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下的中国,几乎是公众逢PX必反,政府谈PX项目色变。继厦门PX项目未建易址、大连福佳PX项目被令搬迁后,宁波市政府近日又公开声明,坚决不上PX项目,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稚进,再作科学论证。有媒体感慨:不明不白地上,又不明不白地下,使整个中国都成了输家。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7年厦门"放弃"PX到2011年大连承诺已建成的PX项目"一定搬迁",再到2012年宁波"坚决不上"PX和2014年茂名"如绝大多数群众反对(PX项目),市政府是不会违背民意进行决策的"。一时间,PX成为引发环境群体事件的最敏感词汇,面对"维稳"的压力,地方政府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7年前当PX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高危"、"剧毒"、"致癌"以及"发达国家PX生产装置与居民区距离至少百公里以上"等"权威说法"主导了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4月初,广东茂名拟投产PX项目,多次引发公众反对和抗议。除茂名外,近年来,厦门、宁波、昆明、成都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投产PX项目,但都因民众反对而相继停建或缓建。有媒体报道称,在我国PX项目建设不断推迟,周边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中东的沙特等国家以中国内地为目标市场的PX项目加快上马。在现代社会,PX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拟投产PX项目的城市民众究竟如何看待PX项目,反对者的顾虑何在呢?为了解上述问题,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厦门、大连、昆明、成都和茂名等曾经规划投产PX项目的5城市普通居民中间开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开始到今年3月份的茂名PX项目事件,关于PX新建、扩建项目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将PX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其间,有人立足民族产业发展的需要,论争通过PX扩能改变国内市场对进口PX高度依赖的现状,有人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忧虑,诉诸各种民意表达途径阻止PX项目在所处生活区域内的建设和发展,有人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PX项目潜在的危害和风险,有人在"邻避"心理作用下选择性地闭上了理性的双眼,断章取义不明就里地坚持着偏激的观点甚至散布谣言,有人兼容并蓄,不断深化对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的PX项目建设正在遭遇困境。2007年,福建厦门民众因反对新建PX项目而走上街头,最终迫使PX项目迁离厦门,但厦门部分民众抵制PX工厂在全国尚未形成很大影响。2009年,上海石化、镇海炼化、福佳大化和中海油惠州同一年开闸投产,到2011年,中国的PX产能已经迅速增加到年产840万吨。PX项目遭遇困境的转折点是在2011年。这一年夏天的台风引起了当地部分民众对已经投产两年的福佳大化PX项目的恐慌,在强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PX项目就像被施了诅咒,所到之处几乎都硝烟四起。不明就里的激进民众坚决守护着"自家后院",将PX项目视为随时引爆的炸弹,能扔多远就扔多远。更有所谓的"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才安全"的无稽之谈,让业内权威专家惊呼何出此言。在国外,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植物的影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调皮的小种子成熟后都会离开植物妈妈去旅行。小种子没有手也没有脚,而植物妈妈已经在土里生根发芽了,小种子靠什么去旅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植物的影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调皮的小种子成熟后都会离开植物妈妈去旅行。小种子没有手也没有脚,而植物妈妈已经在土里生根发芽了,小种子靠什么去旅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9.
魏庆 《环境》2012,(4):53-55
人种武器,也就是基因武器. 提起这种"大名鼎鼎"的新型生物武器,大家的脑海中就会冒出 大串问号:人种武器到底有多恐怖?有哪些国家正在研制这种武器?它有哪些类型?一旦有人运用人种武器对我们进行攻击,该如何防御呢?  相似文献   

10.
陈海远 《环境》2014,(3):78-79
正"当身边的栖息地一个个地被人为破坏或者被城市占据,走投无路的乌鸦只好再一次投身城市,与人类交叉冲突。"三年来,我至今还是没有弄明白,喀什市成千上万的乌鸦怎么总是秋来春去?秋天时满城都是,开春后就杳无踪影。它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在城市期间也是早出晚归?  相似文献   

11.
事件始末: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 2008年4月13日,网络虚拟社区上一个名为"长乐明天在哪里"的ID,发表了反对PX项目迁址福建省长乐市松下镇的帖子,呼吁人们就可能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表示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现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虽已不堪重负,但环评仅仅作为取得行政手续一纸文书的作用仍然十分明显。环评中还有很多问题受到各方质疑,基层环评人员存在普遍的迷茫。环评对控制项目最终的污染影响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环评的数据和结论为什么常常遭到怀疑?公众对环评、企业和政府为什么缺乏信任?本文以基层普通环评人员的视角,概述目前中国环评的情状和疑议,分析以前少有讨论但实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试图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PX之争     
<正>有谁对一件衣服感到恐惧?有谁对银行卡感到反感?有谁对周围的饮料瓶陌生?……这些一直以来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熟悉,并被广泛使用,甚至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都认识并接受,甚至喜欢。但当把一切追溯至源头,发现他们都来自于同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对二甲苯时,这个英文缩写被称为"PX"的东西却让一些人感到害怕,所谓"不明觉厉"。原本的气味"芳香"而今却充满了"火药味"。关于它的论战从"低毒"到"剧毒",从"我家后院"到"100公里以上";阵地从"市委门前"到"百度百科",从"线上"到"线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不仅仅是大城市的专利产品,我们乡镇学校也都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扩大了视野,丰富了音乐教学课堂。各种版本的范唱网上也是非常多,那么有了信息技术手段之后,还用不用教师范唱呢?观点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方便,为什么不利用网上现成的音乐资源呢?别说是范唱的歌曲了,就是课件也有很多呀,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再重新做一遍呀,况且不一定有别人做得好呢。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你愿意把PX放在自家门口么?茂名群众反对PX项目的事件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也激起了公众对PX等敏感项目的热议。和以往历次争议相比,这次争议的起点比较有趣,是科学之争,争议的战场是在百度百科。因为在PX争议白热化的时候,有人上百度百科改了词条,将PX从低毒改为剧毒。这一改动引起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的不满,以捍卫科学争议的态度重新将PX从剧毒改为低毒。此后又发生数论拉锯战式的词条修改。据媒体说,在最激烈的4月2日晚,词  相似文献   

16.
正当"邻避"(NIMBY,not in my back yard)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西方国家公众反对在自家附近建设可能危害自身健康、损害个人利益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流行词汇时,国人还很陌生,亦觉得十分遥远。20多年后的2006年,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公众反对被叫停,成为"邻避"运动"登陆"中国的标志;次年,厦门PX项目由于公众反对而搬迁。而后,以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立法的逐步完善,人们对于环境标准性质的争议也越来越多,环境标准与环境法的关系到底如何?环境标准是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吗?它是否具有强制效力呢?是否达标就合法,超标就违法呢?针对这些疑问,本文从环境标准的不同性质出发,分析了超标与违法的具体关系,得出了"超标不必然违法,达标不必然合法"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打开吸尘器,你会看到什么?布头、头发、面包渣,还有就是灰尘。这些灰尘布满你的书架、计算机键盘,并且在地板上随处可见。但是它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计算机模型,用来追踪单独颗粒的来源。研究结  相似文献   

19.
江镕 《环境》2013,(6):42
2013年5月4日,昆明部分民众走上街头,抗议PX和PTA项目在该市下辖的安宁市落户,对大型重化工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表达了自己的恐慌情绪。几乎同时,成都下辖的彭州也有部分人在互联网上再次呼吁反对石化项目在当地投产。自2007年厦门市民成功将PX项目逐出该市后,类似环境冲突问题像"击鼓传花"一样,在大连、什邡、南通等地轮流上演,昆明民众此次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环境事件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约保持年均29%的增速,从前些年的厦门PX事件、大连"7·16"爆炸漏油事故,再到什邡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宁波PX群体事件等,多个投资巨大的化工或资源开发项目,均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以致群体抗议,这些事件最后大都以政府和企业让步、民众"胜利"而告一段落,群体性环境事件似乎还呈愈演愈烈之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