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波探伤的结果较抽象,对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我们可根据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运用Auto CAD作图法对实际探伤情况进行初步的模拟,这对提高超声波探伤的准确度和探伤人员的操作水平将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γ源在球形储罐的制造安装和定期检验中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不用水电,效率高,可进行全景曝光,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10000m^3球形储罐由于半径过大,γ源的活度有限,使得曝光时间过长(26小时),会造成探伤底片灰雾度增加,同时也会使底片长时间在强日光下曝晒,影响底片质量,还会受曝雨天气的干扰。我们设想采用多源曝光技术,缩短曝光时间来克服以上不足,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探伤底片。  相似文献   

3.
在锅炉压力容器制造厂及许多进行无损探伤的行业,广泛采用X光射线探伤技术。工作人员频繁出入探伤室,容易受到X射线的伤害。如将探伤室大门开关与机器电源联锁,又有损于X光机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采取了门开关与 X光机控制箱高压发生部分联锁的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 探伤室大门关上时,XK接通,接触器C吸合,X光机控制箱高压部分导通,高压可正常发生。若大门未关好,则高压呈断开状态,由此而保护了工人。探伤室高压联锁保护装置$安徽省芜湖锅炉厂设备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 ,当X射线照射到人体以后 ,会产生电离并产生生物效应 ,杀伤或杀死细胞 ,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并且具有累积效应 ,在工业X射线探伤中 ,危害最大的是累积效应 (即指每天均接受小剂量的X射线照射的积累 )。目前 ,我国沿用的X射线卫生安全防护的标准是GB4 792 - 84。根据这一标准 ,职业人员的全身、眼球、造血器官或生殖器在一年中所允许照射的剂量当量是 5雷姆(5 0 0 0毫伦 ) ,也即每天允许的剂量是 0 0 17雷姆。如果仅为手脚或关节受到照射 ,则年剂量为 75雷姆 ,每天为 0 2 5 5雷姆。按照现在探伤室在工作中使用X光…  相似文献   

5.
室外探伤是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为贯彻国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规定,南京市从1987年开始对探伤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2004-2006年,南京市对全市46家X线探伤单位和13家γ探伤单位的287名探伤人员个人剂量进行了监测结果的分析,监测情况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为了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探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监督检查,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安全监察局于六月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十六个省、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技术人员的无损探伤学习班,系统学习了各种无损探伤的基本原理、探伤方法和进行了操作实习。教材由北京重型电机厂等单位编写,内容包括射线、超声及表面探伤磁粉和渗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吸收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这次学习班讲用以后,拟进一步修改定稿,作为全国统一的正式教材。 七月七日至十七日,在哈尔滨举行了由一机部、全国总工会和中国机…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工业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接触放射线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由此产生的放射性损害也越来越多。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放射线可以由外部直接照射到机体,引起放射病。其中X射线、γ射线、中子源可能发生的工种有:从事放射治疗的医务人员,用放射性同位素或X射线机探伤的人员,核  相似文献   

8.
在用液化石油气储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多为表面缺陷,在定期开罐检验中,使用得最多的表面探伤就是磁粉探伤。磁粉探伤容易检出表面裂纹缺陷。但现场操作随意性较大,人为因素很重要,对缺陷检出的干扰和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在正确执行JB/T4730.4—2005前提下,正确选择液化石油气储罐开罐检验的内表面焊缝磁粉检测工艺,对缺陷的检出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复杂工件的超声波检测,一直以来都是业内比较头痛的事情。主要是其反射面复杂,反射波较多,缺陷波难以判断,特别是有些缺陷波混杂在工件界面反射波中,难以区分。因此在过去对于复杂工件探伤时都要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探伤人员才能胜任,这大大限制了探伤行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控阵技术的应用为探伤行业在检测复杂工件的方向上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它显示直观,判断准确,大大降低了探伤的难度,特别是在一些界面复杂工件的探伤中,其直观显示的优势更能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
吴昌 《劳动保护》1994,(2):42-42
操作X线探伤机防射线的最佳位置吴昌机械制造、化工、造船、建筑等行业都离不开焊接工艺。焊缝质量好坏关系到设备和产品的优劣,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放射性探伤术检验焊接质量,其中又以利用X线拍片探伤最为广泛。这就提出了如何防止探伤...  相似文献   

1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进入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门和由司机室登上桥架的舱口门,应设联锁保护装置,当门打开时,起重机的运行机构不能开动。这就明确地规定了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门必须安装电气联锁装置。但在桥式起重机的实际使用中,由于操作人员频繁出入司机室,使电气联锁开关频繁动作,导致电气联锁装置容易损坏。  相似文献   

12.
J×A-1型节能喷漆室,是我院研究的一种适用于中小工件喷漆作业的小型设备。该喷漆室由天津市无线电二十五厂试制、运行和工业试验,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测定合格,于今年3月在天津市环保局主持下通过技术鉴定。 这种喷漆室采用净化漆雾后的空气作再循环,减少了补风量,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喷漆室设有新风风幕系统,加强了设备的控制污染能力,改善了操作人员的空气环境。由于循环风和新风均经过洗涤净化和过滤,含尘量低,有利于提高工件的涂膜质量。操作区空气中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及排放浓度规定。 构造及工作原理 喷漆室结构见附…  相似文献   

13.
对用于容器探伤的工业X射线,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和防护研究,从产生X射线的电压与射线污染范围及剂量、X射线硬软程序、曝光方式、照射量率与射线源距离、敞口屏蔽室外射线剂量率、照射方位与剂量率等6个方面,探讨了X射线的污染规律,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X射线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石油修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管钳打伤操作人员的事故原因 ;论述了新型油田修井作业气动卡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当该气动卡盘用于修井作业后 ,操作人员可坐在作业车驾驶室内操作动力控制阀 ,使气动卡盘卡住或松开油管 ,操作人员不再用人力操作管钳 ,消除了造成管钳打伤操作人员的事故 ,不但保证了安全生产 ,而且使劳动强度也比原来大大减轻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气动卡盘与“油田修井液压钳安全自动操作装置”配套使用 ,可实现自动化操作  相似文献   

15.
在地面用按钮操作的单梁吊车,由于操作人员不固定,维护保养较差,经常发生接触器触头粘连或按钮受潮连电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天车失控,即使停止操作,天车仍继续运行,挣断钢丝绳,或被吊重物撞坏其它设备。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有的起重机生产厂家在按钮盒上增加了总电源停送开关。但这种操作方式有两个缺点:(1)操作人员不固定,很难做到使用完毕就断开总  相似文献   

16.
5月7日.天津宏迪检测公司在南京浦六北路188号的中石化第五建设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后经公安、环保和卫生部门工作,于5月10日成功找到并安全回收。放射源拾捡者因受到辐射伤害,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因失责导致放射源丢失的相关人员也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压力容器无损探伤技 术──X射线工业探伤硒板静电摄影 机,已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和辽宁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共同研 制成动,并于今年5月通过了技术鉴 定。 这种静电摄影与银盐摄影不同, 摄影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它将 物质的光电导特性和静电现象巧妙地 结合起来,用一块涂有半导体材料硒 的金属板作感光材料。然后,对涂有 硒膜的金属板──硒板在暗处进行表 面充电,使硒膜表面带上一层均匀的 电荷 具有一定的电位。将充电后的 硒板放入暗盒内进行X射线曝光。 X射线投射到硒膜上,入射光量子能被硒膜吸收。硒的膜导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起重机械在电气系统上的长足发展,起重机械电气系统的复杂化给予检验检测人员带来较多困惑,同时起重机械由于漏电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此类事故又多与接地系统缺失或不完备有关。在起重机械电气系统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起重机械的接地系统,接地系统的安全设置,可以避免因为漏电所连成的操作人员触电事故。本文对起重机械接地系统进行完整分析,并对检验人员现场检验起重机械接地系统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与特种设备安全密切相关,其操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要求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又是一项行政许可事项,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高度重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连续几个月以来,广州市有30多名鞋厂、皮包厂的打工人员被陆续送进了医院。他们目光呆滞,大小便失禁,双手发抖,记忆模糊,被确诊为二氯乙烷中毒,也就是胶水中毒。据披露,胶水中毒事件曝光后,广州市白云区实施了地毯式专项整治,将辖区内无证照皮革类企业予以取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