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向今年G8峰会提交全球气候变化宣言,由英国皇家学会发起,中国、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等国科学院共同起草了一份全球气候变化宣言,呼吁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现在,该宣言已由11国科学院院长签名。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流入施肥法可行性,流入肥肥效及替代进口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流入施肥法与人工撒施,均能使肥料在田间分布均匀,流入施肥法比人工撒施增产3.4%,流入施肥法是可行的,日本流入肥和国产复合肥流入施肥田间3-4d后,在田间分布都较均匀,水稻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时水的温度都在30℃左右,两种肥料的溶解度比较大,易配成溶液,适合作流以施用,日本流入肥和中国复合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相差不大,可用国产复合肥料替代进口肥料;吸附试验表明,施肥5d后,流入肥料和其它氮素肥料中氮素的吸附率达82.5%-89.3%,流入施肥后5d内不要排水。流入施肥法适合土地平整,田块较大,灌溉条件好,人多地少或农业人口老龄化和血吸虫疫区等平原湖区稻田。  相似文献   

3.
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物质流分析既是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辅助手段,也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目前,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物质流分析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物质流分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区域物质流分析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为促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应该结合我国实际,逐渐开展区(县)层面的物质流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外物质流分析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首次对区(县)级行政区域进行了研究。此外,结合物质流分析结果,运用IPAT方程,建立了城阳区循环经济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其他地区实施区域层面物质流分析、建立循环经济建设指标体系提供了借鉴。研究表明.物质流分析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湿地去除酞酸酯的基质微生物和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酞酸酯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报告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含酞酸酯(DBP等)的污水污染的去除效果,以及湿地去除酞酸酯的基质微生物和酶方面的净化机理。具体结果如下: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酞酸酯污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去除率高达99.9%以上;构建湿地对酞酸酯的净化主要发生在氧气含量相对较多的下行流池,上行流他的净化作用相对较差;同时分层实验还发现,构建湿地的净化作用主要集中在湿地上层基质中。通过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构建湿地处理酞酸酯污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有研究大多使用生活垃圾处理效率来衡量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尚缺乏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评价。该研究基于共同生产理论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进行评价,将垃圾分类共同生产效果划分为高低不等的4个档次,并提出公民侧与政府侧的6个政策驱动因素,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中东部地区19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案例,剖析政策因素的必要性并探索高水平的垃圾分类共同生产效果的政策因素组合路径。研究表明:(1)在单因素层面,对公众进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引导”,以及政府“绩效考核”与“提升公信力”,是实现高水平垃圾分类共同生产的必要政策驱动因素。(2)实现最强的垃圾分类共同生产需要综合调用政府侧和公民侧两方的政策措施,即4个必要政策驱动因素缺一不可。当缺少一个必要政策因素时,“强”共同生产就会转化为低一档的“较强”共同生产。(3)公民侧的强制与惩罚,以及政府侧的财政压力,对于实现“强”共同生产具有积极作用,且存在替代关系。该研究在理论上弥补了垃圾分类效果的评价机制,在实践层面有助于中国地方政府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国家倡导的“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情景。  相似文献   

6.
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脱钩是"跨越环境高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厘清增长模式与驱动因子是重要决策支撑。然而迄今针对亚太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与模式抽提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典型的、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东亚国家以及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参照)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和指标研究了1970—2008年四国的资源生产和消费(包括金属和工业用矿物、化石燃料、建筑材料、生物质能源四大类),对比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原材料资源国内消费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负荷模型(IPAT)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影响各国资源消费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变化趋势,最后借助Tapio脱钩模型研究判断了国家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间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日韩美四国的人均GDP、人均资源开采和消费水平差异显著,资源禀赋优厚的美国与中国的资源开采量与消费量都处于世界前列,然而就人均GDP水平而言,中国远不如其他三个国家,美国和日本都是成熟的发达国家,韩国也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2)中日韩美四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区别,过去三十年间日本资源效率赶超美国成为第一,韩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排第三,中国的资源效率则最低。(3)中日韩美四国经济增长对原材料资源消费的依赖程度,以及资源消费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也存在明显差异,日本经济增长在技术驱动下基本实现与资源消费的脱钩,韩国表现出和日本一样的趋势,美国则处于稳定弱脱钩状态,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费的依赖度仍很大。依托技术升级大幅度提升过程行业资源效率、持续推进区域生态工业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脱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期我国农地退化的经济损失估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退化是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现象。本文在分析中国农地退化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运用货币估值技术,对农地退化的各种损失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估算。估算表明:在1999年,中国由于农地退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268.1亿元,占当年GNP的4.1%,与1992年相比,经济损失占GNP的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阶梯形鱼道中的滚动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小型倾斜河流中的阶梯形鱼道建筑以它的简易与实用而变得日益重要。在这种鱼道中出现的滚动流将产生波涌,并继续向下传播,而且它的周期性滚动可能会严重危害鱼道,因此,我们着手研究了它的严重性以便设计者在设计鱼道时能考虑这些因素。由实验证实滚动流源于阶梯形鱼道的上游。滚动流在稳定流与半平滑流间转变,它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不断地从稳定流变成半平滑流,又从半平滑流变成稳定流。它的流量值随着阶梯形水道的几何形状变形而呈现上下限。流量值和时间间隔均随着水池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最近 ,小型倾斜河流中的阶梯形鱼道建筑以它的简易与实用而变得日益重要。在这种鱼道中出现的滚动流将产生波涌 ,并继续向下传播 ,而且它的周期性滚动可能会严重危害鱼道。因此 ,我们着手研究了它的严重性以便设计者在设计鱼道时能考虑这些因素。由实验证实滚动流源于阶梯形鱼道的上游。滚动流在稳定流与半平滑流间转变 ,它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不断地从稳定流变成半平滑流 ,又从半平滑流变成稳定流。它的流量值随着阶梯形水道的几何形状变形而呈现上下限。流量值和时间间隔均随着水池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理论,论证了资本存量和城市化率是影响中国GDP的两个变量。运用建立的GDP模型。对中国未来的GDP进行了情景分析。我们比较了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能源消耗的历史和现状。对中国未来单位GDP的能源需求作出了情景假设,构建了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有利的能源需求情景一环境友好情景。在这一情景下,到2050年。一次能源总消耗量达到43.1亿tce(吨标准煤);人均能耗为3.06tce。是中国2005年人均能耗的1.8倍,是日本2003年人均能耗的51%。在这一情景下。中国2050年单位GDP的能耗虽然比2003年的德国要低20%,但比2003年日本的单位GDP能耗仍高出37%。我们认为.只要艰苦努力。这一情景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但是。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但涉及制造业能耗.还将越来越多地涉及生活能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减量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瓶颈,"物质减量化"是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以欧盟物质流核算指标为基础,对中国1981-2008年的物质投入量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拟合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在1981-2008年间,中国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物质量在减少,实现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且减量化的速度于2005年后开始逐年加快。但中国的物质消耗总量仍在逐年增加,并没有出现绝对物质减量的趋势,中国经济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最后,本文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应制定输入方政策,直接预防污染的发生,给予人们自发提高物质利用效率的激励;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设定需着眼于整个经济系统;中国应关注隐流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发展循环经济核算账户、提高人们对物质减量化的认识、推动中国对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及物质减量化的研究;物质流核算把经济系统作为"黑箱"模型,在未来应结合其他方法对物质流出现变化的原因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与中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目的是对日本新能源产业进行全面分析并与中国进行比较,以从中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教训。文章首先比较分析日本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起步较早的日本目前在新能源产业的生产和推广方面都在逐步丧失领先地位,2010年的发展目标将很难实现,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展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取得了超预期增长。但是,中日两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都面临着高成本、入网难两个短期难以逾越的障碍。文章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源,并比较了中日两国为克服这些障碍所采取的补贴、税收和监管等政策措施,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设计更完善,但在政策执行力方面中国与日本还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文章提出了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建议,指出中国应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强政策协调性、促进行业优化重组。本研究对于我国积极建设低碳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城市化中的耕地变动与经验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然而,在人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日本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高度城市化,同时付出了较小的用地代价。在其整个城市化进程中,日本还出现了三个耕地面积增长时期。尽管各时期增长原因不尽相同,但却反映出耕地面积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密切关系。事实表明,日本选择了一条节约有限土地资源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这些经验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淮河流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既是中国水利事业步入“大水利”举措的尝试,也弥补了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足,对于其他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与实施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今年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于1987年首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二十周年,也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召开十五周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于1994年率先在世界上制定出台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回顾我国制定与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历程,总结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环经济的推行需要建立一套衡量物质在经济系统中循环程度的指标体系。本文根据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封闭和开放的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总量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构建了评价循环经济的指标:循环指数I1和循环指数I2。最后,运用这两个指标分别对日本1987年和2000年的物质流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移流曾是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人口流动,现在已经让位给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口流动和迁移。  相似文献   

19.
我们,来自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流域管理机构,长江干流1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内外有关组织,共同发起并于20Q5年4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武汉成功召开了首届长江论坛,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害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共同发表《保护与发展——长江宣言》,藉此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保护、治理和开发长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健康的长江。我们关注到,虽然目前长江健康状况总体尚可,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局部无序的开发利用,加上投入不足等原因,引发了长江流域湖泊萎缩、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产业低碳竞争力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目的是通过辨析,正确认识日本产业部门在低碳竞争力上的优势与劣势,避免中国和日本在低碳经济领域合作上的盲目性.主要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首先,从实现削减碳排放目标的能力、与环境和能源相关的创新能力、低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对日本产业部门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辨析.认为,日本产业部门的低碳竞争力并不像其所掌握的低碳技术那样强大,一方面在实现削减碳排放目标的效果、高“投入一产出”的低碳创新能力、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保持着强大的低碳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在CO2排放效率、一些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着相对劣势.最后,从提高中日两国在低碳领域合作效率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既要看到中国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上的差距,也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吸取日本在保持和提高产业低碳竞争力上的经验和教训,寻找提高中国产业低碳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