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接上期] 在沙漠里建一座生态扶贫移民村 赵永亮老家的村子地处沙漠深处,非常贫困,遇到谁家有病人需要住院又没钱之类的事,以前每次他都会主动援助,可是他慢慢发现,这样一个一个地帮根本不是办法. 2004年的一天,在从家乡回呼和浩特市的路上,赵永亮看到达拉特旗盐店村北部有一大片比较平坦的土地,方圆十几里没有村庄.附近的村民告诉他,这里叫"风干圪梁",因为多风无水而得名.村民说这里土质还不错,就是没水,只要有水就可以居住.回去以后赵永亮咨询了水利部门的专家后,决定把十几里外的哈什拉川水送上梁,然后在这里建设生态扶贫移民村.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1978,(1):4-5
主席先生: 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大家关心的防治沙漠化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经验,这对于防止沙漠化的继续蔓延,是有意义的。在听取各国代表团介绍经验的同时,我想就这个机会,扼要地介绍一下中国沙漠治理的基本情况。 中国沙漠面积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沙质荒漠(包括草原地带的沙丘)占百分之五十九,砾质及石质荒漠占百分之四十一。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由于封建统治阶  相似文献   

3.
刘辛斐 《环境保护》1989,(5):31-31,30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中卫县城西北部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总面积13400公顷(约20万亩)。沙坡头保护区是一个沙漠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它既有天然荒漠及半荒漠植被,又有人工营造的防风固沙林体系和沙漠治理,开发体系,还有腾格里沙漠的自然原始景观。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席先生: 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大家关心的防治沙漠化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经验,这对于防止沙漠化的继续蔓延,是有意义的。在听取各国代表团介绍经验的同时,我想就这个机会,扼要地介绍一下中国沙漠治理的基本情况。中国沙漠面积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沙质荒漠(包括草原地带的沙丘)占百分之五十九,砾质及石质荒漠占百分之四十一。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残酷统治、剥削  相似文献   

5.
就历史时期沙漠化产生原因谈自然资源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沙漠(不包括戈壁)共六十四万平方公里,断续分布在北纬35—50度,东经75—125度之间。探讨这些沙漠形成发展的历史,对我们认识自然、摸索规律、防治流沙危害、预防沙漠的扩展很有意义。由于我国沙漠自西而东分布幅度很广,各沙区所处的自然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其成因类型和发展过程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处于荒漠地带的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等沙漠是第四纪时期,特别是中更新世以来所逐渐形成:而东部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科尔沁、毛乌素诸沙地却是在人类历史时期所产生。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地处毛乌素沙漠,气候干旱,地表为荒漠或半荒漠草地。气田开发产生的钻井废弃泥浆具有高含水、有机质和粘粒的特点,可用来改良沙漠;利用具有肥效特征的处理剂处理废弃泥浆并用来改良沙漠,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大大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植物株高、株重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建立并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地带的环境变化进行长期的定点、定性、定量研究,并进行沙漠和荒漠草原的改造利用试验,新疆环保所正在准噶尔盒地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一○三团场附近筹建准噶尔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对该地区的环境进行研究和预测,并提出合理的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从东到西分布着五大沙漠,仅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就与欧洲小国比利时相当。因草场日益沙化,这里的沙尘暴能一口气刮到首都北京:而治理荒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又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顽症”。  相似文献   

9.
杨先碧 《环境》2002,(1):37
沙漠因为缺水而让人望而生畏,不少旅行者和商人都因缺水而在沙漠中死亡。然而,沙漠并非生命的禁地,这里也有许多生命生存着。沙漠里的生命大多是甲质化,比如我们熟知的仙人掌,就是把叶子变成尖刺而生存下来。生命的甲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中东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面积8.58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中东沙漠国家.阿联酋全年分为冬夏两季,气候炎热,全年无风少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沿海地区空气湿度较高,地下水在30~100米以下.全国没有淡水河,气温又高,农业生产条件很差.阿联酋1972年独立后,依靠开发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农业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在治理、开发、利用沙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荒漠上已出现了片片绿洲.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沙漠,映入很多人脑海的影像往往会是一望无际的莽莽黄沙、凄凉无助的堆堆白骨,还有那烈日的炽烤、灼烫的沙面,以及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温、干旱和肆虐的风沙。其实,这些都是没有亲身踏入过沙漠的一些人的想象或传说。沙漠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凄凉恐怖、寸草不生。事实上,沙漠里也充满了生机,不管是多么干旱、严酷的沙漠环境,你总能发现生命的痕迹。即使在高大、此起彼伏的沙丘上,也会有一丛丛矮矮的绿色植物点缀在连绵的沙丘之中,甚至在自  相似文献   

12.
凤山 《世界环境》2011,(1):78-79
独一无二的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东临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西起大西洋海岸,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处在250毫米等雨线(约北纬14。线)以北,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是阿拉伯语"大荒漠"一词的音译。  相似文献   

13.
在非洲北部,从大西洋海岸一直到红海之滨,横躺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它的面积有91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对于生活在山清水秀环境中的人来说,沙漠似乎像一个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06,(3):22-22
今年是国际荒漠年,而今年纪念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沙漠”。这使我们注意到养护世界上辽阔的旱地和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国际荒漠年,而今年纪念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沙漠”,这使我们注意到养护世界上辽阔的旱地和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性。世界所有区域都有旱地,地球 40%以上的土地为旱地,世界人口的 1/3,也就是近20亿人居住在旱地地区。他们生活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条件低劣的地方。我们决不应忽略他  相似文献   

16.
沙尘天气对环境空气中PM_(10)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2002年沈阳市沙尘天气时的环境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浮尘天气时环境空气中PM10浓度最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空气中的尘主要来源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沙尘暴出现频率低,持续时间短,但强度大,空气中PM10主要来源科尔沁沙漠、省内荒漠地带及本市地表沙尘;扬沙天气污染相对较轻,空气的PM10以本地地表尘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沙区周边山地降水资源及其对绿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东北到西北长约4500km的大部分沙区为山地所环绕,山地阻挡了水汽的输入,大部分降水在山地迎风坡降落,而沙漠中年降水量只有200~300mm,西北沙漠中心地带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甚至十几毫米。但山地截留的降水又源源不断地输入沙漠而形成片片绿洲。山地成为绿洲主要的水源供给地。水是绿洲的命脉,无水即无农业,而山地可称得上是绿洲的“命根”了。从山地到绿洲之间有一个植被稀少的荒漠地带,成为山地到绿洲之间的缓冲带。从宏观、整体、综合的角度,将山地、沙漠(戈壁)、绿洲看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和巩固,走向良性循环,使绿洲农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荒漠绿洲农田生态系统是干旱区环境下人类活动显著的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抗生素抗性与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关系密切.研究荒漠绿洲环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下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评估干旱区土壤环境健康风险,促进绿洲农业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通量测序和高通量定量PCR技术对荒漠绿洲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开展了研究,旨在探究干旱区土壤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从沙漠边缘到绿洲,荒漠沙生植物土壤、棉花地土壤、玉米地土壤、芦苇地土壤和湖泊沉积物中抗生素抗性的种类和丰度显著增加,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密切,农田土壤是抗性基因的重要存储库;荒漠绿洲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显著相关,硫杆菌属(Thiobacillus)、沙漠细菌属(Pontibacter)、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耐盐微杆菌属(Salinimicrobium)、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是各类抗性基因重要的潜在携带者;干旱区土壤中重(类)金属元素和可移动基因元件,与微生物群落共同塑造了抗生...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的贝克里昂大学设置在内格夫沙漠中。以色列60%的国土是内格夫沙漠。将沙漠改造成绿洲,对以色列发展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以色列将贝克里昂大学设置在内格夫沙漠,是让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真正认识沙漠、进行富有实效的各种开发研究。 贝克里昂大学建于1969年,有学生5500人、教师600人,设四个部: 自然科学部 研究水质、土质、土层、气象及沙漠开发必要的自然科学。 工学部 研究沙漠住人技术、水的利用、太阳能住宅及太阳能利用等工程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部 研究沙漠与人的关系、与当地贝都因人共存、沙漠生活文化及沙漠历史等。 健康科学部 研究沙漠医学。  相似文献   

20.
要发展,更要保护。纵观过去,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人类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有时是过度的索取。对此,自然界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等灾难给人类以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