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接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是支撑循环经济决策的关键,而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在传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LCSA)是重要决策支撑工具.近年来对可持续性评价的关注使得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及其在资源循环决策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LCC是有效的经济决策支撑工具.但是由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其他相关称谓与LCC术语上模糊,以及成本效益分析(CBA)等相关成本评估工具在方法用途上的类似,使得在实际研究中LCC的相关概念混淆甚至错误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如上研究背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旨在厘清LCC及相关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并为LCC以及LCSA在未来的研究提出实用性建议.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回顾了LCC的发展脉络,厘清了在人们对社会和环境问题关注下,LCC逐渐从普通的成本评估发展成为LCSA核心部分的发展路径.同时,使用Citespace对国内和国际2000-2017年LCC相关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图谱分析,发现和国内相比,国际期刊的LCC相关研究已经从概念探索和企业成本控制发展到了特定领域系统的成本优化研究.进一步,引入\"可持续性三支柱\"的概念来阐释LCSA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以及它与LCC的关系,然后区分了LCC的类似术语的定义和成本范围,并阐述了与传统CBA方法的差别.在此基础上,以欧盟VEEP项目为案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阐释了LCC的分析视角和计算过程.最后,对LCC在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扩大运用领域,标准化,研究方法间的结合,以及数据库和软件工具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低碳经济理论的内涵与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与主要技术对策、绿色农业视野三个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来综合分析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4.
生态标志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获得生态标志,是对产品环境性能的肯定,表明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性能达到了特定的要求,消费者也可直接根据生态标志图案购得自己喜好的环境友好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中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料采掘到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回用,维护,循环和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相关环境负荷的过程,大多数生态标志标准的确定都采用了生命周期的评价的方法,文章对生态标志的概念、发展状况、标准的确定性和生命周期评价等作了简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时,识别环境因素是一个主要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统一有效的识别方法。本应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命周期评价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起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借助于能源分析方法的“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发展成为具有基本概念和技术框架的环境管理工具。该研究方法已被企业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消费者组织所采纳,用于企业产品开发,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产品消费。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国际标准化正处于积极探索研究之中,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生态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蓬勃发展,在国家经济与高科技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投入产出与生命周期评价,分别使用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7.0中的Eco-indicator 98与IMPACT 2002+2种评价模式作为量化影响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根据Eco-indicator98分析结果,集成电路产业的各项环境影响中,重金属污染最高,其次为能源消耗、夏季烟雾、温室效应等;而IMPACT 2002+的损害评价结果显示,人体健康危害为集成电路产业最显著的环境损害,其次为生态系统质量、资源消耗及气候变化。在评估能源消耗与气候变化影响时,2种模式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依据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通过 《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对目标建筑—世博生态城低碳中心材料生产阶段、施工建造阶段、运行维护阶段、拆解阶段产生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分析了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足迹构成情况.核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材料生产阶段,占比为64.5%,其中钢材和水泥的碳排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蓝藻处理装备有蓝藻在线分离磁捕船、加压控藻船、深潜式高压灭藻器和组合式藻水分离装置。装备应用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识别典型处理装备的环境影响十分必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典型蓝藻处理装备为评价对象,分析装备生产和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情况,筛选出了导致环境负荷的主要阶段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4种装置的总环境负荷大小顺序为深潜式高压灭藻器<藻水分离装置<加压控藻船<蓝藻在线分离磁捕船。蓝藻在线分离磁捕船、加压控藻船、藻水分离装置在运行阶段产生的环境负荷较大,分别占总负荷的99.8%、96.6%和99.7%;深潜式高压灭藻器的环境影响主要发生在装备生产阶段,占总负荷的47.6%。加压控藻船和蓝藻在线分离磁捕船在运行阶段的高环境负荷来源于燃料消耗产生的污染物;电耗是造成藻水分离装置在运行阶段高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深潜式高压灭藻器在生产阶段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钢材的消耗。总体来说,深潜式高压灭藻器更具有环境效益,且兼具占地小、效率高等优点,是未来蓝藻处理装备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燃油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城市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以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是当前各国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北京于2011年启动了电动出租车推广计划.为比较北京市迷迪电动汽车和现代燃油车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Ga Bi4.4软件,选用CML2001和EI99影响评价模型对两款车的生产、使用和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针对汽车报废里程和电力能源结构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根据EI99评价模型,迷迪电动汽车环境影响总体上优于现代燃油车,尤其在削减化石能源消耗方面优势凸显,但在生态系统质量影响及人体健康影响方面却略有增大的趋势;利用CML2001模型对比分析得出迷迪电动汽车比燃油出租车在对非生物资源消耗、全球变暖以及臭氧层损耗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但在生产阶段尤其是动力系统生产方面在非生物资源消耗、酸化、富营养化、全球变暖、光化学臭氧合成、臭氧层损耗、生态毒性等生态环境影响却均有增大趋势.使用阶段电力生产是迷迪电动汽车非生物资源消耗、酸化、富营养化、全球变暖、光化学臭氧合成、生态毒性等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而现代燃油出租车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尾气排放和汽油生产,其中尾气排放是造成现代燃油车在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等方面影响潜值较大的主要原因;基于清单数据库,针对致霾因子影响分析得出,在2010年北京市电力能源驱动下,迷迪电动车明显增加了超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ds,VOCs)等因子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而同时降低了氨气(NH3)的排放量,使用阶段排放的差别是造成上述趋势的主要原因.对关键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报废里程以及清洁能源比例的增加,迷迪电动汽车相对现代燃油车的单位里程碳减排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清洁电力能源的使用可大幅降低迷迪电动汽车致霾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分析结果,为北京市电动车的推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唐红侠 《中国ISO14000认证》2011,(3):4-7,14
本文应用“专家估计”模型预测了上海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产生量,分析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特点以及上海市拆解处理能力现状,发现上海市目前的拆解处理能力无法满足2015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量的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了产品的资源循环模型。对干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命过程及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于电池的材料组成,提出了可应用于实践的干电池回收循环利用模型,计算出3种类型回收材料各自所占比重,为我国干电池回收业提供了决策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调整高碳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环保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水泥工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面临着CO2减排的巨大压力.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石灰石煅烧黏土水泥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低碳水泥.原材料黏土和石灰石与建筑废弃物中的渣土和再生微粉具有类似的组成成分.以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为基本框架,通过建立产品的清单分析,评价了利用渣土和再生微粉为原料制备的建筑废弃物复合水泥在环境和经济方面的潜力.结果表明:建筑废弃物复合水泥的单位CO2排放量相比现有水泥产品可降低24%以上,生产成本可降低至少19%.未来水泥行业纳入碳交易体系,将进一步拉大建筑废弃物复合水泥与现有水泥产品的成本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近代产业革命推动人类从经典低碳经济农牧业生产,走上以化石高碳能源为基础的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高碳经济和传统工业化道路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但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气候变暖生态文明三项负效应;文章阐述了美国和前苏联建成人类第一座规模化水电站和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开辟低碳能源的历史贡献,以及英国创建低碳经济、日本建设低碳社会和联合国环境署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行动对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刻影响,归纳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最后论述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指标,组成融合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的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佛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规划目标的设置是否对佛山十一五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分析规划末期的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贴近程度和差距,并从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循环型城市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