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充分挖掘大量已知其稳定性状况的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根据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概念,构造了一个基于模糊变权相似优先的边坡范例推理模型。对每一个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获得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下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相似性序列,在确定影响因素各自的权重之后,经计算可获得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最终找出与边坡的目标范例最相似的源范例,进而实现了黄土边坡目标范例的稳定性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其实际状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兰右山深路堑高边坡整体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兰右山深路堑工程地质特征、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段西侧高边坡一级台阶为泥岩,二级以上台阶为石英砂岩,边坡呈"上硬下软"双层结构;由于泥岩岩性特殊,具有浸水软化、膨胀、崩解、易风化等特征,在地下水诱因下,这种双层结构类型对边坡稳定性十分不利;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宜采取主动防护措施,如坡面封闭隔水处理、预应力锚索、砂浆锚杆框架等防护方案,防止发生边坡深层破坏。  相似文献   

3.
寒区公路土质路堑边坡滑塌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寒区路堑土质边坡滑塌现象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寒区路堑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尤其对“水线”的概念、成因、分布特征以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寒区路堑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力学模型。通过对春融期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同坡度(1:1,1:1.5,1:1.75)土质路堑边坡土体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了宜排水固坡不宜削坡稳定的寒区路堑土质边坡稳定措施,即在边坡上挖设树型排水渗沟,采用自身具备反滤层功能的土工材料做下层排水,再利用网状土工格室上层固土并种植喜水根深的马莲草的综合边坡稳定防治技术,并在哈同公路路堑边坡滑塌地段进行了工程应用和实践,经过两个冻融循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重要性、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常见的边坡防护类型及特点,总结出路基边坡防护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结合某高速公路高边坡防护工程实例,通过对防护方案的拟定过程及设计方法研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对防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最终优化确定综合防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郑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路堑段铁路黄土边坡工程实例为背景,经过适当简化处理,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建立了轨道-路基-黄土边坡系统动力分析计算模型,并对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黄土边坡的扰动程度及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边坡的扰动程度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稳定性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工程边坡环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效益,顺层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软弱结构面的构造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使用FLAC3D软件对顺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别探讨了结构面倾角和剪切强度、边坡坡率以及边坡高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着重提出了顺层岩质高边坡的两种破坏模式以及滑移剪切破坏的机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定性比较了边坡稳定性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结构面剪切强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权重最大,结构面倾角次之,边坡坡率及边坡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黄土泥岩接触地带的路基边坡为研究对象,设计黄土泥岩接触地带的路基边坡模型试验,运用Mirafi-H2Ri新型土工织物疏导下渗雨水,阻止雨水下渗路基并集聚于接触面而引起界面滑移,对黄土泥岩接触地带路基边坡的工程防护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在坡体内埋置孔隙水压力传感器,采集黄土层中孔隙水压力值,并测定黄土层中各测点的含水率,研究黄土泥岩路基边坡坡面铺设Mirafi-H2Ri土工织物前后坡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下,Mirafi-H2Ri土工织物可以将黄土层沿坡面下渗的雨水利用自身的导流通道进行疏导,使得黄土泥岩接触面的孔隙水压力及含水率值较未铺设土工织物时明显降低;沿路基边坡铺设Mirafi-H2Ri土工织物能有效地降低或延缓黄土泥岩界面滑移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某一黄土边坡三维模型,首先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总结,然后探讨了地震动参数对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边坡对地震波存在垂直放大和临空面放大作用;当输入地震波振幅或频率增加时,坡面监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坡高增加呈"增加→衰减→增加"的三段形态;速度放大系数随坡高的增大而增大,并在坡顶达到最大值;位移放大系数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地震持时对加速度、速度峰值的影响不大,但坡体位移随持时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强震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变增量区域的位置和形状表明,黄土边坡的破坏模式仍是沿着某一弧形潜在滑动面失稳破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黄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黄土地区边坡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护坡技术是一种日益被重视的护坡方法。生态土壤稳定剂是一种既能稳定土壤,又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新型土壤改性材料。以宁淮高速公路某段路堑边坡作为试验段,应用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生态土壤稳定剂对试验段进行护坡绿化,采用FLAC-3D模拟计算软件分析了膨胀土路堑边坡表层改性土的强度及厚度变化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土壤稳定剂除了能防治坡面因冲刷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利于植物生长外,还能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降雨与人工开挖是引起边坡塌方的外部因素。以某矿区岩质高边坡塌方为例,对岩质边坡滑塌机理进行研究并设计防护方案。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岩层结构面倾角小于设计开挖的坡面角,致使节理面切割形成的岩体呈临空状态。在雨水及岩体卸荷回弹作用下,沿岩层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张拉作用,并沿岩层垂向节理和其它随机裂隙面逐渐开裂,向上贯通直至形成滑动崩塌楔体边界导致顺倾滑塌。防护设计采用分区治理的思路。对潜在滑塌区加强防护,其他区域减少防护,在保证边坡安全的前提下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1.
边坡稳定性受多种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正确地认识各影响因素的特征及其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对边坡进行合理的评价,并采取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本文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搜集了622个典型山区公路边坡的地质资料及灾害资料,建立了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数据库,统计了各影响因素与边坡失稳频度的关系.统计结...  相似文献   

12.
山区沿河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川  陈洪凯 《灾害学》2012,27(3):6-11
根据山区沿河公路灾害的特点,将以岩土介质为主的传统地质灾害类型和水沙介质灾害类型整合,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概念,并以介质组成为标准进行了广义地质灾害体分类.在孕灾环境评价和致灾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地质灾害体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异相耦合发育机理.基于公路承灾体健康的理念,认为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受控于公路结构本身的健康性态,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使结构健康复原是工程性减灾措施的目的.将公路承灾体类型分为结构性承灾体和功能性承灾体两类.提出了公路地质风险的耦合对抗形成机制,即公路地质风险是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与公路承灾体易损性之间时空耦合对抗的结果.认为地质风险评估是关于多因素非线性灾害风险系统的预测评价问题.根据地质风险形成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采用解耦措施来逆向控制公路地质风险形成演化过程的减灾思路.针对山区沿河公路,给出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广义地质灾害体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到地质风险评估的思路与一般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溜砂坡的成灾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溜砂坡足我国西部山区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对溜砂坡的形成发展机理认识不足,目前采用的治理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溜砂灾害,有些工程措施反而会加大灾害程度。通过对川藏公路沿线溜砂坡的调查研究,阐述了溜砂坡的最基本特性是其生长性,分析了溜砂坡的成灾机理和危害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符合西部地区经济条件的溜砂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韩恒悦 《灾害学》1997,12(4):44-48
斜坡变形与失稳活动是黄土高原突出的地质地貌现象.它有较强的致灾性。本文通过陕西铜川斜坡变形的现场实际调查,研究了该地斜坡的形态、物质组成、变形形式以及作用因素等。本研究对厚层黄土区斜坡变形灾害的防治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黄土微观结构与黄土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状黄土属于非饱和黄土,对非饱和黄土的微观结构研究对于研究黄土地区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黄土的SEM图像的微观结构分析和利用Janbu法对典型黄土滑坡进行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分析,认为该地区黄土的内部微观结构以架空结构和镶嵌结构为主,在大颗粒上附着的胶结物较少;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上覆压力增大,土体具有明显的挤压变形现象;黄土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极限稳定状态,随着含水量增加,边坡稳定性下降,达到饱和状态时,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黄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水事活动和工程性经济活动广泛开展,人为因素逐渐成为诱发滑坡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填方路基诱发滑坡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三高速公路K9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特征及滑坡稳定性的分析,采用不分离接触数值模型模拟边坡的变形破坏,初步揭示了松散覆盖土层上厚度较大的高填方路基是诱发滑坡的内在机理。该类型滑坡的产生是由于路基堆载使坡体产生垂直方向的压缩变形,也使坡体向坡脚方向产生一定的挤出变形,最后诱发了推动式滑坡。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工程裸露边坡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防护工程中引入防冲刷基材(PEB)生态护坡技术,并介绍其主要功能特点和详细实施过程,结合河南燕山水库植被护坡工程实施后植物生长、浅层防护和水土保持的监测结果,对该技术进行了全面评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经济、植被生长适应性、抗冲刷性方面均表现出独特的效果和优势,能较快地恢复边坡原有生态效果。该技术在类似边坡的处理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区滑坡风险因素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地质灾害,其危害日趋严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兰州地区滑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滑坡风险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兰州地区滑坡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影响较大;滑坡风险分布的集中程度为南部基岩山区和黄土梁区坡度较陡峭区域的滑坡分布较为密集,属于滑坡高风险区,而北部黄土丘陵区坡度平缓区域的滑坡分布比较分散,属于滑坡低风险区;研究区域内滑坡风险相对集中的区域面积较小,而相对分散的区域面积较大;滑坡风险沿市区两山成带状分布,且分布趋势与黄河北岸的北西西向断层、西固北岸的北北西向断层以及黄河以南的北北西向断层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采用“中心化”无量纲的处理方法,对广东滑坡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通过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岩土体结构特性、水文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率、降雨分布、地震、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9个评价因素与滑坡危险性的关联度计算,得出各影响因素与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