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以河北省某市家庭生活垃圾为样本进行实验,研究了甲烷浓度的变化、垃圾固含量与垃圾平均产气率的关系、填埋表面沉降与时间的关系等。结果表明,该市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回灌能够使产气速率和填埋场沉降速率增大,特别是提早回灌时间、增加回灌次数,对加速稳定化进程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回灌不同浓度的硝化渗滤液,通过观察渗滤液水质变化和产气量,分析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硝酸盐负荷时,垃圾填埋柱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更低。回灌的硝酸盐负荷会抑制甲烷的产生,当硝酸盐负荷为5,15,25,35,50 mg/(kg·d)时,均未检出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3.
基于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回灌不同浓度的硝化渗滤液,通过观察渗滤液水质变化和产气量,分析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负荷对新鲜垃圾稳定化进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硝酸盐负荷时,垃圾填埋柱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更低。回灌的硝酸盐负荷会抑制甲烷的产生,当硝酸盐负荷为5,15,25,35,50 mg/(kg·d)时,均未检出甲烷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模拟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垃圾压实密度对模拟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稳定进程的影响.经过近630 d的试验,对于压实密度分别为671.47 kg/m3、524.02 kg/m3和430.18 kg/m3的2#、3#和4#模拟垃圾柱,其渗滤液COD值由试验前的50 000 mg/L分别降至试验结束时的2 210 mg/L、2 790 mg/L和2 090 mg/L,氨氮质量浓度由最高时的约1 300 mg/L分别降至45.1 mg/L、12.1 mg/L和4.96 mg/L,垃圾柱累积表面沉降量分别为97.2 cm、122.5 cm和152.7 cm.研究表明,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具有加速沉降,改善渗滤液水质的优势;并且垃圾压实密度越小,模拟准好氧填埋场前期好氧反应进行得越激烈,垃圾体的温度越高,渗滤液水质(COD、氨氮)越快得到改善,填埋垃圾的沉降越快,稳定速率也越快.因此在进行该类填埋场的设计和运行时,要适当控制填埋垃圾的压实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对北京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排放水平进行整体评估,以北京市6个渗滤液产生量大且处理工艺接近、设施稳定运行的垃圾填埋场、1个原液收集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2007—2012年渗滤液水质监测数据、垃圾处理情况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渗滤液的产生量及污染物产生水平、典型治理工艺(生化+物化+反渗透)下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每吨垃圾约产生0.13 m3渗滤液,渗滤液原液及处理后,质量浓度最大的污染物为有机指标和含氮物质,其质量浓度水平以及部分重金属质量浓度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北神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水样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含油量、浊度、色度、电导率等常规指标及17种无机离子含量,了解了水样的组成、成份和性质;用膜分离-光谱扫描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和主要的官能团结构;综合评价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国内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法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灌法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回灌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和进展的介绍。指出回灌法能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为案例分析垃圾填埋场清污分流措施及垃圾堆体渗滤液水位控制技术。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清污分流技术分析和相关技术途径,填埋区雨水膜上拦截外排方式,渗滤液液位控制技术。主要成果包括:①清污分流主要以垃圾体表面使用膜面密闭、负压收气手段;②膜面雨水拦截建议以开挖雨水沟、建立挡水坝的形式;③堆体内的水平井和大口径导排竖井度渗滤液导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石灰水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澄清石灰水对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通过平行实验对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用量和条件进行优化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9左右,饱和澄清石灰水投加量约3%时,对垃圾渗滤液CODCr、氨氮和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渗滤液处置困难、恶臭气体过度无组织外溢两大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安市鄠邑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问题治理实践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实施积存渗滤液处理、垃圾堆体平整,雨污分流建设、填埋气收集与处置等措施后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促进填埋气收集与处置,是有效解决填埋场周边环境问题、降低填埋场环境突发事件隐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垃圾渗滤液,又称渗沥水或浸出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浴,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滤出来的污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化学特性与填埋场废物成分、填埋方式、填埋龄以及填埋场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评价渗滤液的指标包括:COD Cr、BOD5、SS、总氮、氨氮、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性有机物、氨氮,无机盐类物质含量较高,一般都极难处理而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渗入到地下影响地下水,对周围的居民和植物的生存有很大的影响,渗出的渗滤液味道十分难闻也会产生沼气,影响大气环境。因此渗滤液的处理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次课题通过实验对渗滤液进行不同技术路线处理,探索渗滤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粉煤灰浸出液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依据饱水土柱试验,利用质量平衡模型,对比研究了灞桥电厂粉煤灰浸出液和清水入渗土壤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研究表明,虽然粉煤灰浸出液和清水入渗土柱的渗出液水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入渗水的水质对渗出液的时间变异性影响较小.矿物的溶解沉淀作用及Ca-Na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浸出液和清水入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水化学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高浓度的粉煤灰浸出液比清水溶解了土壤中更多的可溶盐,使土壤的渗透系数增大,增加了地下水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卫生填埋法是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浓度高的渗滤液,若不加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极大.为了控制和治理垃圾渗滤液,就需要对垃圾渗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以垃圾降解的生化反应机理为基础,综合考虑对流、弥散、扩散、吸附和有机物生物降解等作用,建立了垃圾渗滤液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并对其一维数学模型进行解析求解.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垃圾卫生填埋中二次污染的危害,指出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为防止填埋释放物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所应采取的防渗、收集、处理和利用等措施,探讨了在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着重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讨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特点,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对国内渗滤液处理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针对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难点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并给出对应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Fenton—混凝沉淀法预处理广西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对Fenton试剂以及混凝沉淀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分别研究了垃圾渗滤液在不同的n[Fe2+]/n[H2O2]、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PAC投加量等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经Fenton—混凝预处理,对COD、色度、SS处理效果好,对NH3—N去除效果不明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有所提高,可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TMBR+NF/RO组合工艺对湖北省宜昌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处理,介绍了组合工艺的流程、特点、设备规格、技术参数。TMBR系统对可生化降解COD处理后,COD平均质量浓度为822 mg/L,平均去除率为95.8%,对NH_3-N平均去除率为94.9%;经过NF/RO出水的COD平均值为45 mg/L,NH_3-N均小于25mg/L,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标准。组合工艺处理成本为29.5元/m3。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具有气液固三相收集功能的强制通风自动搅拌好氧堆肥反应器,并对其进行了好氧堆肥性能试验,通过监测温度、p H、含水率、COD、BOD_5、重金属(Cu)、种子发芽率、热值等指标来判定堆肥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使堆肥周期大大缩短,COD、BOD_5及生物毒性降低明显,45 d后堆体基本腐熟且稳定,堆体减量30%,堆肥效果良好。独有的"耙形"搅拌有利于减少物料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的差异,加快了反应进程。底部二级过滤系统有利于改善渗滤液质量,方便渗滤液的收集及回灌。该反应器可为小型禽畜粪便堆肥反应器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