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7月15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其主要原则和工作目标如下。主要原则坚持与相关重大改革任务相统筹。与排污许可制相融合,实现制度关联、目标措施一体。适应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调整优化分级审批和监管职责。落实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统筹"放管服"。坚持构建全链条无缝衔接预防体系。明确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定位、功能、相互关系和工作机制。战略  相似文献   

2.
部委动态     
<正>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10月27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建立"三挂钩"机制,"三管齐下"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三线一单",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三挂钩"机制,即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三管齐下",即严格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深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科普宣传。根据通知,各省级环保部门要落实"三个一批"的要求,加大"未批先建"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效引导环评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环评机构在行政审批中的作用,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环评机构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加强对环评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引导和发挥环评机构在行政审批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二十年以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等制度共同筑牢了生态环境准入的防线,但也出现了管理边界不清晰、管理成效体现不足、制度联动机制保障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典型规划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三项制度各自发挥的作用,调研部分地区管理实践,提出优化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的对策建议:一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发挥宏观引领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指导性规划同步研究、同期发布;二是规划环评应进一步筑牢“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上收部分规划环评的审查权限,提升规划环评文件质量,强化环评要求落实情况监督;三是项目环评应在生态环境准入制度体系中进一步优化简化,对环境影响可控、环保措施成熟的建设项目,可推动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进一步强化建设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制度整合发挥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取消环境保护部负责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下文简称"资质")的行政审批事项。随后,国家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务院决定。目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乙级和临时资质行政许可均已停止。长期以来,市场主体、各地的市场监督方都已经习惯了有"资质"的工作方式。"资质"取消了,从市场到企业,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所有的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牺牲环境获取的发展是短暂的,最终必将导致眼前受益长远受害,局部受益全局受害。5月14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2年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处罚情况,对电力行业脱硝脱硫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贵州省及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自公布之日起暂停审批燃煤机组新、改、扩建项目环评。"暂停审批"四个字被媒体解读为"区域限批"。其实,"区域限批"这四个字并不陌生。早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因此环评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和政府对项目审批程序,也是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在国家经济处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环评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8.
日前,有关环保部驳回苏新能源和丰有限公司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环评报告一事,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对于这样一起项目环评的标志性事件,各方面的解读不尽相同。然而在笔者看来,该项目环评被拒的根本原因,在于全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在于政府经济发展观的改变。笔者认为,环保部对煤化工项目环评"踩刹车",至少说明了3个道理。首先,对煤化工环评审批过松恰恰害了这个产业。据业内专家告诉笔者,苏新能源煤制气项目的环评报告,  相似文献   

9.
张燕 《环境教育》2014,(6):39-39
正近年来,工业项目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屡见不鲜。而这些污染严重的项目中,不少竟然是环评过了关。纵观整个环评过程,从环评报告到环评专家审核,再到环保部门审批,看似密不透风的三道防线,为何居然让带着污染隐患的项目闯关?分析原因,首先,目前我国的环评市场处在极度不饱和状态。截至2011年9月,全国共有1091家具备环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15,(4):1
<正>今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通报了专项巡视情况。专项巡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其中包括: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背后隐藏监管失职和腐败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把关不严、批而  相似文献   

11.
环评有效性问题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环评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环评在环评启动时间、建设项目分类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环评报告内容和结论、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环评启动时间、环评报告审批与稽查分离、环评机构和环评工程师市场化、提高公众参与的专业化程度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2,(10):4-5
设立“全国低碳日”;加快基础设施项目环评审批;环境卫星应用系统工程项目验收  相似文献   

13.
上海环保局行政审批系统采用流程控制和数据传输交换技术,构建了申报系统、审批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跟踪监控系统四部分,实现了包括建设项目环评、固废、辐射等15项行政审批和23项非行政审批事项的“一口受理、一办到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外网申报、内网审批,实现了环保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和审批全过程公开透明,实现了“便民审批”、“高效审批”、“阳光审批”。  相似文献   

14.
要闻     
《环境教育》2012,(5):5-5
两部委出通知加强交通运输规划环评工作 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落实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指导,要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时,应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步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有三个项目在第三次“环评风暴”中被通报。其中常熟市航达钢铁制造有限公司因不符合产业政策未经环评审批,且擅自开工建设炼钢炉而被责令彻底关停;无锡市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因扩建工程在未申请环保验收的情况下,又未经环评审批擅自新增一台125MW机组而被责令停产整改;江苏徐塘发电有限公司因2×300MW机组扩建工程未按环评批复所要求的利用城市中水作为水源而被责令停产整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产业园区类型和规划类型、园区扩区后的规划环评范围、规划环评审查主体和审查权限、规划环评主体责任,以及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和项目环评联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园区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和对园区规划环评工作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规划环评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针对当前规划环评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衔接要求等方面逐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推进解决当前规划环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实园区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细化园区规划环评相关要求、动态调整“三线一单”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以下简称中环评分会)2014年会员代表大会日前在西安隆重召开。环境保护部环评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环评分会、陕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以及环评分会会员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以环评公众参与为主题,对美国、日韩、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环评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制度情况及案例进行了研讨交流,通过案例交流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  相似文献   

18.
3月6日,王林溪副厅长一行到吉林市进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相关问题的对接工作。吉林市各县(区)环保局以及部分项目建设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对接会议。会上,王林溪副厅长一行对吉林市需要省环保厅审批的42个重点项目情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属于生态环境系统审批的"高频事项",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辽宁省生态环境系统已经通过减少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等形式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出仅在时间上硬性压缩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建设单位、环评单位、评估单位、管理单位多角色、多角度的共同努力,从环评审批的内核进行更深层次加强和优化,以助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无论在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过程中,都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一些项目的盲目建设,对建设项目起到了“参谋”作用。但从高层次的要求来看,我们现行的环评制度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些建设项目的环评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受拟建项目单位或其主管部门的影响和干预较多,“关系环评”、“奉命环评”,唯其意图是从,以求通过审批关,使环评成为上项目的“通行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