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环境教育》2013,(3):47-52
有人说: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佼佼者。他确实是一个佼佼者。因为他是公认的武汉市环境教育带头人和环保NGO的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环保为何物时,他却一脚跨进了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孜孜不倦,从未间断。别人说他是"环卫工",朋友说他是"环保发烧友",在记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快乐的环保人。他,就是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徐老师的徐大鹏,一个从心灵上与自然交朋友的环境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我原来是飞行员,地上做了什么事,天上看得一清二楚。什么都别想瞒着我。每当我看到那一片片天然林被斧锯腰斩,我的心就像在滴血。"刘福堂经常重复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要谈论起自由,总是希望纵其一生,贯其所有事,都是自由的。他的身体是如此的自由,他的心灵是如此的自由,他的思想是如此的自由,他的行动是如此的自由。他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能说他想说的一切话。在这个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环境有了危机,社会有了矛盾,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从来不缺少键盘侠、评论家,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行动人。他在长城上捡垃圾,从一个人,到两个,到三个,再到一群人。"一袋袋的垃圾,就是我们的勋章。"他说。他是许宁,自然之友会员、沈阳小组的成员。他征服了高峰,大自然却征服了他。2001年4月,许宁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爬山活动。当时他跟着一个户外俱乐部去爬辽宁第一高山,三天里穿越森林,翻过大山,碰上过野兽,经历过迷路和食物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这个话题,是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更高的概括和总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确在忘记人、否定人、忽略人这个问题上有过太多的失误。但是,我们把人摆在不适当的位置的错误也同样非常严重,由此  相似文献   

5.
认识哈希·扎西多杰的人,都叫他扎多.他其实也这样称呼自己,如果你接到他打来的电话,他会在电话那头说,"我是扎多".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不久,我给他打电话,他就在电话那头说:"我是扎多,玉树准备在灾后重建时,建设成高原生态城.很多人为此浮想联翩,我正在收集各种各样的想法.如果你的想法能够从尊重玉树本身特点...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12,(7):19-20
作为社会活动者的他,成就了他事业的广度;作为学者的他,成就了他事业的高度。正是以这样的广度和高度,他把推动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这一环保宣教工作的本质问题有机结合了起来。熟悉祝晓光的人都知道,他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集社会活动者与学者的角色于一身。他经常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中运筹帷幄,用他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将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组织起来,打胜一场场漂亮的战役。之后,他会马入槽,剑归鞘,潜心理论研究,为谋划下一场更大的战役作思想积蓄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7.
王琼峰与周翔,一个是大企业老板,一个是NGO总干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却算得上是半个老乡:童年生活与学子时代都是悠悠淠河水哺育了他们。他们也有着同样的志向:保护大别山革命老区青山绿水,使大别山美得让人沉醉,惠及后代子孙。  相似文献   

8.
金一南 《绿叶》2010,(Z1):27-32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夺得政权与今天在其领导下中国取得经济奇迹同样出人意料。没有过去的革命奇迹,就没有今天的经济奇迹。中国共产党人生命力的一个源泉,是其反复表现出来的可塑性和非绝对化。避免断层,注重积累,继承这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沉稳与厚重,而不是幼稚、浮躁与浅薄。  相似文献   

9.
《绿叶》2016,(11)
正有人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官职有多高,名声有多大,也不在于他为自己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他为别人付出了多少,他帮助了多少人,他得到了多少人真正的尊重。也有人说,人生的价值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一个简单道理,因为那是别人认定的生活意义,并不是你的生活意义。只有你自己通过一种灵魂的追索,真切感受到一种可以影响生命体验的意义时,你才真正找到了能够坚持一生的生活意义。一个人在达到一种终极自由的时候,才  相似文献   

10.
一、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导游是位美国人。我和他首次打交道是在纽约的华尔街,就他提出的导游劳务报价进行谈判。他很刁钻.整整谈了一天。因为他知道,我们一行26人已经到了美国,耽误不起,所以态度极强硬。到底是我们做了很大的让步才达成了协议。另外,地对中国队也不友好,在北极冰面上,每当我们这个由4个国家的游客组成的探险队有劳务的时候,他都毫不客气地指派中国的科学家们去做,什么搭帐篷啦、化冰雪啦,乃至帮助推狗拉雪橇过冰经这类本是他的活计,而且稍不随他的心意,他就会大声喝斥以至谩骂。终于…  相似文献   

11.
一、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人,同其他生物一样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体的某些元素同样受到了影响:有些增加了,而有些减少了。人体的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它对人体的生长与发育、健康与疾病,衰老或死亡具  相似文献   

12.
汪洋 《绿色视野》2009,(10):27-30
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爱情吗?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会肯定地给予否定,然而,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安妮·加斯科特博士在经过长达数年的研究后,宣告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动物和植物间,同样拥有爱情,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梦想和小幸福。当下,对6800多万江淮儿女来说,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加快建设美好安徽是共同的安徽梦。而对13亿中国人来说,从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最伟大的中国梦。同样,对于《绿色视野》来说,我们也有自己的梦。八年前,安徽环保宣教人在江淮大地  相似文献   

14.
<正>绿色,是山的颜色,水的颜色,大地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为了这一抹绿色,有的人辛勤耕耘,有的人默默奉献,有的人废寝忘食。在湖南省岳阳市王家河公园,有一座身穿旧军装的老人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塑像的原型就是朱再保。这位曾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老兵,从1978年开始就致力于环保教育与实践,为绿水青山奉献了他的后半生。今年91岁高龄的他,仍奔波在环保公益的路上。他先后获  相似文献   

15.
对称与健康     
《绿叶》2000,(2)
人体的对称。主要是指左右对称。左右对称的人往往得益于无污染的环境和良好的营养条件,所以他们小至鼻翼、耳垂、眼睑,大到手脚四肢都完全对称。左右对称同样是健康的象征。一般说来,左右对称的人发育良好、身材比较高大、肌肉匀称、动作灵活、性格积极主动。因此他们具备了与对称相伴相生的美的体型和体态。  相似文献   

16.
披猜·宋成教授是个不折不扣的冲国通:他习惯中餐的口味,对源于中国本土的中医学很感兴趣,甚至懂得一些中国的风土人情,他常来温州,对温州人充满感情,他多次公开承认“中国温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位资深的海洋生态学者,他对第二故乡最为关注的,还是海洋和环境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3,(7):78-78
早在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在他著名的《天真的暗示》一诗中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的,从一粒沙里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花里看到一座天堂,从一个微小的个体生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同样,即使是一个微小的努力,也有改变整个  相似文献   

18.
浩然在三河     
《绿叶》2020,(7)
正今年2月20日是著名作家浩然去世12周年忌日,3月25日是他诞辰88周年纪念日。应"怀念浩然"微信群诸多朋友的呼声,我整理出自己曾经写浩然老师的几段文字以做怀念。浩然是哪里人?浩然是哪里人?顺义县(现为北京顺义区)的乡亲们说,顺义人呗,金鸡河、箭杆河多次出现在他的笔下;长篇小说《艳阳天》就是写焦庄户的,"萧长春"还在嘛!  相似文献   

19.
金一南 《绿叶》2010,(1):27-32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夺得政权与今天在其领导下中国取得经济奇迹同样出人意料。没有过去的革命奇迹.就没有今天的经济奇迹。中国共产党人生命力的一个源泉.是其反复表现出来的可塑性和非绝对化。避免断层.注重积累.继承这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沉稳与厚重.而不是幼稚、浮躁与浅薄。  相似文献   

20.
王行坤 《绿叶》2014,(10):47-52
生态思想家蒂莫西·莫顿在《生态思想》中认为,人类彻底以人的形式改造了自然,世界已然终结。我们需要"往大处着想"去思考人与人以及人与非人存在的关系,人与非人存在处于同一个共生网络之中,共享着一个世界,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在这个意义上,不存在一个与人对立的大写的自然。莫顿通过对自然的去自然化,想象了一种新的生态学——黑暗生态学。他所做的是对"自然的资本主义人性"进行去自然化,号召一种更关注他者、包容他者的康德式伦理学。然而,为了提出一种真正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的生态观,黑暗生态学或许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在经济与政治制度上进行更为艰难的思考。从这个意义来说,生态思想依然处于来临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