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96年11月9日21时56分南黄海(北纬31°50′,东经123°06′)发生了MS61地震。本文分析了距震中290km的江苏省大丰市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仪在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异常记录情况,提出了一些认识,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结合重力资料分析认为,江苏地磁异常亦与下扬子地幔流应力场活动相关。南黄海Ms6.1地震前地磁异常有呈象限分布的规律,并有发生于地磁正负变化梯度带附近的特征;重力变化打破年变规律,出现大于区域场的负异常,且呈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区域水氡平均年离散度变化及应用“地下流体预报方法SHEP软件”,对水化资料和一些Rn,Cl-,Ca2+单项异常进行综合分析,于1996年10月提出:从1996年10月下旬至1997年下半年,在南长带海域(尤其是东经121°±1°,北纬33°±1°的区域)有发生Ms6.0级左右地震的可能,要特别注意1996年10月下旬至1997年上半年(信度CF=0.6)。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映证了这一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4.
1992年1月23日5时41分在黄海(北纬35°12′,东经120°04′)发生了Ms5.3级地震,地震前距震中230km的江苏省大丰县地震台电磁辐射观测仪记录到十分明显的电磁辐射异常.本文对地震前50天,震后10天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清理总结,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曾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1996年全年的地震趋势,本次南黄海Ms6.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震级和时间的预测效果较好,因而认为作为一种手段,灰色系统方法可以加入地震综合预报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用江苏地震目录(Ms>0),对1974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Ms≥4.6级的10次地震,进行加载卸载响应比的时间扫描。还用苏09井1986~1994年的重力固体潮理论值及其余几个震例进行震前响应比时间扫描、其结果显示在江苏及其黄海的中等以上地震震前的几个月时间,几乎都有响应比异常。其实质是正地震比重增大、群集。特别是加上Ms≥2.9级正地震震群出现的前提,可以大大降低虚报率、这对于短临监测预报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大丰市地震台地震电磁辐射观测仪1993-11~1995-10的观测记录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出现的异常信息和地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认识,对从事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南黄海6.1级地震前,苏州地区1995年9月~1996年10月以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化学为主的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了这次地震,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归纳介绍了1995年两篇报告中的中期预报意见及主要依据,并据此讨论了这次中期预报与南黄海6.1级地震的对应关系及今后长南带海域6级以上地震中期预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南黄海6.1级地震序列和主震震源参数进行了初步推算和分析。对该次地震前的长期和中短期地震学前兆异常的分析预报作了总结,提出了长中短结合和注意异常指标的独立性及抓时空强异常综合分析的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地壳波导理论,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6级地震前南京卫岗电磁信息观测点所记录到的超低频电磁波信号进行研究,估算出接收点的场强为10~2—10~3微伏/米。辐射源电流矩为10~7安·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电磁波观测台的实测资料,对宁蒗Ms5.1级、会泽Ms4.4级地震前电磁波异常信号特征、干扰排除、异常判别进行研究,分析了震前电磁波信号图象和异常时空特征,得出电磁波主信号异常出现在主震前20天左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汇集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安徽省所属各观测项目记录到的地震前兆数据变化,并初步分析了震前难以做出预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枣庄电磁信息台DPJ Ⅲ、ULF Ⅲ及JD 03型电磁辐射仪观测到的资料,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多数台站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 6个震例的分析研究 ,总结出电磁辐射源来自陆域空间和海域空间的规律 ;震前电磁异常的识别及非震异常的特征与排除 ,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临震预报。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石受力过程的应变、破裂时产生的局部地磁场异常变化和电磁辐射现象 ,运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法和地磁场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法结合电磁辐射现象的分析 ,可达到对地震的中短临异常跟踪预报的目的。由上海及邻近地区 2 0世纪 90年代发生的二次中强地震震例可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了山东及河南台网1981年1月至1983年11月临沐、莒县、菏泽、林县,浚县等廿多个台站记录到的一百五十多个地震的资料,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地震前波速比的异常变化。除用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之外,特别使用了模糊数学方法来识别波速比的前兆异常。本文结果表明,菏泽地震前,即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波速比出现异常变化,异常区最大线度约220公里;波速比异常的时空特性与我国其它地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温泉井13年来共有三个时段的流量有较大幅度的异常都对应了南黄海一平方度内发生的4次46~63级地震。本文对该井的地质构造条件、观测方法、震前异常特征、干扰因素的排除、映震效能、异常机理、流量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等作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 1994年 9月 16日台湾海峡南部 7 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从地震学角度出发结合这一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对这次地震的震前背景空区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震后背景空区演变进行了追踪 ,以期从震后各断裂带受其应力调整的影响中 ,找出应力有可能再次集中的地段 ,这对缩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99-09-14和1999-11-30绵竹两次5.0级地震前,位于四川省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几个地表台和井下台分别接收到不同频段、不同形态、不同强度的电磁幅射异常信号。本文分析了地震前后电磁幅射信号由弱—强—弱—平静的变化过程,总结出震前电磁幅射异常信息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大、信号强、信息组数多、信息减弱或平静后数天发震的特征。同时尝试用旋转ULF- 地表电磁波信息观测仪天线方位或转动地表DPJ- 点频电磁幅射仪接收天线位置的方法跟踪来波方位,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