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国外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鱼类分布区划使其从定性水平发展为定量水平。苏联科学院(1981)出版的《现代鱼类学问题》一书对此法作了肯定和介绍。我国鱼类学者潘炯华教授、刘成汉副教授等[1]应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我国淡水鱼类分布区划和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例,构建土地分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城市内部土地质量评价,采用聚类法对综合得分进行等别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土地分等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重庆市38个区县城镇土地可划分为六等。2重庆市城镇土地质量差异明显,评价分值由高到低衰减速度不同。3重庆市城镇土地质量等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等别土地主要分布在都市功能核心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低等别土地主要分布在"两翼"地区。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集聚规模和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城镇土地分等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鸟类是陆生脊椎动物数量较多的一大类.全世界约有9000余种乌,我国约有1260种,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推动海洋旅游的发展,打造海洋旅游拳头产品,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种类,提升我国海洋旅游国际竞争力,国家旅游局将2013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发展情况。通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区域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三大区域自身旅游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使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岛经济对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变差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差异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2)研究时间段内,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上升变为缓慢增长,一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集中度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3)由海岛县空间分异结果得出,地区间差异较大,将其分为四类梯度地区。(4)海岛县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海岛经济对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变差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差异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2)研究时间段内,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上升变为缓慢增长,一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集中度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3)由海岛县空间分异结果得出,地区间差异较大,将其分为四类梯度地区。(4)海岛县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沿海省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研究沿海省份各城市发展水平,找出城市发展的不足,有利于沿海省份各城市发展保持先发优势。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的20个指标研究我国沿海省份1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19.0和Geoda软件进行聚类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水平呈现东北部、东中部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水平高于中南部沿海城市和中部沿海城市;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较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较弱,广东省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沿海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陆域城市;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呈现非常显著,说明相邻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8.
邢涛  雍毅  侯江  吴怡  吴迪  刘恒博 《四川环境》2022,(4):131-139
为明确多指标评价体系下泸沽湖水质综合现状,达到分区重点治理的目的。调查共采集泸沽湖28个点位水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对8个水质参数进行分析,并将6种基于类间距的层次聚类结果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亮海大部分区域为Ⅱ类水质,而草海沿线水质逐步恶化至V类。采用欧式距离下最长距离法可获得与实际相符的最优聚类结果,该结果表明各点位水质依据不同污染程度可依次聚为5类。分区治理应重点关注类5和类4所代表的中度和轻度富营养化水域。本实验采用的分析方法可直观反映出各点位污染程度与相互关系,对多指标参与计算情况下的水质综合评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乌蒙山重点地区大量控制性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采用Piper三线图示法和Q型系统聚类分析法,探讨了该地区基岩裂隙水的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p H值空间变异性较小,其值相对稳定;Na~+、Cl~-、HCO~-_3显示出中等变异性;TDS、K~+、Mg~(2+)、Ca~(2+)、SO~(2-)_4变异系数大,含量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变异性。(2)聚类分析对水化学特征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类,较好地揭示了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分析结果直观且效率高,能够精确区分Ⅳ类水及其水化学成分特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英丽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82-384,F0003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区域差异作了分析,得出影响国内居民出游力的因子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能力、区域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外向性、行业从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活力4个主要因子,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居民潜在的国内出游力划分为5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思想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样本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省大方县各乡镇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区,并根据空间集聚结构对各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方县34个乡镇被聚为3类,分别对应差别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在现有国土开发格局中,县域内各乡镇在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已自发形成空间集聚基础,为避免各乡镇在开发过程中"趋同"或"模仿",可将主体功能理念贯彻到微观区域,为各乡镇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园林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个指标,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进行因子分析。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因子得分函数,聚类分为3类。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地质量平均最高的是辽宁省,3个省会城市都具有较高的城市园林绿地质量。各地级市的GDP曲线和城市园林绿地质量得分曲线都高度吻合,说明城市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江苏省南通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运用聚类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乡为基本单元,将各乡划分为若干类。找出各类特征,明确开发整治的方向,制定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昌吉市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昌吉市大气常规监测网点从原来的5个点优化为3个点,经研究符合昌吉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8,(11):84-84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全球目前仅存不足一千只。别名鳞胁秋沙鸭、油鸭、唐秋沙;是雁形目中唯一一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E),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同为中国国宝,并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濒危鸟类名录(ICBP)。  相似文献   

16.
选取3大类25个指标,构建了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研究,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我国滨海城市划分为7个等级,总结出上海、广州、天津既是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又具有服务接待、中转功能,以公路、铁路、航空为通道构成近似"弓箭型",在空间上形成沿海地区"三核"极化特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提出我国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组织:培育旅游综合竞争力,拓展高档次竞争平台;提升旅游服务竞争力,稳定客源市场竞争力;挖掘城市和产品特色,升华旅游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南地区2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贫困县(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第二、第三产业并进型"的汉滨区,第二类是"特色农业带动型"的商州区,第三类是"优势矿业驱动型"的洛南县和旬阳县,第四类是"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其余16个贫困县,针对各类型贫困县(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工业污染的治理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选取的11个省市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的系统分析,提出其区划的原则和要求,并引入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四川省自然灾害进行分区划片,目的是为区域规划提供减灾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将网络分析法引入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效应研究,从关系视角探讨各产业部门碳排放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利用中心产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实现跨行业协同减排。以陕西省为例,基于2005—2014年各产业数据,利用网络分析法对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农林牧渔业是网络的中心产业,对网络其他产业部门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较大;网络的中心度符合双段幂律分布,表明网络具有无标性特征;产业部门碳排放网络存在聚类现象,根据产业部门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将网络划分为"净受益板块、经纪人板块、净溢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四个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