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等方式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洗手行为是切断暴露途径和降低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防控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于2020年2月25日—3月14日,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728个县(区)18岁及以上的居民,收集共计8 330名成人的洗手情形及洗手时长等信息,分析不同暴露情景下的洗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城市地区居民在洗手比例和洗手时长上均分别高于男性、农村地区居民.人群在一般暴露情景下的洗手比例较高,而对于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暴露情景(如咳嗽或打喷嚏后、接触他人后等)的洗手率(分别为73.6%和83.9%)排名靠后,说明人群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有待深入理解;在洗手时间上,根据WHO规定的洗手时长标准(20 s),仅有41.7%的人群洗手时长合格(大于20 s),城区居民洗手时长的合格率(42.0%)显著高于农村地区(39.7%);总体上,具有外出经历的人群洗手比例较未曾外出的人群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地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显著影响居民的洗手行为,但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37.2%)最低,反而疫情最轻的地区居民的洗手时长合格率(43.6%)最高,说明居民的洗手行为可能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于非疫情期间而言,疫情期间我国居民洗手行为发生率提高,洗手时长合格率提高,但是仍然水平偏低.应提高居民洗手行为意识,科学地执行洗手这一防护措施,相关政策制定以及个人防护应当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洗手行为的防疫作用.   相似文献   

2.
防止“非典”从科学洗手开始。如何洗手难道人还不会吗?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科学洗手这样的老话题,还真有不少学问。请看一下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怎么讲。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要特别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这绝非小题大做。据报载,某医院随机抽取的5位医护人员手的菌群调查显示,洗手前平均每平方厘米皮肤表面所含杂菌数为68.2个,经过用普通肥皂流动水洗手3次后,检测杂菌数为零。在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在洗手时陷入了误区:一是不愿洗手。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身体棒、抵抗力强,满足于“眼不见为净”,没有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二是简单擦手。由于不具备洗手条件,或因没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吃东西前,或用手绢、手纸,或用衣襟、袖口随便擦一下就吃。三是盆水洗手。乍一看,确实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时盆里的水已弄脏了。四是不用肥皂洗手。有的人虽然用流动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手液,远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五是只洗一遍手。有的用流动水洗手时,虽然也打了肥皂,但刚刚搓出点泡沫儿来,就马上用水冲掉了。由于泡搓时间短、冲洗遍数少,仍不符合科学洗手的基本要求。遇到以下10种情况需要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  相似文献   

3.
陈竽秀 《环境》2013,(12):72-73
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许多公共场所提供的免费洗手液细菌严重超标,洗手这一原本为了健康的行为如今却可能带来致病的隐患。人们突然发现,看似简单的洗手原来也有很多学问。  相似文献   

4.
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预防至关重要。在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制定了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措施,进而对管理和人因的安全干预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假设;基于理论假设,考虑项目级和班组级安全氛围、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人因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展开相关的干预试验,建立了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的机理模型,并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管理安全干预和人因安全干预对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产生0.171和0.160的正向影响,但管理安全干预比人因安全干预的干预效果好;②管理安全干预实施后,项目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③人因安全干预实施后,班组级安全氛围的提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减少较为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要重视采取多方位综合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食物浪费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威胁着粮食安全,更导致了全球居民的福利损失。食物浪费是消费者行为选择的结果,且消费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描述性规范影响的,那么消费者对干预信息的吸取(描述性规范)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有待进行研究。因此,论文运用随机干预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信息干预过程中存在对干预信息接收度的问题,当我们试图去干预消费者时,被干预的消费者有多达41.38%的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干预信息;在餐馆有相关信息提示的就餐环境下,信息干预对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是有效用的,具体表现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干预信息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MKJ型静电空气消毒洁净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幸珠  吴吉祥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71-173,175
应用工业电除尘的原理,采用正离子浸润来菌和镜象力荷电吸附除菌,只考虑细菌尘粒的粒径,不考虑其生物性的技术路线,设计了一种小型组合式静电场装置,配以高频高压恒流电源室内空气洁净器,面面积20m^2,高3m的室内使用可达到1万级洁净度(0.5μm粒子浓度〈350个/L)。医院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具有在有人场合下连续消毒除菌和去除异味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食物浪费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威胁着粮食安全,更导致了全球居民的福利损失。食物浪费是消费者行为选择的结果,且消费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描述性规范影响的,那么消费者对干预信息的吸取(描述性规范)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有待进行研究。因此,论文运用随机干预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信息干预过程中存在对干预信息接收度的问题,当我们试图去干预消费者时,被干预的消费者有多达41.38%的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干预信息;在餐馆有相关信息提示的就餐环境下,信息干预对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是有效用的,具体表现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干预信息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市卫生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抓紧医院污水的治理,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重庆铁路医院,是一所拥有4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每日排出150余吨污水(夏季可达300余吨)。早在1976年该院结合病房改造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并针对污水中主要含大量病原体的特点,采用一级加氯消毒的处理工艺,并设有专人管理。污水每日集中处理一次,污泥排入干化池内,定  相似文献   

10.
腐殖酸极性与有机农药吸附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的方法对腐殖酸(HA)进行了结构改性处理,并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电位滴定仪对改性前后的HA进行了表征;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了HA改性前后对有机农药甲基对硫磷、西维因、克百威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水解处理使得HA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减少,肟化处理使得HA的C=N结构增加,氧化处理使HA的芳香环发生开环反应、-COOH基团增加,肟化和氧化处理均使得HA极性增强;有机农药甲基对硫磷、西维因、克百威通过分配作用吸附于HA,分配系数Kd与HA有的机碳含量成正比,HA的极性越强,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11.
医院的病房和旅馆的客房,在那里集结着大批急盼康复、求医治疗着的病人以及国内外的旅客,理应是非常安静的地方。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也采取了一些保证医院和旅馆安宁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医院和旅  相似文献   

12.
王红英 《福建环境》1999,16(2):23-24
医院污水主要来源于病区化粪池,门诊,急诊,病房,洗衣房等部门。过去,对医院污水多采用液氯法和次氯酸消毒法。从多年的实践运行看,存在不少问题。该文提出了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新方法,分析了环境效益与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医院医护人员的手携带有葡萄球菌被认为是病人间传播疾病的主要方式,因而在感染控制措施中强调要经常洗手以预防这种传播。此外,医务人员最常使用的听诊器,由于接触许多病人,是又一可能的感染传播媒介。早在20年前,即已发现听诊器上藏匿有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的实验设计,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定。干预实验是以讲座方式向被试讲解主观幸福感有关知识,并开展主题为"获得幸福,美好生活"的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心理咨询。结果:实验班总体幸福感量表后测得分与前测存在显著差异,而控制班前后测无显著差异。结论: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几种常用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污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医院室内空气真菌污染会影响医护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健康,其影响程度不仅与空气真菌的种类和浓度有关,还与真菌气溶胶粒径及分布特征有关,不同粒径的真菌气溶胶影响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不同.本研究对重庆某综合医院的普通病房进行空气真菌取样,系统分析了病房空气真菌浓度、种属及粒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病房空气真菌浓度与病人患病类型及人员密度无关,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湿度与季节变化.冬夏各科室病房真菌粒径分布特征大致呈正态分布,粒径的百分比从Ⅰ级~Ⅲ级各级所占比例逐渐增大,Ⅲ级~Ⅴ级所占比例总体最大,Ⅴ级~Ⅵ级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冬夏不同科室病房的空气真菌孢子中值直径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孢子的中值直径小于3.19μm.病房冬夏优势菌属基本相同,主要为青霉属、曲霉属及交链孢霉属,与其它建筑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病房空调系统设计应提高对粒径为1.1~4.7μm真菌孢子的过滤效率,病房的日常卫生维护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抑菌除菌方法和设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一例青春期唐氏综合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问题行为原因。笔者采用忽略促进、代币法、差别强化等行为改变技术对其青春期的情绪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希望为唐氏综合症儿童青春期的情绪与行为训练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伦理观对人类环境行为的影响和人类中心主价值取向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提出纠正人们环境行为途径: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并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9.
在构造出反映企业排污行为和若干环境管理手段的统计特征量的基础上,提出以统计特征量之间的回归分析来定量化研究环境管理手段对企业排污行为调控力度的方法.对1993 ~1997年度镇江市26家COD 重点排放企业的研究表明:排污收费、环保补贴、执法检查、行政干预4 种环境管理手段都对企业的 COD 排放行为起到了明显的调控作用,调控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环保补贴、排污收费、执法检查和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伦理观对人类环境行为的影响和人类中心主价值取向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提出纠正人们环境行为途径: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并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