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   总被引:90,自引:7,他引:83  
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至今尚没有一个客观的描述。针对该问题,论文对1949~2003年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耕地数据系列进行分析,认为统计数据存在问题较多的时期为1960~1985年,并采用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进行了分时期的反演,对于1986~1996年间的耕地数量则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统一到1996年的结果再进行反推,由此重新刻画建国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在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缓慢下滑,1999年后由于生态退耕等原因引起耕地数量迅速减少,由此导致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在经过一段快速的大规模生态退耕时期后,中国生态退耕速度将逐步趋缓,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将会成为影响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问题,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势必将贯彻下去,预计2010年后中国的耕地资源数量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根据1977年大气净化法修正案(PL-95-95)的规定,美国环境保护局要求美国科学院对以下两项任务进行研究:(1)大气飘尘的特性和对公共卫生及福利影响之间的关系;(2)大气飘尘控制技术的适用性。1979年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大气飘尘”一文中,论述了大气飘尘对人类健康及福利的影响;而1977年该委员会在“能源及气候”一文中,介绍了大气飘尘对全球气候的潜在性的影响。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大气飘尘控制的最新报告,介绍了大气飘尘的环境浓度、污染源及大气飘尘控制技术的一般知识,意在评价大气漂尘控制技术的适用性。一定化学组成及粒径的粒子对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1960s到2000s年间东海长江口附近海域(30.5~32°N,122~123°E)的营养盐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历史变化趋势。其中根据1959~1960年,1985~1986年和2002~2003年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数据,发现50 a来,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差异不大,均呈现出春夏低,秋冬高的季节变化趋势,其中2002~2003年四个季节之间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其它两年略小。从1960s~2000s年的历史变化可以看出,调查海域的DIN含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但是在2000年以后,DIN的年平均含量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18μmol/L。DIP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浓度范围维持在0.39~0.60μmol/L之间。SiO3-Si的年平均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就营养盐组成变化来说,DIN/P比例和Si/DIN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反,DIN/P比例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Si/DIN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生物数据表明从1980s以后该海域赤潮优势种有从硅藻演变为甲藻的趋势,结合营养盐的变化分析认为过量的DIN和持续升高的DIN/P是造成这一藻种长期演变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20年闽江福州段水域悬浮物时空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同步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闽江福州段的悬浮物遥感模型,结合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分析了闽江福州段水域在1986~2006年间悬浮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悬浮物定量遥感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揭示研究水域长期的水质变化规律.总体而言,闽江福州段的悬浮物浓度在这20年间稳中有降,悬浮物浓度不变和浓度下降的水域面积比例分别占到35.59%和45.79%.而高悬浮物浓度的水域面积所占比例则从8.52%下降至0.13%,整体水质趋于好转;但仍有局部水域的悬浮物浓度在此期间呈现上升的趋势,水质有所恶化,这主要是受到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污水直接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研究   总被引:65,自引:9,他引:56  
利用“三江源”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2-2004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情况。研究表明:近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温普遍升高,年及夏、秋季降水量的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变化表现出不同季性,四季及年蒸发量变化呈逐年增大趋势;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出现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蒸发量在1986-1988年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全球升温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上的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是“三江源”地区气候出现暖湿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飘尘浓度是表明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监测飘尘浓度已为环保部门列为重要监测项目。称重法是最简单的常用方法,其缺点是难以自动监测。光电法、静电法和辐射测量法各有特点,不足之处是测量结果随着飘尘组成和物理性质而变化。应用β射线在物质中衰减原理测量飘尘浓度,其结果与飘尘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无关。应用该原理建立的方法颇多,使用的β放射源有~(14)C、~(89)Sr—~(90)Y、~(85)Kr和~(147)Pm,使用的探测器有GM计数管,硅面垒和GaF_2(Eu)。本文使用~(147)Pm和GM计数管建立飘尘浓度测试方法,灵敏度4μg/cm,被测飘尘粒度10μ以下占96%,10~15μ占4%,仪器具有连续自动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飘尘污染是大气污染重要的方面,飘尘污染控制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大气漂尘的性质、危害和污染防治对策问题.从人们重视程度,飘尘脱除的技术难度及粉尘的爆炸对飘尘量增加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飘尘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分析了飘尘的性质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从重金属成份浓缩性,表面积增大和多孔性,吸附性,润湿性和爆炸性等方面分析了飘尘的环境影响,并在分析飘尘危害的基础上,提出飘尘污染防治措施.提高人们对飘尘污染认识,控制飘尘污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遥感手段研究了长江上游老君山项目区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土壤侵蚀类型,分析了土壤侵蚀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项目区从1990~2000年间,土壤侵蚀呈现出加重的趋势;2000~2007年;土壤侵蚀又表现出减缓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自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小流域治理工程,使得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日本关东冬季飘尘酸度及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量酸碱滴定方法测定日本关东地区冬季高浓度飘尘的酸度,估算了飘尘对酸性降水的缓冲能力,并对飘尘水溶性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飘尘的酸性很强,H+浓度在24neq/m3以上,是我国北方城市飘尘的几千倍,这表示该地区大气环境已严重酸化,可能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飘尘的水溶性离子组成与我国飘尘截然不同,飘尘中cl-浓度很高,SO42-、NO3-的浓度也较高,说明飘尘主要来自人为源,NH4+浓度则占全部阳离子80%以上,飘尘的这种组成也是非常特殊的。  相似文献   

10.
位于四川重庆市南桐矿区的东林煤矿矸石山于1964年正式使用,开始以堆放白矸石为主,1965年起堆放混合矸石,该矸石山于1966年开始自燃起火,老矸石堆1979年基本燃尽。新矸石堆与老矸石堆紧邻,1982年发现火点后,该矿采用水浇法对矸山石进行灭火,即采用移动水管冲浇矸石山,试图降低矸石山内部温度及利用水的冲力减少矸石间的孔隙率、隔绝空气。然而实际情况是矸石自燃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加剧趋势。1984年矸石山表层出现火堆、火苗和大量青烟,1986  相似文献   

11.
从水循环的角度对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进行表征 ,并在GIS技术支持下 ,对中国东北区天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结合东北区 1986~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 ,揭示了东北区天然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956~2001年间 ,东北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1991.52亿m3,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且水资源变化具有33a、11a和 4a周期 .1980~2001年间 ,东北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和年际间的变化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变化表明 ,需在分布式生态 水文机理剖析的基础上 ,对中国东北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科学调整 ,以使得在人类活动剧烈干扰的环境背景下 ,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仍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  相似文献   

12.
目前,飘尘的污染,已为各方人士所关注。我们将近年来以连续自动监测仪器获得的部份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试就上海市区飘尘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水平,作初步探讨。一、测点布设与测定方法 (一) 监测时间 1986年至1989年5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锡林郭勒草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1986~2010年气候变化规律,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25年间锡林郭勒草原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率为0.054℃/a;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减少率为-2.33mm/a。气候变化对NDVI值具有显著影响,且有一定时滞性;植被受降水的影响大于温度;荒漠草原对气候变化响应程度较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厦门市五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分析了厦门市1987年-2006年间各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各地类在各年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飘尘随呼吸进入人体可引起或加重人的呼吸道疾病,动物吸入飘尘后肺的防御机能降低。我国已订有飘尘卫生标准,主要依据是飘尘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而对飘尘毒性研究较少。飘尘对动物肺组织的损伤已有报道,但飘尘对实验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研究很少。本实验给予金黄地鼠气管内一次注入飘尘溶液,观察染毒飘尘后不同时间肺部病理变化,为探讨飘尘对实验动物肺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资料。材料和方法1.飘尘的采集和制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上海某住宅区飘尘于玻璃纤维滤膜,将含尘滤膜用蒸馏水浸泡后,经超声振荡、过滤和真空冰冻干燥而得飘尘颗粒。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洪涝灾害响应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根据1986年和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详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根据1991年汛期(5~9月)降雨,分别计算了1986、1996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较了二期产水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水位连续偏高的原因,进而分析洪涝是如何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作出响应的。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耕地面积快速减少和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太湖流域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加,洪涝过程缩短,增加的产水分布在流域的上游,加重了流域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竺乃恺用诱变性测定来检验环境因素的潜在致癌性,以其强度表示和比较总的生物毒性和污染程度。并认为,这样做比单一致癌物浓度表示污染程度更具有代表性。他们用上述方法研究了大气飘尘,并测定了北京不同类型地区大气飘尘的诱变性。结果表明,飘尘中存在有直接致突变物和代谢致突变物,其诱变性强度上污染程度、典型致癌物的含量及肺癌的发病率相关。并且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城关区2000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2000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质量浓度及飘尘的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春季该地区TSP及飘尘的污染十分严重;TSP的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为双峰型;粗粒子在飘尘中的比例比较大;气象条件、人为活动规律对TSP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飘尘的粒径分布规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1986~2008年中国区域环境质量变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处理能力和单位土地面积的污染物排放量等方面选取中国28个省市区的18项环境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标准差、Mann-Kendall和聚类分析法,研究1986~2008年间中国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及格局变化.研究表明,这期间中国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呈现波动缓慢上升,分为1986~2000、2000~200...  相似文献   

20.
尚鸣 《环境导报》2001,(6):35-36
核炸弹———飘尘污染带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城市建筑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楼大厦不断兴建,喜迁新居的市民不仅可以享受充分的阳光,而且俯瞰远眺还可以增添生活乐趣。大家常赞口不绝,“高层住房好,眼前豁亮,空气清爽”。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事实上,在9~10层以上(约30~50米)的大气中有条飘尘污染带,会对高层住宅居民的健康构成危害。一般来说,直径小于10微米的烟尘微粒,由于可以在大气中长时间飘浮,人们称其为“飘尘”。飘尘有害主要是因为各种有机或无机的烟尘微粒,可以随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刺激气管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