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雨问题,举世瞩目。为了交流近年来上海地区酸雨和脱硫方面的科研成果,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和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8月5日~7日,在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1985年酸雨、脱硫学术讨论会。会议就上海地区酸雨的分布与发展趋势,模拟酸雨对鱼类、土壤与农作物的影响,酸雨与城市气候的关系以及烟气脱硫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交流研究所得,开展学术探讨。20多位研究工作者在会上作了专题研究报告。来  相似文献   

2.
引言本研究的目的是监测上海地区降水中的无机化学组分以及测定上海地区是否有酸雨问题。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据统计每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约30万吨,氧化氮14万吨左右,几年来,从我们测定结果看出上海地区已经出现了酸雨,而且酸度随时间亦趋增强。如果今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并用煤作为主要能源的话,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高空气流长距离输送轨迹及其与酸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上海地区的高空气流输送轨迹。不同月份影响上海的高空气流来向不一。轨迹输送路径与天气系统的变化密切有关,且与上海地区出现的酸雨有关。研究表明,上海地区的酸雨,除与局地污染有关外,还与远处输送的外来污染有关。这些外来污染影响,主要来自上海西南向的北部湾和两广等地。也有部分来自东北——东方向的南朝鲜和日本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酸雨趋势及其影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上海地区酸雨的趋势及其影响与对策。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的降水年均pH值,市区约为4.76.郊县为5.51左右;自1983以来,变化不大。降水离子含量很高,说明受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市区酸雨主要为硒地SO_2污染所致。近地面大气中的高浓度酸、碱性污染物,对降水pH值起重要作用。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在于脱硫。目前,酸雨对水域、土壤、农作物、水生生物等未造成严重影响。治理酸雨,不是上海地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各地信息     
上海市环保所又完成两项课题研究上海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不久前完成了“上海地区饮水的氮污染调查与分析”及“环境硒与人体健康”两项研究。“上海地区饮水的氮污染调查与分析”课题主要调查了上海地区氮污染情况,联系了消化道癌症地区聚集性分布,加以分析;同时测定了日常饮用的水体中的“三氮”含量,提出了预防人体氮污染的建议和措施。该课题较全面地研究了上海市饮水氮污染的状况,为进一步研究饮水中氮含量和健康、癌病的关系、氮污染与癌症发病地理的相关性以及对居民的饮水卫生、进一步改善水质、防止氮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  相似文献   

6.
“酸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上海市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一九八七年前大气环境质量平均在二级左右,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自一九八七年以来上海市郊的酸雨现象日益频繁。上海地区(包括郊县)大气污染属煤烟型,其燃烧所生成的SO_2、NO_x污染是发生酸雨的主要原因。SO_2污染因子的迁移、转化,在大气中遇到水蒸汽或飘尘,形成腐蚀性极强的酸滴、酸雾,进而凝聚下降,即成酸雨。此外,在城市污染的大气中,NO_x和烃类等有机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大气层臭  相似文献   

7.
用气流输送轨迹分析上海,重庆,贵阳的酸雨特点及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降雨时的气流输送轨迹,分析了上海、重庆和贵阳三地的酸雨特点和成因。研究表明,重庆和贵阳的酸雨,主要是受局地污染源的影响,远距离外来污染影响不大;但贵阳在静止锋天气时的酸雨,可能也受远处输送来的外来污染的影响。上海地区的酸雨,除受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外,还受远处外来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STARS(sequential t-test analysis of regime shifts),以酸雨pH值、酸雨最小pH值以及酸雨频率为指标,研究了1991~2006年间上海地区酸雨强度的格局转变规律。1991~2006年间上海地区酸雨pH、最小pH均存在着三种格局,两次转变;1995年转变前的上海地区酸雨pH和最小pH相对较低,强度较强;此次转变后的酸雨pH和最小pH均相对升高,强度减弱;酸雨pH和最小pH再次发生转变的时间分别是2002年和2003年,使得pH下降,强度增强;酸雨频率则存在两种格局,一次转变,发生转变的时间是2004年;格局转变前,酸雨频率相对较低,平均17%,格局转变后酸雨频率相对较高,平均为43%。上海地区酸雨强度格局转变指数(RSI)在1995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0.834、0.968、0.568和1.682。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保局筹办的"第二次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17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60篇,内容涉及不同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和环境影响,降水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国外酸雨研究.与会代表认为:(一)自陈云同志、赵紫阳总理对我国上海出现酸雨作了批示以后,广大科学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对酸雨的研究更加重  相似文献   

10.
酸雨是当前举世瞩目的重要环境问题,我国长江以南存在较大面积的酸雨污染区,其中尤以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严重。国务院领导及国家环保局十分重视,已将酸雨列入“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自1980年以来,重庆、贵阳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许多地区和单位对我国酸雨进行了监测与研究,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为了及时交流近几年酸  相似文献   

11.
当今,酸雨已成为工业化国家及其邻国所面临的环境与政策的主要问题之一。酸雨已经造成了危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产生酸雨的确切原因以及减轻酸雨对环境、经济及政策影响程度的最为有效的方法等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对已有的诸如大气过程、环境影响、监测手段以及政策法规等围绕酸雨问题的诸多研究领域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表明,产生和运移酸雨的大气过程同样能够削减酸雨,这一点有足够的证据,但却未被深入了解。这一结论基于目前科学研究中易混淆及有争议的证据,说明有必要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对酸雨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连续性降雨PH值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夷 《上海环境科学》1996,15(2):34-34,44
随着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酸雨出现的频率增加。我国把酸雨研究列入了“八五”科研工作重点,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以上海市南市区1985年至1994年的降雨资料,对连续性降雨pH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1 时间、地点及方法 于1985年至1994年间,用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写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测定了上海市南市区降雨的pH值及降雨  相似文献   

13.
酸雨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酸雨的形成机理、形成要素、危害及酸雨的分析、监测和预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指出目前酸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酸雨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氯化氢是大气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我国规定,居住区大气中,氯化氢最高允许浓度为0.015mg/m~3。近几年,上海地区某些单位,对上海市大气中氯化氢的含量进行了监测。测得结果,大部分数据超过国家标准。有的甚至超过车间空气中氯化氢最高允许浓度(15mg/m~3)。据国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大气环境影响预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建设项目。由于地处上海市这样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北部,距市中心25km,要判明宝钢在偏北风条件下对市区及附近地区的影响程度,必须进行预断评价。根据宝钢建设具体情况,这次预评价以大气评价为主。经讨论确定了五个课题和承担单位: 1.大气污染输送规律的研究(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2.大气污染现状(上海市卫生防疫站); 3.评价区大气中SO_2污染源调查(上海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自从一百多年以前在美国发现酸雨现象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在无数次的肯定、否定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其排放—输送—转化—沉降—影响等方面,科学家们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不肯定的问题。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证实。一般认为是潜在的,长期的。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的连续耕作能力以及由于降雨和淋溶使水生体系受到影响。上海地区的酸雨虽不严重,但随时间的推移,其时、空分布及酸度有递增的趋势。表1概括了1980—1984年上海地区酸雨出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酸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雨和环境酸化,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国的酸雨监测始于七十年代末。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酸雨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对中国的酸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8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了全国酸雨普查和西南地区酸雨研究,开始了对酸雨的形成、影响和对策的综合性研究。1985年取得了第一批成果,初步阐述了中国酸雨形成和影响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1986~1990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把酸雨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组织许多科研单位,在酸雨严重和对酸化敏感的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以期弄清中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合中国实际的控制对策,保证经济建设健康和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91年10月23~25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召开了中国酸雨发展趋势及控制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国内各省市56个单位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0多篇,其中有40多篇作了大会报告或书面交流。这次会议,总结了我国“七五”酸雨研究成果,并为推进“八五”期间对酸雨来源、控制对策的更深入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大会报告中,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提出了用于估算广东地区酸沉降量分布的统计模式;广东省监测站介绍了酸雨前体物的中距离输送,并以此论述了该地区的酸雨传输通道;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报道了位于丽江的全球内陆降水背景点测定的内陆降水背景值水平;杭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提出运用环境离子的酸碱平衡来控制酸雨的新颖思想;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及上海市环保所,分别就利用轨迹模式探讨气流长距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对重庆大学化学系和重庆市环境科研监测所的有关研究结果加以讨论,并根据重庆酸雨的时、空分布和酸雨pH值的预测,推算重庆市不同地区和未来不同年代的酸雨对常用金属的腐蚀速度,即可为重庆地区近期和远期工程设计中金属材料的选择、计算提供科学依据,并促使人们进一步重视和加快酸雨的研究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3月26日下午,上海市环保局和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在上海市环科院联合举办专题报告会,特邀请上海市环保局张全局长作关于上海环境保护形势与第4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主题报告。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科研院所和环保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市环保系统科研、监察、监测部门的技术骨干和市环保局机关干部约2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