高、显热通量降低的效果明显高于水体覆盖率,建筑覆盖率增加使得显热通量升高、潜热通量降低的效果明显高于裸土率,略高于裸岩率.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确定的十大目标是: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及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多年平均洪涝灾害损失率降低至1.O%以下;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73m^3降低到120m^3以下;新增年供水能力400亿m^3,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56%提高到60%,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水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6%降低至34%;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备的水法规体系;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初步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结构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了国外研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