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高浓度粉尘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强度大、产尘尘源多、粉尘浓度高,因而对尘毒的治理难度大。为此,提出了治理的总体思路、防治方案并在几十个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粉尘监测、防治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缩短设备、仪器使用寿命,是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粉尘监测与粉尘防治是解决粉尘问题的两个有效且不可分割的手段.介绍了井下粉尘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总结了目前粉尘防治的四种思路:减尘、降尘、排尘、隔尘,提出减尘是粉尘防治最根本的方法,并详细论述了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展望了粉尘监测、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期望为我国煤矿粉尘监测、防治工作及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煤矿井下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和对井下空气污染的状况,提出针对井下各产尘源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法,通过对粉尘污染的治理,改善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矿工职业病发病率和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无组织尘源的污染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措施,并介绍了治理无组织尘源污染的具体实 例。  相似文献   

5.
对无组织尘源的污染进行分析 ,提出治理措施 ,并介绍了治理无组织尘源污染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6.
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及防尘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呼吸性粉尘对矿井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煤矿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等进行分工种个体性的全尘和呼尘监测,测定了各工作面粉尘(全尘和呼尘)的浓度、粉尘分散度和SiO2浓度。其结果表明:全工班呼吸性粉尘测定的方法更加真实可靠,更真实地反映了呼吸性粉尘对井下各操作工种的致病危害,测得的各工作面各工种的呼尘浓度均高于国家标准。通过数据的分析以及工人的建议,提出了一些新式的、有效的防尘措施来降低呼吸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矿主要灾害有瓦斯、顶板、冲击地压、火灾、水害、尘害、热害等。其中,瓦斯事故危害性最高,被冠以煤矿“第一杀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加强本县石英砂加工行业防尘监督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对石英砂实施系列粉尘水淋除尘治理措施,治理后的粉尘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对石英砂一级破碎、二级破碎机水淋除尘,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生产设备粉尘治理前后作业岗位矽尘总浓度TWA进行采样检测,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共检测6个企业粉尘作业岗位,治理后各岗位的矽尘浓度均低于治理前(P<0.001)说明治理效果明显。结论:采取水淋除尘设备治理后矽尘控制效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9.
在对W3709综采工作面产尘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工作面产尘源分为落煤扬尘、落煤冲击产尘及割煤产尘3类。对采煤机顺风割煤与逆风割煤时粉尘运动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工作面产尘特点与粉尘运动规律,提出了包括煤层注水、采煤机割煤产尘治理与控制以及支架处粉尘治理一套完整的综合防尘系统。通过现场应用,工作面粉尘在原有设施降尘基础上降低86%以上,降尘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该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井下粉尘危害是金属矿山开采重大职业危害之一,粉尘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及职工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一些金属矿山开采企业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过大。针对不同尘源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措施,有效降低粉尘浓度,扼制粉尘量,减少粉尘危害,是金属矿山转井下开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输煤皮带转载点粉尘污染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粉尘控制技术。以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煤矿为例,以气固两相流理论的颗粒轨道模型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粉尘扩散规律,三维数值模拟皮带转载点的粉尘逸散规律。根据粉尘颗粒在皮带转载点的运移规律,提出了闭环回旋控尘技术,通过气固两相流和颗粒碰撞理论的三维数值模拟对该技术的控尘机理进行研究,并在木瓜煤矿进行试验应用。结果表明:闭环回旋控尘技术能有效控制粉尘扩散和降低粉尘颗粒动能,其降尘效率达到88%以上,同时,该技术无需任何动力,是未来节能型除尘产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工班的煤矿呼吸性粉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大流量工序定点短时测尘结果与工人实际接尘情况存在差距的问题,本文以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煤矿的综采、综掘、炮掘工作面为主要监测点,应用全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进行测尘。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累计百分比等统计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现有防尘措施从改善工人实际接尘情况的角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有利于矿山管理者有的放矢地采取防尘措施,减少投资,提高效率,确保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流量工序定点短时测尘结果与工人实际接尘情况存在差距的问题,以山西潞安集团漳村煤矿的综采、综掘、炮掘工作面为主要监测点,应用全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方法进行测尘。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累计百分比等统计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现有防尘措施从改善工人实际接尘情况的角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将其结果与大流量短时间断性测尘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差异根源,发现全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法有利于矿山管理者有的放矢地采取防尘措施,减少投资,提高效率,确保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4.
凡是参观过大连重型机器厂铸钢车间的人,没有不称赞这个车间粉尘治理工作的。原机械工业部把该车间树为样板,外国朋友也夸赞是达到了世界第一流水平。每当听到这些令人愉悦的赞誉时,厂里的工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俞克家工程师和他的伙伴们。 早在建国初期,铸钢车间就开始进行尘害治理,但直到60年代以前,也没有搞成功一项防尘设施。车间里烟雾弥漫,砂尘飞扬,粉尘浓度高达100~1000毫克/米3。1958年前入厂的老工人有260余名得了矽肺病。 俞克家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铸造专业,1964年来到厂劳动保护科专搞尘害治理工作。当他看到象石头一…  相似文献   

15.
正井下粉尘危害是金属矿山开采重大职业危害之一,粉尘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及职工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一些金属矿山开采企业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过大。针对不同尘源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措施,有效降低粉尘浓度,扼制粉尘量,减少粉尘危害,是金属矿山转井下开采的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将结合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兰尖铁矿尖山采场露天转井下开采的实践经验,阐述在巷道掘进及挂帮矿回采过程中如何减少粉尘危害,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对我国部分煤矿采煤工作面粉尘状况的调查,测试和煤矿粉尘粒度分布分析结果。通过测试分析证明,不同煤种的煤被外部能量破碎时,它的产尘量、产生的粉尘的粒度分布及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不同;各种煤直接破碎产生的粉尘和矿井空气的浮游粉尘的粒度分布均符合罗辛——拉姆勒(Rosin——Rammlar)分布规律;采用一般常规防尘措施(如煤体注水、洒水、喷雾降尘等),对粒度较粗的粉尘有一定降尘效果,可改善粉尘作业环境,而对工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果不显著,造成矿井浮游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含量增加。为此,今后防尘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性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对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高的防尘措施,大幅度降低矿井中呼吸性粉尘.使煤矿尘肺病发病率有较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尘肺病是目前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近几年采,煤矿综合防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后,通过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及乡镇煤矿停产整顿,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防尘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防尘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防尘设施,普遍开展了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率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煤炭开采环境条件差、产尘环节多、粉尘治理难度大、对粉尘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粉尘危害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和保障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综放工作面转载破碎点提出有效的防尘措施,从宏观上研究PM5和PM10粉尘的分布规律。在进风顺槽内靠近煤壁侧布置10个测点,对PM5和PM10粉尘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转载破碎点几何模型并解算,将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到了转载破碎点及周围工作空间的整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转载机周围无论是呼吸性粉尘和还是可吸入粉尘变化都比较稳定且产尘较多,破碎机周围呼吸性粉尘的产尘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扩散较慢使粉尘不断积累;前溜和后溜周围可吸入粉尘的占比相对较高,同时受风流影响,前后溜中部和后溜处粉尘质量浓度升高明显;实测和模拟结果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高浓度粉尘主要集中于离地面1 m左右,且一直蔓延到整个进风顺槽和工作面;转载机机头1 m处、破碎机处以及前溜和后溜处是综放工作面进风顺槽转载破碎区域的主要起尘点,且以呼吸性粉尘和可吸入粉尘为主,治理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循环减灾理论及其煤矿循环减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循环减灾是在矿业开发中,针对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复杂、灾害多的实际,尽可能少采或不采目前条件不允许的煤炭资源,如必须开采则应减少危险源,综合利用、综合开发,把对煤炭开采有害的资源利用起来,化害为益,变废为宝,把目前认为无用的东西利用起来治理灾害,以废治害,从而实现资源开采最少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充分化,煤矿生产灾害发生最少化。煤矿循环减灾的典型模式有化害为益模式和以废治害模式两种类型。化害为益模式中包括把煤矿瓦斯作为资源的先抽后采、边抽边采模式和充分利用地热,变热害为热能模式。以废治害模式中包括煤矸石井下直接用于采空区充填模式和粉煤灰回收利用模式。循环减灾是一种从根本上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措施,在全国煤矿企业实施循环减灾对于遏止目前煤矿事故多发势头,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采机组隔尘风帘的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受民用建筑大门空气幕的启发 ,将“洁净空调技术”中的“洁净棚理论”,创新并应用于综采工作面的防尘工程 ,设计了能阻止采煤机在截煤过程中产生的呼吸性粉尘向司机处扩散的隔尘装置——风帘。此革新装置的原理和作用是以形成透明的“空气幕墙”将采煤司机工作区与采煤机截煤区分隔 ,阻止呼吸性粉尘向司机处扩散。在邢台矿务局葛泉煤矿 132 6综采工作面进行的现场试验表明 :该装置对呼吸性粉尘有较好的隔尘效果 ,平均隔尘效率为 72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