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是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又分别是三个学科的新分支。环境经济学是以经济观点研究环境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是以经济学观点研究生态学问题的科学。生态经济学不是一般地把生态学方法适用于研究经济规律,而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相互作用来研  相似文献   

2.
<正>7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智库系列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创的《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和《内蒙古发展定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农业资源与农村环境保护创新团队的《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以及内蒙古大学环境与  相似文献   

3.
环境生物学     
此为基础提出适当的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促进其发展。通过案例〔四川省大足县稻田养鱼生态模式)分析研究,作者试图建立一种以环境经济学分析为工具,寻求适当的生态农业发展环垅经济促进政策的理论方法框架。图l表3参4X 171 9800680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一群落演替的数学模型/郝敦元…(内蒙古大学自然资源研究所,生物系)//植物生态学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一1997,21(6)一503一511环信Q一52 根据1983年至今12年定位监测的结果,提出了一个描述典型草原在过大的牧压下退化和封育恢复演替的数学模型。建模的生态学公设是:1、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论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经济学至今没能成为一门成熟学科的首要原因在于学者们对其研究对象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在研究对象的外延和内涵上,没有划清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其二,把资源经济学变成自然资源有效配置或利用经济学。作者根据人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经济系统形成的7个交叉系统,把资源经济学与6种相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区分开来。进而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把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划分开来。还根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概要界定,从总体上分别概要地界定了三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认为资源经济活动是资源经济本质、资源经济运行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应牛津大学绿色经济研究院的邀请,笔者于2009年7月28-8月2日在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参加了第四届绿色经济年会,受益匪浅。 绿色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经济学分支和实践活动,它是运用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从广义上讲,它针对全球环境变化和贫穷化等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促进社会、环境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创建生态示范系列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今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本文依据赤峰市各种典型类型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成果,针对性地提出北方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它影响农村牧区环境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以及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等问题,并介绍环保系统目前推出的创建全国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活动实践以及指标体系,并给出推进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安排,2018年3月12至15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吴舜泽主任带队,赴江苏省开展落实乡镇振兴战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调研,了解县级党委和政府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农村环境监管方式和管理机制、培育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等相关情况。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了调研。  相似文献   

8.
<正>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是近二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我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于近几年建立起来了。1982年秋在南昌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之后,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年二月在北京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同时成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生态经济学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这门新兴的科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中国。生态经济学是时代的产物。国家领导人万里同志和有关部委领导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杨钟、李锡铭、边疆、陈岱荪、于光远、柳随年、刘国光、孙尚清等非常重视,都亲自出席祝贺并讲了话。万里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说生态经济问题是我国重大问题之一,但是对这个问题认识晚了  相似文献   

9.
国外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群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375-384
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的研究将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生物物理模型整合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中,考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采用遥感与计算机建模技术,结合多种生态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预测、模拟、优化生态-经济系统。它的研究范围从整个系统的管理和全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可持续性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可持续使用等等,为分析可持续发展而按照不同的论题建立不同的模型框架。生态经济整合模型的建立是今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侧面,生态经济学要想取得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必须应用整合的方法深入探索生态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生态与经济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国生态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22日在甘肃行政学院隆重举行。围绕“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从5个方面展开讨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绿色新政与绿色经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国内研究循环经济的主要力量及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机制及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综述了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理论基础、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及国内外生态补偿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外部性的内部化是生态补偿的关键和环境经济学基础,其核心问题包括:谁补偿谁,补偿多少以及如何补偿。通过回顾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与中国、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实施生态补偿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发现生态学与经济学理论已经逐渐融入生态补偿的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内生态补偿的科研和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包括补偿的法律机制、补偿经济标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客观地评价城镇区域生态承载状况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传统生态承载力测度法仍偏向于将区域作为封闭系统来研究,但现实中区域生态系统是和外界相沟通的,区域对承栽力的需求可外部化。为综合测度城镇生态承栽力,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快速城镇化地域特点,构建了快速城镇化地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并以义乌市为例,对2005年-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义乌2005年-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值均大于1,以东莞市和惠州市两个典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值为参比值,与其相比较后说明义鸟的生态承载力状况良好;但逐渐以过高的生态成本来换取经济增长,生态承载力值逐年降低,生态承载力状况逐年变差。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区域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评价方法能较准确客观地评价快速城镇化地域的生态承栽力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提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索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一直围绕财政、税费、价格、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投融资、生态补偿等多领域全方位持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主持开展了环保公益项目"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总体设计与示范研究"等重大研究课题,为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和实施相关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服务。学科亮点学科亮点研究提出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方向和任务开启绿色金融研究先河,将赤道原则引入中国,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提出环责险事故风险定价方法构建企业环境信用制度与评价标准,促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发展提出经济学定屋评估及生态环境价值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今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扩大,生态资源急剧损耗,在此背景下,环境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两门学科应运而生。就环境经济学来说,其根本发展目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完成环境保护的使命。在工业革命之前,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那时的资源储量丰富,人类的使用量低,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市概念内涵 自从1987年亚尼科斯基(O.Yanitsky)与雷吉斯特(R.Register)分别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以来,对生态城市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层出不穷,也有很多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黄肇义等,2001).本文所提出的生态经济市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发展目标理论进行反思后提出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种建设生态城市的模式,也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生态城市内涵的一种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9.
<正>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1928-2009年),英国著名生态学家、生态经济学的倡导者,英国《生态学家》杂志首任主编。哥尔德史密斯192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德国犹太人,母亲是法国人,早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国剑桥莫得林学院,主修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哥尔德史密斯和他的好朋友John Aspinall周游了世界其他国家,目睹了在工业化进展下,经济的进步却带来了对环境  相似文献   

20.
海域资源配置是海洋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海洋产业经济学、海洋区域经济学、海洋生态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构成了海洋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海洋经济学各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该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的指导价值。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2012年6月的"里约+20峰会"上提出了"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海洋资源无疑是地球的关键自然资本之一,在海洋资源配置中,必须以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国家在进行海域配置工作时,必须注重人口、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