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渭河水中有机物在几种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娟  钱会  康锦辉 《生态环境》2005,14(3):361-364
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渭河水中有机物在几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测得吸附常数,给出吸附等温线。对吸附等温线进行分析,发现已经吸附的有机物分子会影响土壤的吸附性质。同时数据的拟合表明,有机物在不同土样中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吸附常数和固相一水分配系数表明4种土样中河沙的吸附能力最强,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这是由于河沙中已经吸附的有机物最少,吸附位相对多,造成吸附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酚类化合物高效吸附剂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自制的吸附剂对苯酚、 4 氯酚、 2 4 二氯酚和五氯酚钠的吸附行为 ,以及pH值和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都能够较好地表述这四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行为 ;在pH 6 5— 7 5 ,投加量为 8g·l- 1 ,振荡平衡后 ,自制的吸附剂对苯酚、 4 氯酚、 2 4 二氯酚和五氯酚钠的去除率可以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丽洁  王敏 《生态环境》2008,17(1):245-248
为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采自山东的棕壤、黑龙江的黑土、陕西的黄棕壤和山西的褐土吸附Cu2 、Pb2 和Cd2 的特性及溶液pH、外加腐殖酸、溶液中重金属初始含量对吸附的影响.由振荡平衡法进行吸附试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溶液中重金属的吸光度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u2 、Pb2 和Cd2 含量的增大,4种土壤对Cu2 、Pb2 和Cd2 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溶液pH值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土壤性质和重金属特性的不同而不同.加入腐殖酸,4种土壤对Cu2 、Pb2 和Cd2 的吸附量明显减少.不同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4种土壤对Pb2 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 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Cu2 吸附等温线拟合的Langmuir 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的相关性不理想,对Cd2 吸附等温线拟合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4.
泥炭和褐煤对Zn^2+,Cu^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顾健民  丁德润 《环境化学》1996,15(4):343-346
利用天然有机吸附剂泥炭和褐煤对重金属离子Zn^2+,Cu^2+,Pb^2+的单组分水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对吸附模型,吸附时间,不同吸附剂投放量,金属离子种类等给予表征,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5.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对农药涕灭威,林丹和氟乐灵在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即红泥沟土、沙河士和百花山土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用平衡法和柱法测得了它们的吸附常致,给出了吸附等温线,并对测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曹罡  莫汉宏等 《环境化学》2001,20(4):362-366
介绍除草剂2,4-D在4种不同有机碳含量,不同pH值的土壤中吸附数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土壤对2,4-D原吸附等温线均符合非线形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其有机碳吸附常数的平均值为239.6,2,4-D的吸附常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土壤的pH值对2,4-D原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对于研究GDX系列的吸附规律和探讨吸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等温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孔分布性质以及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的性质。 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法和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非极性GDX—203和弱极性GDX—301对苯胺、邻甲酚、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亚甲基兰的吸附等温线。对亚甲基兰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在0—35ppm浓度范围内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苯胺、邻甲酚和苯甲酸的吸附等温线出现突跃和平台。两种GDX树酯的吸附等温线形状相似,吸附容量随溶液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GDX微球小孔孔壁引力场的迭加,当平衡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发生毛细孔内“凝聚”现象,吸附量急剧增加,吸附等温线出现突跃,实现结果表明GDX—203和GDX—301的吸附机理是一致的,树脂表面与被吸附的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2,4-D在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罡  莫汉宏  安凤春 《环境化学》2001,20(4):362-366
介绍除草剂2,4-D在4种不同有机碳含量、不同pH值的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土壤对2,4-D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非线形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其有机碳吸附常数的平均值为239.6.2,4-D的吸附常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土壤的pH值对2,4-D的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粒径沉积物对1,2,4,5-四氯苯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基本性质及其对1,2,4,5-四氯苯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沉积物所含天然有机质(NOM)质和量的不同,导致其对1,2,4,5-四氯苯吸附性能的不同.颗粒最细的沉积物因其主要结合聚合度较低的无定型腐殖物质,导致1,2,4,5-四氯苯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最低,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亲和力和吸附.解吸滞后现象也最弱.而颗粒最粗的沉积物因为含有一些煤炭和木炭等高比表面积的碳黑类物质,NOM聚合度较高,导致1,2,4,5-四氯苯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最高,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亲和力和吸附-解吸滞后现象也最强.而粒径中等的沉积物本身的性质和吸附性能介于颗粒最粗和最细的两种组分之间.  相似文献   

10.
Cr3+改性膨润土对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红  彭英春  栾兆坤 《环境化学》2003,22(4):369-372
研究了Cr^3 改性膨润土吸附苯胺的性能及适宜条件.结果表明,Cr^3 改性膨润土对苯胺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很快达到平衡,酸性和中性环境均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绘制了不同初始浓度下苯胺溶液在平衡浓度达国家工业废水第二类污染物三级排放标准和二级排放标准时,Cr^3 改性膨润土的用量和吸附等温线,并将吸附效果与原钙基膨润土、钠化膨润土和有机改性膨润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和水相间的平衡分配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常明  李铁 《环境化学》1998,17(3):205-211
本文从热力学平衡原理出发,推导出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相间分配系数的理论计算模型,并以苯酚,邻氯酚,2,4-二氯酚、五氯酚和苯胺的吸附实验数据为例,计算了它们在中性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形态下的分配系数Kd和Kdi。以及总体分配系数Kdo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和分配行为不仅与该化学物的pKa和存在形态有关。而且还取决于环境介质的pH。  相似文献   

12.
氯代苯及氯代酚类优先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测定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方法,对氯代苯及氯代酚类中的7种优先污染物,用经它们分别驯化的活性污泥对其好氧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pH、吸附时间、竹炭投加量、邻氯酚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对不同炭化温度(500℃、700℃和900℃)下烧制的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值有利于3种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其平衡吸附量均随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大而增加,相同条件下,吸附量的大小依次为q900℃q500℃q700℃;500℃和700℃炭化温度下烧制的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吸附时间为13h时基本达到平衡,而900℃炭化温度下烧制的竹炭的吸附则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min内即达到吸附平衡;3种竹炭对邻氯酚的吸附皆是一个吸热过程,实验进行的吸附温度下,其吸附量的大小依次为q40℃q25℃q15℃.  相似文献   

14.
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苯酚、2-氯酚、4-氯酚、2,4-二氯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性能.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是一个比较迅速的过程,经过6h的吸附即可达到平衡.pH值对酚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低pH值有利于矿化垃圾对酚的吸附.四种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4-氯酚>2,4-二氯酚>2-氯酚>苯酚.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等温吸附方程.四种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是酚在矿化垃圾有机质的分配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5种取代酚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为检验生物,以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分别测定了3,5-二羟基甲苯、2,3-二甲基苯酚、对氯苯酚、邻氯苯酚、2,4-二氯苯酚对淡水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及其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5种取代酚的剂量-效应关系都可用Weibull模型有效描述,从这些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2.69、3.08、3.43、2.81和3.66,可知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氯苯酚>2,3-二甲基苯酚>邻氯苯酚>3,5-二羟基甲苯.分别设计浓度等于各自之EC50和EC10的2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以及3个不同效应浓度比混合物进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发现,在所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各个混合物的剂量加和(DA)模型与独立作用(IA)模型具有相似的作用规律,其联合毒性既可用DA模型也可用IA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吕昕  张晓健 《环境化学》1998,17(1):34-37
本文研究了邻二氯苯 和邻氯酚生物处理过程中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通过测定等温吸附曲线,表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式:属于在疏水键力作用下的表面物理吸附,对难溶于水的邻二氯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机沸石对富里酸的静态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制备的有机沸石(SMZ),在HDTMA理论负载量为120%时,对富里酸的吸附去除效果最佳,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SMZ对富里酸的吸附去除.水中K^ 和Na^ 等金属离子对SMZ吸附富里酸的行为不产生影响,Ca^2 和Mg^2 等金属离子强化了SMZ对富里酸的吸附效能,苯酚和五氯苯酚减弱了SMZ对富里酸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动态法研究酚类在活性炭上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骏  陈诵英 《环境化学》1996,15(3):221-227
本文先研究了两种煤质活性炭对不同浓度苯酚酚和对氯代苯酚单组分溶液的吸附,应用固定床吸附动力学模型,非线性回归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数据,获得了酚类在活性炭上的扩散传质系数。结果发现,酚类的表面扩散系数DS强烈地依赖于入口酚的浓度,随着酚浓度的升高,表面扩散系增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for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2,4-DCP), 2,4,6-trichlorophenol (2,4,6-TCP), and pentachlorophenol (PCP) by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adapted to 2,4-DCP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2,4-DCP was completely dechlorinated within 4 weeks. After 18 weeks' incubation, 2,4,6-TCP was also completely dechlorinated and the residue of PCP was 0, 44.46, 51.96% at 0.5, 5, and 50 μg ml1 respectively. the 2,4-DCP adapted communities initially removed the ortho-chlorine from PCP of 5.0, 50 μg ml1, following an ortho < para < meta order of chlorine removal. Intermediate products were 3,4,5-TCP, 3,5-DCP, 3-CP (3-chlorophenol), phenol, benzoate and hexanoic acids, whereas PCP (0.5 μg ml1) indicated a preference for meta-chlorine removal.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2,4,6-TCP at three concentrations were 2,4-DCP, phenol, benzoate and hexanoic acid. These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GC-MASS spectrometry.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s, including sodium citrate (0.08 mM), sodium pyruvate (0.18 mM), sodium sulphate (0.14 mM) had a direct stimulatory effect on the dechlorination of 2,4,6-TCP and PCP after treatment for 4 weeks, but dechlorination was inhibited after 8 weeks.  相似文献   

20.
有机物在水/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宝梁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2,21(3):240-244
研究了苯酚、苯胺、对硝基苯酚等极性或可离子化有机物在不/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化学行为,定量描述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大小与改性时加入的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与配比有关。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40TMAB/60DTAB和40TMAB/200TMAB对苯酚的吸附,在低浓度时以表面吸附为主,在高浓度时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