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关键是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但高校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的设施不完善,师生垃圾分类知识、意识欠缺,分类投放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高校需完善垃圾源头分类的设施,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师生的垃圾分类能力,强化他们的分类意识与责任感,才能有效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为下一步地方政府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对城市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对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武汉市生活垃圾以末端处理为主而源头分类不足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处理的相关经验,提出加强源头分类处理的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并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回收管理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任越  杨俊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3):1166-1175
中国生活垃圾产量大、增速快,若处理方式不当会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近年来提倡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是垃圾减量化的关键一环.综合考虑垃圾处理对环境、能源、经济和社会四方面影响,构建适用于垃圾处理的3E+S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将垃圾源头分类、末端分类处理方式纳入垃圾处理生命周期中构建4种生活垃圾处理情景.结果表明,混合收运+末端分类的处理情景具有潜在最优生态效率,分类收运+焚烧的处理情景由于源头分类、收运环节更为复杂导致其总环境影响潜值最大,且生命周期成本最高.对比考虑或不考虑社会成本计算得到的生态效率表明,社会成本的加入显著影响生态效率.源头分类是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态效率的敏感性因素,通过降低垃圾源头分类单元过程多余的环境排放和成本或推广使用以末端机械化分类(PGAS)技术为代表的低污染低成本的垃圾分类新技术,都能够提高垃圾处理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4.
朱宁  秦富 《环境保护》2023,(Z1):49-51
源头分类是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难题的重要手段,事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成效。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现状和困境。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已经开展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政府和村集体投入为主;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危害认知水平较高,生活垃圾分类以不分类和二分类为主。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仍然存在农村居民了解程度低、投入不足以及相关奖惩措施和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分类指导,完善法律法规和奖惩措施,以及发挥农村居民主体作用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相似文献   

5.
强调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在垃圾高效焚烧处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技术及其研究情况。基于源头分类方式对沈阳城市生活垃圾组分、热值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垃圾衍生燃料技术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通过管理法制化,为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提供约束力;全市一盘棋,政府动员引领全社会共同参与;基层细致管理,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科学规划布局,未雨绸缪化解"邻避效应"。通过全市运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经验,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及减少因固体废物处理而引发的环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在居民小区建立垃圾分类站,从源头上控制垃圾混合,这样才能与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有效对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完整链条,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8.
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节约使用资源,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本文简要论述了"中端干湿分离+末端综合利用"、"源头减量+末端综合利用"两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的工艺原理、实际应用及优缺点,为不同模式的实际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分类方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优缺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试点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的问题。根据垃圾分类是一个熵减过程,从社会进步和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比混合收集后再分类需要输入更多的能量,付出更多的劳动时间,因而城市生活垃圾应采用混合收集后由专门工作人员分类,而不是公众的源头分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合理处置垃圾,是实现城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采取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措施: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选择从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技术,实行分类处理处置;建设垃圾产业化结构和加强垃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从能量和熵的角度,系统阐明了在达到相同收集效果时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比混合后再分选收集所需输入的能量要少,并提出将我国生活垃圾分为快熵变速度的活性生活垃圾和慢熵变速度的惰性生活垃圾两类。新鲜果蔬、厨余垃圾等化学性质活泼的活性垃圾组分采用"源头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的收运方式,纸张树叶纤维类、橡塑玻璃金属类、药品电子废物等惰性垃圾组分采用"源头混合收集-运输-再分选"的收运方式。将2种收运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既具有节约能源、操作方便,又具有方便居民实际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便于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文中将垃圾分为资源垃圾、有机质垃圾、有毒有害拉圾、特殊垃圾及其他垃圾,并和归纳了各类垃圾的行之有效的书信方法,指出了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法化、资源化和无源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晓楠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8):3495-3505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A-B-C理论,结合强政策背景下上海垃圾分类的实际,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测量量表,改进并区分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县的2555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强政策背景下居民环境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分别对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环境态度分别通过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并没有通过两类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垃圾分类的政策效能感在目标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效应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虽然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可以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的形成,但仅有环境态度可以通过激发公众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进而形塑居民垃圾分类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目前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垃圾源头处理方式,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起步较晚,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中国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如何认识阻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具体实施的根本原因,法律的努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了解中国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状况,对现有法律制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思考,找出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之路。只有这样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才不会流于形式,资源的回收利用才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推广使用分类垃圾箱充分利用“城市矿藏”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主要提出采用分类垃圾箱 ,从源头上改进垃圾分类方法 ,从而有效回收 ,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开发城市再生资源 ,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垃圾组分组成、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及重金属含量对焚烧、堆肥及填埋技术可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生活垃圾全组分、可燃组分、可燃组分(厨余类除外)的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4263,5652,13772 kJ/kg,村镇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分选环节可显著提高湿基低位热值。村镇生活垃圾有机质、含水率、N、P、K含量等方面,均基本满足堆肥化处理有关要求,可进行堆肥处理,但部分地区Cd含量超标,应强化源头分类,控制堆肥产品的品质,降低环境风险。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前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减少约1/3的填埋垃圾量,并最终减少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GDP的日益增加,生活产品日益丰富多样,产品数量也急剧增加,然而我们在感受到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一旦这些产品报废后,是否会成为生活垃圾,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才能使我们的生活避免受到其影响。目前,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相关理念和处理方式都有待改进,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有关垃圾处理的观念和技术,倡导垃圾分类,寻求更适应环境的垃圾处理方式已迫在眉睫,政府应该秉承源头减量的理念来指导垃圾处理,培养公众的垃圾分类观念,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世界垃圾年总产生量的1/4,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也会影响社会环境。我国存在公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够,处理方法存在不足,设施技术水平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高度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应从源头抓起,重视垃圾的分类回收,使产品的销售与消费环节生态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合理处置垃圾,是实现城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采取适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措施: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选择从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堆肥、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技术,实行分类处理处置;建设垃圾产业化结构和加强垃圾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阜新市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的分析,以北京市2002 ̄2004年的垃圾成分为例,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建立垃圾分类收运效益模型,对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是可行的,是从源头治理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