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春市环境噪声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开始于70年代中期,环保部门起初是根据群众信访督促有关单位治理固定噪声源。以后逐步走入依靠法制法规抓管理。环保、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整顿交通秩序、控制交通噪声及环境噪声,并深入实际检查,使城市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80年全市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值为59分贝(A)。随着国家环保局对噪声控制工作的重视和对噪声污染危害的宣传及群众对噪声污染的投诉信件的增多,使噪声的防治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法制法规建设也逐步完善。从依靠信访抓点源、局部治理到依靠法制法规全面宏观管理,以及相…  相似文献   

2.
噪声对人体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危害和影响是相当严重的。随着油气田开发建设的进展,油气田环境噪声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弄清油气田噪声污染及治理现状,正确预测噪声污染的发展趋势,将有利于噪声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通过对1986年以来油气田噪声监测数据的统计,详细阐述了区域环境、功能区及道路交通三方面的噪声污染现状,指出交通、工业、施工和生活等噪声源是我国城市目前主要的噪声污染源,预测了我国噪声污染将继续增大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和治理措施以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噪声监测是环境要素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描写声环境质量特征参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向监督检查噪声污染情况、各种环境法规、标准的实施和正确评价声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噪声监测工作与其它环境监测要素相比,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即环境噪声是非稳态噪声,噪声峰值起伏性较大,声环境辅助因子多等。因此,若获取科学的,严谨的噪声监测数据,必须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于渝中区近6年噪声监测及污染投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了功能区环境噪声、区域环境噪声、道路环境噪声质量状况及不同噪声源污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渝中区功能区环境噪声整体上昼间优于夜间;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环境噪声均达标且呈好转趋势。但依然面临社会生活噪声上升,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持续,交通噪声呈增加趋势,现有监管体系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合理城市规划布局,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社会生活、建筑施工、交通噪声控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联动机制等防治对策,为今后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铸造厂在环境噪声治理前期,引入以计算机数值模拟预测和统筹分析新技术为主导的环境噪声影响评价新理念,为后续噪声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对我国相关工业企业噪声治理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小玲  杜敏  吕娟 《四川环境》2013,(6):133-136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公众一个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必须做好噪声的控制和消减工作,本文根据对2012年四川省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的调研,分析在噪声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噪声管理机制、声环境功能区划定或调整、严格声环境污染项目审批等与四川省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的噪声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三大公害之一。为了实现二千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同时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必须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是环境噪声监测评价的前提。没有功能区的明确划定,就无法执行国家关于城市环境噪声的标准,也无法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控制和管理,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连市金州区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发现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提出了扩建城市环城公路、拓展和平整路面、噪声技术治理以及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城市交通噪声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秋月 《四川环境》2007,26(1):100-102
噪声地图是由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工业噪声和机场噪声等对城市地图上每个接收点的叠加噪声值拟合图像绘制而成。它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依据,也是检验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和规划控制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应该加强GIS等具有空间分析功能的技术系统与噪声预测模型的结合,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通用模型,使噪声地图发挥更准确的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  汪爱元  肖萌芳  彭艺 《环境技术》2005,23(4):22-25,35
XX城市噪声污染控制立足于《XX城市近、中、远期总体规划》和《XX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有利于城市环境噪声的综合整治和科学管理,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相协调,结合城市特征和噪声污染现状,提出控制目标、控制方案、可行性分析及保障措施。力求科学、合理、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2.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the residents depends on their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nce, it is important for scientific and policy experts to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erception of local residents. Owing to the richness of natural resources, Hancheng coal mine areas are abound in heavy industr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serious and typical in this area, thus, the residents are anxious about their health. Using questionnaires, this paper surveys the perception of residents living in the coal mine area.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were analyzed by the Rank Sum Test. The results were: (1) the majority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coal mine area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The perception order of pollution severity is: air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sanitation?>?water pollution. The residents think that pollu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coal processing. Hence, coal mining is not the main reason of the pollution in the coal mine area. (2) Age and length of residenc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perceptions of air, water, and noise pollutions; whereas 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perceptions of water and noise pollutions, as well as sanitation.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various cultural groups having varied perceptions on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addition, proximity to mine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perceptions of water and noise pollution.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demographical and social factors on the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为调研设区的市立法权放开后各地立法进展,通过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除港澳台外)等公开渠道收集整理的各设区的市"首次立法"(第一部实体法,简称"首法")立法情况,发现截至2017年7月,全国89%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完成"首法"立项,超一半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顺利出台"首法"。从"首法"立项类型来看,约40%设区的市"首法"关注环境保护,仅次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类立法,表明环境保护是各地"首法"立法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类型来看,水环境保护领域条例立项数最多,其次是生态保护领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分布来看,水环境保护类条例多分布于位于水系末端的沿海各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则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及其周边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地有必要抓住地方立法这一机遇,研究出台地方环境条例,助力地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环境事件时间序列特征可表征环境风险管理成效及存在问题。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控制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以及噪声振动危害年发生频次呈大幅度降低趋势,但固废污染事件自2003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变化不大,而其它突发性环境事件自2002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则呈快速增长态势,说明中国在强调突发性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事件监管的同时,还需加强固废污染事件及其它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活噪声具有量大、面广、分散、影响不持续、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以现代化环境治理视角和社会治理视角深入剖析了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特殊属性及其防治的有效实践,分析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防治措施的内在联系,提出构建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该体系要求在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领域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强化社会共治,新增公众自治,将环境治理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既强调公众参与到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又强调社会各主体多元共治和自我管理,是社会生活噪声领域公众参与的升级版。最后,本文建议以宁静区域创建为切入点,通过有关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宁静区域创建指导意见;地方政府落地实施,完善管理和技术指标体系;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德治和自治水平,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宁静区域范围,实现创新型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体系的实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良  唐俭  范文玲  孙树栋 《四川环境》2000,19(4):61-64,68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辅助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该软件将企业环境管理事后的、末端的资料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的信息,实现了企业污染预报和企业环境的动态管理。有效地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使企业环境管理迈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污染源大数据是环保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以环境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污染源数据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制度衔接不流畅、数据不共享等诸多问题。本文调研考察了现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情况,提出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通过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有效衔接,实现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覆盖。通过SWOT分析法对基于"一证式"改革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设计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试生产与竣工环保验收实效不足,可转为企业自行备案;将环评审批结论纳入排污许可证,可大幅度减轻企业相关环境管理业务人员的负担。环境管理制度的优化必须建立在部门职能转变与整合之上;同时,还必须获得国家层面的立法与行政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也将推动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的进程。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框架可以有效实现污染源排放信息整合共享。  相似文献   

18.
旅游区环境监测是获取环境质量信息,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游客对自然景观区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和景区污染排放方式的独特性,自然景观旅游区的环境监测方案设计也应区别于其他区域.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为例,运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其环境监测方案进行调查,按照旅游环境管理要求对其分析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景观区环境监测方案的改进思路,使其更符合自然景观区的环境特点与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9.
路征  黄哲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3):105-110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之一,近年来比利时在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弗拉芒大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地证书"为标志的土壤污染治理、"从摇篮到坟墓"的废弃物治理和以"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空气污染治理等一系列特点鲜明的环境治理措施和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弗拉芒大区环境治理的机构设置和目标,以及其土地污染治理中的"土地证书"和土地交易管理,空气污治理中的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治理,废弃物治理中的法律、经济与自愿工具使用三个方面的典型经验。结合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典型经验和现阶段我国环境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应更加注重实现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利用市场手段来实现土壤保护和开发新的环境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我国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造纸工业的主要污染源及解决造纸工业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提出我国造纸工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对策,认为我国的造纸工业也能成为洁净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