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陶奎元研究员,火山地质学与岩石学家,1934年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1956至195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58至1962年在江西地质学院(江西地质学校前身)任教研室副主任。1962年至今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历任岩石矿物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火山地质矿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兼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建材工业学院兼职教授.苏、鲁…  相似文献   

2.
戚建中研究员,矿床学和岩石学家。1938年生于苏州,1962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黄金学院,先后在地矿部综合地质大队、江西省区域调队、江西省地质研究所和地矿部南京地质矿矿产研究所任职,曾任工区地质组组长,普查组、专题组负责人、江苏省国际会议中心理事等职,现任南京地矿所矿床室主任,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及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戚先生自小喜爱山石,对地质抱有梦想,大学毕业后以饱满的热情和全副身心投入工作,转辗于粤、闽、渐、赣、皖、桂等省,在勘探队、普查组、区调队和研究所参与完成了一系列金属矿产普查和勘探、区调、区划…  相似文献   

3.
王文斌研究员,矿物和矿床地质学家。1931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市。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5-1963年在北京大学任教,任地球化学教研究室秘书、讲师。1963年调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历任矿床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研究员,曾任江苏省地质学会理事。“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以来,王先生主要从事华和长江中下游的金属矿床研究,参加和主持过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一次,地矿部和江苏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五次。1964-1966年间,参与长江中下游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和铁帽的研究,是我国最早系统地…  相似文献   

4.
姜月华研究员 1964年1月出生,江苏昆山人。1985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学专业,1988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学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8月至今一直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199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任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环境地质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质学会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石油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5.
李耀西研究员,1935年出生于广东新会市。1958年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前身)地质系毕业。毕业后,在甘肃省地质局从事普查找矿工作。1962年调地质部西北地质研究所从事地层古生物研究。1979年调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要从事地层古生物和沉积地质学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理事、《古生物学报》常务编委等职。“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李耀西先生已届耳顺之年,工作上一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曾14次被评为所(队)级年度先进,获陕西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在学术研究中精益求精,多有建树,硕果累累。先…  相似文献   

6.
谢窦克研究员,大地构造学家,1935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1965年9月毕业放重庆大学地质系。1956年~1961年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工作,1962年调入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即今地矿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历任工程师、副研究员。谢先生擅长大地构造学、变质带及变质矿物学研究,现任地矿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末,他参与“康滨地轴”的研究,在那里发现了寒武纪至志留纪化石。其间,还参加黄汲清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张1/400万大地构造图的编制。60年代初期,他在皖南、浙西、赣东北地区进行区域地质研究,首次发现震旦系下部有一套…  相似文献   

7.
蔡元古研究员,矿床地质学与实验地球化学家。门35车生于福建省建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字前身)。1957年一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从事稀散元素地球化学研完工作,1966年-197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化所(贵阳)从事花岗岩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地方病环境地质及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工作,1979年调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从事以硫化物为主的实验矿物学研究工作。历任专题队、组长,研究室业务秘书,所团委委员等职,并任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成岩成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化工组副…  相似文献   

8.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26(3):F0002
贺菊瑞研究员 1946年2月生于江西省莲花县。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曾任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矿产资源调查研究室主任、现任江苏省地质学会矿产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技术质量监督审查专家。2000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首届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都承基,1917年1月21日生,山西省清徐县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承基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1931年9月考人山西太原省立第一中学。1934年入山西太谷铭贤高级中学。1936年转入太原并州高中就读。1937年夏中学毕业后,返乡自学。1939年考人北京大学地质系,1943年毕业。同年10月赴日本留学。先人京都大学理学部地质矿物学系,研究低温热饭矿床。1947年转入京都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稀有元素矿物及地球化学,1952年毕业。郭景基客居异国他乡多年,但他仍时刻想念着祖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0.
毛建仁研究员  1 951年8月生,江苏省吴县人。1 981年1 2月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研究生毕业。国际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火山学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质学会基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 996年破格晋升研究员,研究生指导老师。工作以来一直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从事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及相关学科的调查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定向基金项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以及国家基金项目共1 6项,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钱家栋2005年4月14日美国《Science Express》在线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固体地核存在的直接证据的文章,题目为“An Observation of PKJK:Inferences on Inner Core Shear Property”(对PKJKP的观测:关于内核剪切特性的推断)。作者是:Aimin Cao,Barbara Romanowicz以及Nozomu Takeuchi。文章第一作者曹爱民,原防灾科技学院教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学实验室博士(导师是著名地震学家Barbara Romanowicz教授),他于1995年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防灾科技学院任教,并…  相似文献   

12.
邱家骧教授,68岁,中共党员,江苏省阜宁县人,我国著名岩石学与火山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岩石学博士导师。1950-1952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5-1957年岩石学研究生毕业。他长期从事岩石学教学及研究工作。1959-1991年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年获北京市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录》,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邱教授先后主持及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及科技攻关项目14项。50年代即开始了河北省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14日美国《Science Express》在线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固体地核存在的直接证据的文章,题目为“An Observation of PKJK:Inferences on Inner Core Shear Property”(对PKJKP的观测:关于内核剪切特性的推断)。作者是:Aimin Cao,Barbara Romanowicz以及Nozomu Takeuchi。文章第一作者曹爱民,原防灾科技学院教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学实验室博士(导师是著名地震学家Barbara Romanowicz教授),他于1995年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防灾科技学院任教,并参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钱家栋负责的九五地震学联合基金会重点科研项目《地震短临前兆可靠性及其物理判据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以及中美、中俄地震科技合作研究,1997年12月曾出访莫斯科执行中俄双边地震科技合作,2001年赴美留学。2004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学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李文达研究员,因患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于1997年2月7日上午IO时5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李文达,192o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建德县南部一个半山村的农民家庭,早年因家境贫困,读完小学后曾辍学。后经勤奋努力,他以优异成绩先后考入金华中学、杭州高中公费生。1941年春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5年考取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研究生。1946年任昆明师范学院博物系助教。1947年任北京大学助教。1952年任北京地质学院教务科长兼结晶矿物学讲师,1956年任勘探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调入…  相似文献   

15.
业治铮教授,我国著名地质教育家、沉积学家和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业教授1918年农历3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1年毕业于南京前中央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西南矿产测勘处工作.后调入,前中央大学任助教。1945年同时取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助学金,于1946年8月远航美国深造.先后随R.J.鲁塞尔(R.J.Russell)和W.D.凯勒(W.D.Keller)教授学习现代沉积、地下测井及石油地质、沉积岩石学,于1948年获硕士学位.成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员,并继续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  相似文献   

16.
吴楚材,男,1937年11月生,广东和平县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员。江苏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4年7月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同年八月考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农业地理研究生,1967年分配留所。研究方向:经济地理,在乡村发展与乡镇规划...  相似文献   

17.
周济元教授,构造地质、地质力学与矿61构造学家,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博士导师。江苏武进人,1960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1962年在李四光教授指导下学习地质力学理论并从事研究工作;1965年回成都地质学院从事构造地质、地质力学和矿田构造学研究和教学,并担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和地质力学两专业委员会委员;1975年在成都地质学院创办地质力学专业(。198o年起,先后担任四川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地质力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常委;四川省地质职工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地矿部地质…  相似文献   

18.
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哪里有矿产资源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他为我国的地质勘探事业奋斗了一生,如今84岁还活跃在国内外地质勘探领域的舞台上。他就是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矿床成因协会ZAGOD1主席(1992—1996),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全球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工程院能源矿业工程学部裴荣富院士。  相似文献   

19.
张瑛研究员     
张瑛女士1938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60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1960-1972年在地质部综合地质大队从事钾盐地质找矿工作。1972-1978年在华东石油地质局化验室负责岩矿鉴定。1978年以后,一直在地矿部南京地矿所承担沉积地质与沉积层控矿产研究工作。历任课题组长,现任研究员。张女士一贯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工作上积极努力,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硕果累累,先后撰写了专著4册,论文11篇,未刊会议论文和科研报告10篇。其科研成果曾获地矿部三等奖4个,四等奖2个。1964年,她在山东东营油田钻孔钻至第三系沙河界组第四段岩芯中首次发现钾…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06,(19):63-65
1932年9月13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1957-1958年在原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进修.曾任中科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所长,现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态学会顾问、<生态学报>主编等职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