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总磷的主要监测方法。本文通过简要的理论、实验分析,得出采用该方法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等经验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3.
酸溶—钼锑抗光度法测定污泥中的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以硝酸—硫酸-高氯酸分解试样,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抗坏血酸混合显色剂测定污泥中磷的方法,在硫酸浓度0.4-0.6N和三价锑离子存在下,磷酸与钼酸铵反应形成磷锑钼杂多酸,该杂多酸在常温下被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钼蓝烙合物,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700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值为1.49&;#215;10^4L&;#183;mol^-1&;#183;cm^-1,磷量在0~60μg/5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15μg/mL。本法用于四种不同污泥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9~1.31%,标准回收率在99~105%之间。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消解时间对总磷测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硫酸钾氧化-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消解时间需保持30min,通过缩短时间的试验研究,确认消解时间由30min缩短至10min,总磷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7.
8.
9.
采用闭塞腐蚀电池和磷钼蓝比色法初步研究了磷的偏析对钢耐蚀性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含磷高,其闭塞腐蚀电池的电流小;有磷偏析的钢在闭塞腐蚀电池中会形成沿磷偏析方向的腐蚀沟槽,凸起部位含磷量高,凹下部位含磷量低;钢中的磷溶解下来之后,形成磷酸盐缓蚀剂沉积在钢的表面,减缓了阳极溶解速度。 相似文献
10.
11.
从污水处理厂运行实践出发,研究了混凝剂对活性污泥活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剂对微生物的影响程度:PAC〉三价铝盐〉三价铁盐,混凝剂用于生化段除磷时,铁盐投加量宜小于20 mg/L,PAC、三价铝盐宜小于10 mg/L。反冲洗污水排入生化系统对微生物无直接的抑制作用,但造成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组分比例增加,北区厂V... 相似文献
12.
13.
酸化液对厌氧释磷好氧吸磷速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序批式试验研究了酸化液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速率的影响。同一活性污泥混合液中聚磷菌的释磷潜力相当,混合液中挥发性脂肪酸越多则越有利于激发聚磷菌的释磷潜能。酸化液投加量越大,对应的混合液中聚磷菌的平均释磷速率也越大。当酸化液投加量为30 mg/L(以TOC计)时,聚磷菌的平均释磷速率达0.137 mg/(mg.d),是未投加酸化液工况的3.26倍。聚磷菌厌氧释磷过程中,活性污泥的MLVSS值逐渐增大,而MLSS值却不断减小,这是由聚磷菌释磷反应过程中聚磷颗粒和糖原的消耗,以及PHB的生成而产生的。碳源充足与否,对聚磷菌的平均好氧吸磷速率影响不大,研究各工况中,聚磷菌的平均吸磷速率在0.129~0.160 mg/(mg.d)内。碳源越充足,则聚磷菌在好氧吸磷反应持续的时间越长,因此,具有更强的超量吸磷能力。酸化液投加量为20 mg/L时(以TOC计),聚磷菌在好氧吸磷结束时,出水的SP浓度能减少到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4.
在作业环境宜人性评价中 ,评价因素众多且具有不同属性。为了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多地体现这些属性 ,且避免多指标权重难以确切分配这一弊端 ,本研究在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 ,将宜人性标准的各级别视为区间的概念 ,同时对分辨系数 ρ的取值进行了探讨以避免随意性 ,然后 ,按隶属度最大原则 ,确定作业环境宜人性等级。实例分析表明 ,该方法层次分明、简便实用 ,对作业环境宜人性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双氯芬酸(DFC)作为消炎止痛药物被广泛使用,从而在环境中大量释放。探究了DFC对生物除磷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DFC对生物除磷影响不明显,而高浓度DFC会严重抑制生物除磷。当ρ(DFC)为5 mg/L时,生物除磷效率仅为51%。研究发现高浓度DFC可抑制厌氧释磷,好氧吸磷以及胞内聚合物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合成。此外,高浓度DFC对生物除磷关键酶具有严重抑制作用。当ρ(DFC)为5 mg/L,反应系统中聚磷菌(PAO)的相对比例仅为19%,远小于空白实验组。 相似文献
16.
CaO_2对控制河道底泥磷释放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投加CaO2对受污染河道底泥进行原位修复,并通过底泥磷形态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将CaO2散点注射到底泥表层的修复效果最好,时效性最持久。同时,分析水体的ORP、DO等指标,结合底泥的磷形态和Fe3+/Fe2+比值的变化,说明CaO2的缓慢释氧可持续为微生物新陈代谢提供氧气,可作为微生物激活剂用来修复受污染的河道底泥。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温菌剂对堆肥指标的影响,实验采用对照方法,分别设计了不加菌剂(1号)、在堆肥开始时加入常温菌(2号)和高温菌剂(3号)、在堆肥物料升温至45℃左右加入高温菌剂(4号)四种处理方式,探讨发酵过程中堆肥温度、水分、pH值、NH4+-N、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显示:4号堆体升温是最快的,且4号堆体在各项堆肥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其他三组。说明后加高温菌剂能够加快堆肥的升温速度,更好地促进有机物的降解,提高堆肥的最高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期,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温阶段pH,减少氮素流失,提高污泥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18.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软件,以厦门市1999-2007年监测的SO2、NO2、PM10浓度监测值为研究对象,根据它们与厦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两要素,探讨厦门市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污染物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各样本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排序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环境监测分析中校准曲线的分类 ,拟合方法和应用范围 ,提出对拟合标准曲线可靠性检验的概念和方法。如 :相对剩余标准差 ,截距、斜率检验 ,失拟方差检验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监测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