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识别了2016—2020年长江南京段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并对岸线腹地2 km范围内用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较2016年,2020年长江南京段自然岸线和城镇生活岸线增多,港口码头岸线和工业生产岸线减少,总体上长江岸线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岸线利用率降低了6.5%,而干流岸线开发利用强度仍然偏高;长江南京段干流自然岸线、城镇生活岸线与其腹地2 km内生态和城镇生活用地类型较为一致,港口码头岸线、工业生产岸线腹地2 km内用地类型多样;岸线利用类型与2 km腹地范围内用地类型属性关联强度因南岸和北岸开发强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表现为开发强度低、关联性强的规律,南岸腹地用地类型更加分散,岸线腹地1 km左右在主要用地类型上呈现略有变化的状态。进一步分析了岸线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自然岸线保护、打通沿江生态廊道、推进岸线清理整顿、强化岸线腹地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层面,法规、规章层面,地方性法规层面,技术标准和规范层面,中长期规划性文件层面等方面分析中国地下水环境保护体系的现状,针对地下水立法滞后,存在法律空白,处罚力度不足,管理部门责任不明等问题,提出,应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管体制,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地下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长春市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开源节流,治理污染,调整工业布局,控制城市规模等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长江扬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水域,也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核心区,生态区域敏感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筛查-无人机遥感详查-地面人工核查的星空地协同技术对长江扬州段沿岸自然岸线保有率、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周边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1)长江扬州段自然岸线保有率为46.20%,岸线范围内建设用地占比达33.35%,开发强度较高;(2)沿岸有码头114座,入江排口104个,部分排口存在水色异常等环境问题;(3)沿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存在加油船溢油现象和驳船违规堆放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范围内开展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资料收集和现场排查,统计可用监测井3 620个,分析监测井的数量、分布、功能和监测情况。结果表明,尚存在环评井建设与监测任务落实不到位、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测井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监测网络布局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需求,针对性提出了完善监测井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维护、推进监测井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干旱缺水区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甘肃省水资源形成条件,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长期供求规划,提出了干旱缺水区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与开展科技找水发展战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京规划部门新近披露《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级水源地、江豚保护区、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和新济洲湿地公园等被划入长江岸线保护区,严格控制开发行为,办法自2018年4月10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昌吉市属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大规模的地下水利用已使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大幅下降。昌吉市北、中部荒漠区,地下水天然补给微弱、基本无地表水灌溉入渗补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下水开采相对较大,对环境负面影响及危害程度相对较大。加强地下水监测与保护管理措施,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环境进一步恶化,防止新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出现,对切实保护好地下水资源、从而了解地下水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适时制定相应对策,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治先行。《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实施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典型做法及有益经验,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现状特点,针对法规制度亟需加强、典型生境连通较差、基础能力尚显薄弱、物种入侵不容忽视、开发矛盾仍未根治等问题,提出,完善生物多样性管理政策制度、优化保护空间格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构建多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强入侵物种监督管理、探索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宣贯力度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疆麻黄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蕾  刘建军  黄韶华  王军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3):146-147,185
介绍了新疆麻黄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新疆野生麻黄分布总面积约167hm2×104hm2,可利用量仅为蕴藏量的30%。针对目前麻黄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了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三氮"超标现象普遍,而主要污染项目为NH3-N、NO2--N、IMn和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指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成因。指出应加强地下水保护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杭州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滨州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真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15-218
重点研究了该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淡水生物多样性、陆生和海岛等高等植物多样性、陆栖动物多样性与特点。分析了其破坏现状及原因,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和可持续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江苏段为江阴大桥至长江口北支入海口,受海洋潮汐影响较大,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最下游分布区。为掌握该区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于2023年进行了4次船只目视调查,并于2019年12月—2023年12月采用定点观测、环境DNA(eDNA)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12月—2023年12月,累计观测到长江江豚236次,718头次。江阴大桥至崇启大桥,两岸均有长江江豚分布,热点区域为五山江段、常阴沙江段和江阴大桥江段。4次船只目视调查(样线1 274 km)共目击到长江江豚28次,计65头次。长江江豚的遇见率为0.02~0.13头次/km,平均遇见率为0.05头次/km。可见系数法估算结果得到2,5,9,11月该江段种群数量为14.8~64.8头,平均为38.9头。长江江豚冬、春季较为活跃。长江江豚热点区域自然岸线相对较多,人为活动干扰较小。针对长江口江苏段无专门长江江豚保护地,缺乏系统监测与保护措施等问题,提出应完善监测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将长江江豚热点活动区域作为重点监护区以及建立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行政处罚,是我国行政处罚中的一种。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是在实施环境行政处罚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条对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作了如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环境行政调解是环保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应当事人请求处理污染纠纷的职能行为。环保主管部门对于受理的投诉案,应以法律为依据,以自愿为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处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水质管理,采用一维稳态多河段水质模型,建立了惠济河水质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水质监测数据的管理、水质的模拟预测和水质评价三部分组成,实现了数据的输入、存储、修改、删除和查询以及生成报表和数据图形的打印等功能,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工程性缺水是造成民丰县春、秋旱灾频发的原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民丰县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利用现状,以1956—2010年55年各水文要素的统计分析,运用地理信息分析处理软件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采用三要素等值线法分析、计算确定了区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8.182×10~8m~3,分区水量按照乡镇一级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分别进行计算,在考虑不可以被利用地表水量及不可能被利用地表水量的情况下,计算出区域地表水资源总的可利用量为5.031×10~8m~3;地表水资源来自于山区,主要消耗于山前平原戈壁沙漠及绿洲区域。通过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限度和潜力,以及各项成果计算到乡镇级,更具有实用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科学利用水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资源、环境、生态(绿色生态)和社会经济4个维度,运用SPSS的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符合区域特征、科学合理的雄安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2018年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32%。由于2016—2017年新区加大了资源与环境保护力度,提升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2018年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比2016年、2017年分别提高26.24%、15.19%。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环境的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20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此次修订,进一步巩固并完善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笔者从法律原则自身的变化和指导法律制度设计2个层面,对几项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在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方面,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约束性规定同时,突出无害化底线要求;在污染担责原则方面,进一步明确"污染者"内涵和其应承担的责任;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方面,明确了电器电子、铅蓄电池、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法律地位;在全过程管理原则方面,强化了对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监管及信息化监控的要求。还介绍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原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情况,以及在中国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