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瑞典的四大湖泊,维纳恩湖、韦特恩湖、梅拉伦湖和哈马伦湖,都属于构造成因,具有多种方向的断层裂缝,极大地影响着湖泊底部的地形特征与次级湖盆的形成.这四大湖泊都多次受到冰川活动的影响,其中最近一次冰川活动大约在10000年前开始从瑞典中部退缩.同时,这四大湖泊之间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湖泊的形状、大小以及流域面积和湖体大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湖泊中与水生生物有关的一些过程,包括水量平衡、滞水时间、水温、各大湖次级湖盆之间的水交换及其内部水流运动等.并以维纳恩湖为例,讨论了污染、水交换和养分保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70年代,对瑞典的维纳恩湖、韦特恩湖、哈马伦和梅拉伦等四大湖泊进行了红外摄影航空测量.沿这些湖泊的小坡度梯度区域,挺水植物群落漫延数百米宽,而在较深坡度区只有几米宽.因为梅拉伦湖分成几部分,因此拥有很长的岸线,促进了水陆交界区域植被的生长.由于存在很多的掩蔽条件,睡莲以及其它浮叶的和自由漂浮的植物十分丰富.露出水面的和浸在水下的大型植物在寡营养的韦特恩湖最北端茁壮生长.在维纳恩湖无掩蔽的湖滩占多数,掩蔽的湾和半岛生长着过盛的芦苇.在哈马伦湖浅水区,单一的芦苇丛Phragmutesaustralis占主导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对梅拉伦湖和维纳恩湖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其变化可能与地下水层的波动有关.自第一次调查以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芦苇和睡莲在各湖泊的掩蔽区蔓延,而在深水边界区的芦苇的生长在减少.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梅拉伦湖、哈马伦湖、韦特恩湖和维纳恩湖等大湖泊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变量一直处于监测之下.20世纪70年代政府出台了一些减少磷和工业废品排放的措施,于是水体磷的含量降低了90%~95%,结果大多数污染湖盆磷的浓度减少了一半.体现在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是夏季蓝藻细菌、春季硅藻和隐鞭毛藻的生物量迅速降低,另一个反应是藻华期变短,生长季节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均匀度增加,浮游植物群落内物种数量和组成发生变化.此外,大湖泊物种丰富度相应与湖泊的特征有关.本文对湖泊中有毒蓝藻细菌的发生作了介绍,结合哈马伦湖和梅拉伦湖的藻华,确定在13~0.1 μg/L之间的微藻素最大和最小值;给出利用浮游植物作为监测指标确定水质量变化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人类接触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主要来源于食物.本研究分析了来自37个国家的64份黄油样品中的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多氯联苯同类物(PCBs),六氯苯(HCB)和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从而估计其在全世界的污染状况.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黄油中的有机卤素污染物的存在状况进行估计,探寻地区差异,并且对黄油中的PCDDs/Fs和类二恶英PCBs的毒性当量(TEQs)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韩国黄油中的PCDD/F浓度最高,平均1.4pgTEQ/g脂重(l.w.),额外还有0.55 pg TEQ/g脂重来自非原多氯联苯和单原多氯联苯.比利时黄油中的PCDDs/Fs和PCB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3和1.2 pgTEQ/g脂重,但是来自比利时的黄油中有一份的TEQ水平高达4.0pgTEQ/g脂重.来自葡萄牙的5份黄油样品中有3份的PCDD/FTEQ水平较高.欧洲黄油中∑PCB的水平比来自世界其它地区的要高一些.CB-153平均占到总PCB含量的22%(SD 6.4,变异系数为29%).总体上来说,PCBs占到总TEQ值的大约60%,这其中CB-126占了大约一半.这表明类二恶英PCBs在总TEQs中占有重要份额.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的黄油样品的HCB水平最高.南半球地区黄油的HCB通常比较低.来自东欧国家的黄油样品的∑DDT浓度比较高,特别是来自乌克兰的样品,其次是一些来自俄罗斯、巴西和美国的样品.  相似文献   

5.
渤海沿岸底栖贝类体内微污染物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以确定渤海沿岸站位底栖贝类体内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范围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岸贝类体内Cd的含量普遍较高,而As、Hg和Pb的浓度水平大多较低.辽东湾沿岸贝类体内检测到较高的DDT显示附近区域有新的DDT输入.PCBs的生物残留量以莱州湾近岸为最高,其次是渤海湾近岸;酞酸酯的生物残留主要出现在莱州湾和辽东湾沿岸站位.渤海沿岸大部分站位贝类体内DDTs组份含量已超出相应的USEPA人体健康和野生动物的质量基准,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介绍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步骤,构建了淡水生物对DDT和林丹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DDT和林丹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the 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DDT和林丹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对DDT和林丹的敏感性,以及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HC5值分别为1.70μg·L-1和5.96μg·L-1 ,DDT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大于林丹.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μg·L-1时,对生态系统仅有轻微影响,而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00μg·L-1时,将有81.5%的物种受到DDT的危害,或有68.1%的物种受到林丹的危害.不同类别生物对DDT的敏感性从甲壳类、昆虫和蜘蛛类到鱼类依次降低,对林丹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昆虫和蜘蛛类、甲壳类、鱼类.与林丹相比,DDT对淡水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以及甲壳类和鱼类的生态风险较大,而对昆虫和蜘蛛类,林丹与DDT的生态风险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三岔湖沉积物揭示的湖泊营养化进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0Pb和137Cs定年基础上,研究了三岔湖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垂直和水平变化格局,揭示了三岔湖沉积物的特性、沉积速率、碳氮磷变化格局与人类活动和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三岔湖不同时期沉积物的TOC、TN、TP与三岔湖水质呈现同样的变化格局.建库初期三岔湖水质为贫营养状态,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质不断恶化.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碳氮磷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工、农、渔业、旅游业等人类活动导致三岔湖湖泊营养化进程加快.控制人类活动的强度是改善湖泊水质的关键.网箱养殖是三岔湖沉积物中磷的最重要来源,停养后沉积物中磷含量的下降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特点,低剂量POPs长期暴露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自身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解博鳌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OPs的污染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这3种典型POPs的含量,讨论了POPs的分布和来源,并应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和平均可能影响浓度商法(M-PEC-Q)这3种不同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中∑PAHs、∑OCPs和∑PCBs含量(以干重计)分别为4.58~367.50、 3.99~175.30和ND~2.89 ng·g-1,整体分布呈现出向海方向逐渐增加的趋势.POPs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PAHs的来源主要为木材和煤等的燃烧;OCPs中六六六类主要为林丹的输入,历史陆源输入已完全降解,滴滴涕类以传统DDTs类农药为主,且有持续的DDT输入;PCBs以五氯联苯为主,可能来源于航运过程中早期船体底部油漆的释放以及...  相似文献   

9.
南极阿德雷岛企鹅(2003和2006采集的两只企鹅机体组织)中检出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分析测定了头颅、脂肪、肌肉、骨质和尾臀腺中的PCBs和OCPs。脂肪和尾臀腺中的有机氯含量比其他组织要高得多,(PCB含量范围为(126.9~277.0)×10-9;HCB为(43.2~197.0)×10-9;ΣHCH为(0~20.7)×10-9;ΣDDT为(79.4~110.1)×10-9。同时测定了企鹅、贼鸥和巨海燕蛋卵中的有机氯残留,结果显示,企鹅卵中检出POPs含量要远低于贼鸥和巨海燕。对卵样的PO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鸟种POPs积累水平的差异取决于不同鸟种的生态习性,如活动范围、迁徙距离、觅食习性等。另外,对海鸟栖息地粪土样进行的研究发现POPs含量随着不同海鸟的食谱宽窄和巢址选择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瑞典最大的三个湖泊中人们研究了影响冰河时代残余体片脚类动物Monoporeis affinis的长期(1982-000年)种群密度的因素.在所有的三个湖泊中,Monoporeia数量都有较大的波动,在维纳恩和拉伦湖中还出现了明显的密度峰值.在维纳恩湖中,片脚类动物的显示出在一年期间内它和春季最大硅藻的生物体积有非常重要的关系.韦特恩湖中硅藻生物体积和Monoporeia密度间没有这种关系可能是由于此湖泊较深及其营养浓度比较低.在富营养的梅拉伦湖中.夏季氧不足(<4mgO2/L)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均温层的温度显示在1989~1994年间深湖水存在一个明显的温暖周期.维纳和韦特恩湖均温层温度和总的太阳照射有关.然而和北大西洋波动冬天指数有关的既不是均温层水温也不是硅藻的生物体积.我们推测温度和接近湖底的氧气浓度的变化通过作用于种群的补充幼体成功率(繁殖)和幼体(年轻的)存活率来对种群密度起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