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财政部、环保部在新安江流域、九洲江流域、汀江(韩江)流域、引滦入津、东江流域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从实施成效来看,在跨省流域建立由上下游政府自主协商确定、中央财政给予引导支持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符合当前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大背景和总体思路,是落实"水十条"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水  相似文献   

2.
论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各方均在呼吁尽快构建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那么,建设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怎样的框架,制定哪些政策呢?  相似文献   

3.
何闪闪  张子俊 《环境》2022,(2):44-45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广东不少河流地处流域中下游,源头来水水质备受关注.近年来,广东主动担当,推动市场化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协同上下游共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至今,广东分别和广西、江西、福建签署九洲江、东江、汀江-韩江等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合计拨付跨省补偿资金15.65亿元.经与邻省共同努力,2...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政策对流域水生态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流域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这两项政策的内涵开展辨析,认为两者都具有货币补偿特征、都具备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功能,协同实施对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十分必要。研究认为目前两项政策还存在法条范围差异、政策实施主客体及对象差异、政策利益导向差异等问题需要协调,流域跨省(区、市)排污权交易政策还有待探索。研究设计了以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推进流域多元化生态补偿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国家层面需要提供平台、技术、市场、制度等条件,试点需要磋商交易规则、建设排污权储备库、实施总量替代、开展金融创新等内容,并建议在新安江流域、赤水河流域及京津冀区域开展政策协同试点。  相似文献   

5.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从合作困境走向责任共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方行政区域的分割,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仅局限于省行政区内,局部的流域生态补偿从根本上割裂了流域的整体性,使我国流域生态补偿陷入了"跨不出省界"的困境。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是加强流域上下游之间协商与合作的创新体制,填补了省际间流域生态补偿范围上的空白,有利于实现全流域"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相似文献   

6.
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是我国第二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上游龙岩市为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改善流域水质,在设计顶层、规划实施、项目投资管理、双向补偿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通过这些举措,3个考核断面——汀江武平梅江象洞溪羊角电站断面、武平梅江中山河园丰电站断面、汀江干流广东大埔青溪断面水质显著提高。流域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汀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有的生态补偿资金远不能满足治理需求;必须建立统筹全流域产业经济、规划、生态保护建设等的协调机制,以实现流域上下游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各方利益群体,分析流域生态补偿冲突事态,能够揭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为决策者提供多方面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文章采用图模型法,识别局中人、策略和偏好信息,借助决策路径直观地预测整个流域生态补偿冲突事件的演变情景并寻求冲突的均衡解。最后,将图模型法应用于广东省和江西省交界处的东江流域,在策略层面动态追踪利益相关者的状态。结果证明,图模型的结果与冲突实际发展轨迹相吻合,验证了图模型是解决冲突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演进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环境污染严峻形势逐渐凸显,流域生态补偿作为调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及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被广泛关注和应用,我国各地区在不同尺度上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水环境特征从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逐渐转变到水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省内扩展到跨省,政策目标从单一转向综合,标准核算方法不断丰富,补偿方式逐步探索创新。本文通过梳理近20年来的政策文件和实践案例,结合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分析,认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顶层设计制度框架日益完善,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实现流域全覆盖、政策目标较为局限、补偿标准合理性不足、补偿机制与流域管理衔接不够、补偿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亟须总结归纳实践经验,补齐政策短板。建议从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全覆盖、因地制宜设置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政策目标、尽快研究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技术标准、探索建立综合性流域管理机构、鼓励创新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五个方面出发,尽快推动建立稳定长效的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与实施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江是流域沿岸及珠三角、香港的重要饮用水水源,是名副其实的"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然而,东江源区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的推动下,江西、广东两省2016年正式签署《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东江源区赣州市通过制度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实施环境治理工程等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工作,2016年6—12月,2个考核断面五项水质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为了确保长效的流域治理成效,文章还建议今后两年重点探索流域综合管理模式、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响应及涉水信息共享机制,以机制建设推进流域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别调查了东江源区居民受偿意愿和两地政府对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诉求。调查表明:居民家庭收入低下,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为保护东江水质对家庭收入产生了影响;94%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实施生态补偿,且其中90%的人表示如果接受补偿,将愿意放弃一些会对东江水质保护产生不利影响的经济发展机会;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期望值在2 250元/(hm2.a)以上,在补偿形式上更青睐现金补偿。分析了中央、广东省和江西省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提出了建立东江源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流生态系统与河流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已极大地改变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使水文循环和自然环境劣变,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并破坏了一些物种的生存模式和大量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不利影响。现实要求我国应高度关注河流生态系统的特殊保护问题,而建设河流类型自然保护区则是实现这一战构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栖息地作为河流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生物组分提供生存及繁衍所需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条件。良好的栖息地组成及结构是构成河流水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健康的必要条件,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可识别河流外部胁迫因子、河流生态完整性水平及健康状况,为河流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海河流域典型水系——大清河水系、天津水系和滦河水系为例,对流域尺度下河流栖息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清河水系、天津水系和滦河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指数优化值分别为4.934、2.648、7.591,大清河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一般、天津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较差,滦河水系河流栖息地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浑河和太子河的鱼类栖息地环境需求,构建了由流速、水深、水面宽率、湿周率和过水面积率5个河道参数组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选择浑河的沈阳、邢家窝棚和太子河的辽阳、本溪和唐马寨5个河段,通过分析河道形态特征以及水位与流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河道流量与每个栖息地指标间的经验关系公式,并确定指示鱼类在不同生活期的最小栖息地适宜标准,计算出为满足不同栖息地标准所需要维持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并采用最大值原则确定出各河段为满足鱼类生存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浑河的最小生态流量4月~11月介于9.59~12.78 m3·s-1,分别占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7.13%~23.72%,12月~3月为5.70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10.59%;太子河的4月~11月介于9.83~19.83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23.33%~37.01%,12~3月为3.84~6.47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8.83%~9.82%.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趋势. 根据辽河流域2005年水生态监测数据,构建了涵盖水体物理化学、水生生物和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要素的健康候选指标体系. 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以此构建了由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数、着生藻类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物理栖息地质量综合指数等10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作为评价方法,评判多指标下的河流健康等级状况. 结果表明,辽河流域的25个采样点中有3个达到“健康”等级,14个达到“亚健康”等级,其余则为“较差”和“极差”等级,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辽河源头以及支流上游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辽河中下游河段;城市和工业排污是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河流线型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选取5条具有不同河流线型的河涌进行研究,以弯曲度和分形维数表征河流线型,以TP、NH 3-N、NO 2-N、NO 3-N、COD Cr、TOC、DOC、叶绿素(Chlorophyll)和蓝绿藻藻蓝蛋白(BGA-PC)等9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表征河流自净能力,并分析各研究河段的悬浮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活性,探讨河流线型影响河流自净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项水质指标沿程削减率随河流线型蜿蜒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在直立式浆砌石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提高悬浮微生物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TP、NH 3-N、NO 3-N、DOC、Chlorophyll和BGA-P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升;而在格宾石笼挡墙河段,河流线型通过增加悬浮生物生物量和提高生物活性,进而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使NO 2-N、COD Cr、TOC和DOC的沿程削减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1931年,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水灾。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应对,在制度上建立起协调和组织全国性救灾机构——国民政府救济会,颁布了多项救灾规章制度,制定和丰富赈款募集办法和途径;在实践上以急赈为先,继之开展卫生防疫、以工代赈和农赈等救灾措施。国民政府在救灾中起着主导作用,凸显了政府强力介入公共领域力量,也显示了政府企图通过民族灾难来进行国家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数据的太子河河流生境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河流特征和专家经验确定分类使用的指标,利用DEM、河流水系等空间数据,在ArcGIS软件下提取子流域,并计算子流域内河流系统的坡降、蜿蜒度、河网密度和河流等级4个分类指标值,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太子河河流生境进行分类,将太子河河流生境分为源头陡峭河流生境、源头弯曲河流生境、源头河流生境、支流中下游河流生境、平原支流密集河网生境、支流弯曲河流生境、干流下游生境和干流蜿蜒河流生境等8种类型,各类型河流长度在223.8~773.1km之间,其中支流弯曲河流生境最长,而干流下游生境最短. 根据各生境类型的特征,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生境分类的指标参考值;根据不同生境类型的河道侵蚀、水量以及多样性潜力等特征,提出了不同河流生境类型的环境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郁江、黔江和浔江广西桂平段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江和浔江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郁江水质呈好转趋势,但不明显。提出了继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对澜沧江水系威远江、小黑江流域面源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包括:化肥使用情况,农药和农膜使用情况,畜禽养殖情况,乡镇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情况。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